APP下载

以给予之名

2021-09-10谢尔·希尔弗斯坦

小学生优秀作文·趣味阅读 2021年2期
关键词:谢尔弗斯希尔

[英]谢尔·希尔弗斯坦

爱心树

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喜欢上一个男孩。男孩每天会跑到树下,给自己做王冠,想象自己就是森林之王。他也常常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同大树捉迷藏。累了的时候,就在树荫里睡觉。

小男孩爱这棵树,非常非常爱它,大树很快乐。

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有一天孩子来看大树,大树说:“来吧,孩子,爬到我身上来,在树枝上荡秋千,吃几个苹果,再到阴凉里玩一会儿。你会很快活的!”

“我已经大了,不爱爬树玩儿了,”孩子说,“我想买些好玩儿的东西。我需要些钱,你能给我一点儿钱吗?”

“很抱歉,”大树说,“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苹果。把我的苹果拿去吧,孩子,把它们拿到城里卖掉,你就会有钱,就会快活了。”

于是孩子爬上大树,摘下树上的苹果,把它们拿走了。

大树很快乐。

很久很久,孩子没有再来看望大树。大树很难过。

后来有一天,孩子又来了。大树高兴地摇晃着肢体,对孩子说:“来吧,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在树枝上荡秋千,你会很快活的!”

“我有很多事要做,没有时间爬树了。”孩子说,“我需要一幢房子保暖。”他接着说,“我要娶个妻子,还要生好多孩子,所以我需要一幢房子。你能给我一幢房子吗?”

“我没有房子,”大树说,“森林就是我的房子,但是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拿去盖房。你就会快活了。”于是那个男孩把大树的树枝都砍下来,把它们拿走,盖了一幢房子。

大树很快乐。

孩子又有很长时间没有来看望大树了。

当他终于又回来的时候,大树非常高兴,高兴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来吧,孩子,”它声音喑哑地说,“来和我玩玩吧!”

“我年纪已经大了,心情也不好,不愿意玩儿了。”孩子说,“我需要一条船,驾着它到远方去,离开这个地方。你能给我一条船吗?”

“把我的树干砍断,用它做船吧。”大树说,“这样你就可以航行到远处去,你就会快活了。”于是孩子把树干砍断,做了一条船,驶走了。

大树很快乐,但是心坎里却有些……

又过了很久,那孩子又来了。“非常抱歉,孩子,”大树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我没有苹果了。”

“我的牙齿已经老化,吃不动苹果了。”孩子说。

“我没有枝条了,”大树说,“你没法儿在上面荡秋千了。”“我太老了,不能再荡秋千了。”孩子说。

“我也没有树干,”大树说,“不能让你爬上去玩儿了。”

“我很疲倦,爬也爬不动了。”孩子说。

“真是抱歉,”大树叹了口气,“我希望还能给你点儿什么东西……但是我什么都没有了。我现在只是个老树墩,真是抱歉……”

“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孩子说,“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好好休息。我太累了。”

“那好吧。”大树说,它尽量把身子挺高,“你看,我这个老树墩,正好叫你坐在上面休息。来吧,孩子,坐下吧,坐在我身上休息吧。”于是孩子坐下了。

大树很快乐。

大师说

TheGivingTree直译过来就是“一棵不断给予的树”,中文译成了《爱心树》。

其实,即使是一个孩子,也读得出这是一个爱的故事。

关于这本书的主题,中文繁体字版《爱心树》封底上的一段话,恐怕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解读了——“这是一个温馨的故事,略带哀伤的感动,慰藉人们的心灵。谢尔·希尔弗斯坦为各个年龄的读者创造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人与被爱之间”。中文简体字版更进了一步,将它解读为“一则有关‘索取’与‘付出’的寓言”。可是在我看来,“索取”与“付出”的“付出”,如果换成“给予”,似乎更加贴近主题一些。所以我要说,这是一个“给予”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人们更多的是把树看成为母爱的化身。是啊,如果不是爱,又怎能让树奉献了一切还无怨无悔呢?可以说整本书中最让人潸然泪下的一句话,就是那句“树很快乐”——树枝被砍光了、树干被砍断了,已经牺牲到了没有什么可牺牲的份儿上的树,依然还是那么一句话。当看到结尾处那个被唤为男孩的老人,佝偻着身子坐在树桩上,“树很快乐”那几个字又一次跳入眼帘时,又有几个人能不感动呢!

可这本书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不。比如,我们就可以提出一连串的疑问——树把一切都给予了男孩,这对于他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原书从头至尾,直到男孩变成了一个青年人、中年人,甚至是风烛残年的老人,树还是把他唤作“boy”,这仅仅是一种亲昵,还是意味着男孩在精神层面上没有长大?树是不是给予太多了?男孩是不是索取的太多了?树这种完全的自我牺牲真的是一种真爱、真的是一种值得赞美的精神吗……

谢尔·希尔弗斯坦把这些问题永远地留给了我们。

说到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绘画风格,人们多半会想到“简洁”一类的字眼儿。是的,谢尔·希尔弗斯坦只用钢笔作画。不止是这本《爱心树》,像那本充满了童趣的《阁楼上的光》、那本被称之为“可能是你最快读完的一本书,但恐怕也是得花上一辈子咀嚼的一本书”的《失落的一角》,也都是用黑色线条画成的。他还常常处心积虑地大面积留白,譬如《爱心树》的第2幅画面——就是说树喜欢上一个男孩那两页,左面一页是一棵树,而右面一整页几乎就是一张白纸,只是上面有一簇树叶、右下角有一只小孩的脚。不过,读者却丝毫也不会产生空而无物的感觉,因为谢尔·希尔弗斯坦已经把一个深刻而又隽永的故事注入到了那充滿灵动的线条里。他还拥有一个神话般的本领,就是延伸读者的想象力。一个最显著的例子就是他并没有画出树的表情,但你分明看到了树那慈爱、喜悦与凄凉孤寂的表情。还有,这本书你千万不要漏看了树枝的变化——至少是到树枝被男孩砍光背回家为止,每一页上的树枝都有不同的动作:男孩朝树跑来时,树枝会弯下来像是在招呼他;男孩戴上树叶编的王冠把自己想象成森林之王时,树枝也会像他一样骄傲地翘起来;男孩躲在石头后面和树捉迷藏时,树枝会伸得长长的去找他……

他完成了《爱心树》之后,曾经拿给不少出版社看过,但都遭到了出版社的拒绝。他在一次采访中回忆说:“每一个人都喜欢它,他们都被它感动,他们会读,会哭,还会说这本书很美,但是有的人说它太短,有的人说它过于悲伤,还有的人说它对孩子来说过于高深,对成人来说又不够高深……”最后还是厄休拉·诺德斯特罗姆接受了这本书,她允许他保留了那个悲伤的结局。谢尔·希尔弗斯坦坚持保留这个结局,是因为他认为生活中有太多悲伤的结局,应该告诉孩子什么是现实生活。这样一个人在以后的岁月里,才不会迷失方向。相反,幸福的结局会给孩子造成一种疏远感和陌生感,孩子们会问,为什么你给我讲的那些幸福的事情我没有遇见过?

(文学评论家阿甲)

猜你喜欢

谢尔弗斯希尔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父亲的祝福
爱心树(上)
捉月亮的网
罗兰·希尔与邮票
雾在做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