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沥青路面抗水损害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021-09-10赵俊峰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20期
关键词:工程概况沥青路面

赵俊峰

摘 要:水损害是最常见的路面病害类型,是指水分渗入路面结构内部后,将会大幅降低混合料强度。在行车荷载等多种因素影响下,路面将会产生松散、剥落等病害。为此,必须重视沥青路面抗水损害施工技术研究。为此,本文在全面了解沥青路面水损害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对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抗水损害;工程概况

1 沥青路面水损害机理

长期以来,水损害的主要形式体现在2点,其一,粘聚破坏,是指在水的作用下,沥青将逐渐软化,从而导致集料之间的沥青材料产生裂缝。其二,粘附破坏,是指沥青和集料界面有水分渗入之后,极易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比如置换、乳化等,这种情况下,将大大影响沥青和集料之间的粘结作用,甚至导致沥青剥落。根据当前的研究现状,通常将重点集中于粘附破坏方面,其损害机理可归结为以下几类,具体如下:

第一,置换机理。相比沥青材料,水对集料具有更强的润湿作用。当集料、沥青界面渗入雨水后,将会大大影响两者的粘结效果,甚至会出现沥青剥落情况,严重损害沥青膜的完整性和效用。若水分蒸发消除,沥青、集料再次遇热,则又会具备良好的粘结作用。但在具体应用当中,道路环境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随着使用时间的不断延长,在车辆碾压作用下,沥青混合料将呈现出松散、剥落等病害。

第二,乳化机理。水与沥青材料的融合,极易产生乳化反应。当乳化程度达到某一规定范围后,沥青和集料的粘结作用便不复存在了,这种情况沥青剥落问题将持续加剧。

第三,冻胀机理。低温条件下,水渗入路面结构层后,极易结成冰,这种情况下,将大大增加水的体积,强大的膨胀作用,会严重影响沥青混合料的粘结效果。

第四,空隙水压机理。一般来讲,沥青混合料内空隙严禁接触,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置于空隙内的水极易形成应力梯度,导致水流动形成强大水压。空隙水压影响下,胶浆材料将会出现微裂缝,并导致沥青膜破损、脱落。

第五,pH失衡机理。水pH值对沥青和集料间的粘结作用影响较大,若具有较为稳定的沥青和集料界面pH值,那么可以确保两者粘结作用良好。反之,则会影响两者的粘结作用。比如,水受到盐溶液的影响时,将会改变水的pH值,进而大大增加沥青膜剥落的概率。

2 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沥青路面,17.4(0.01 mm)为路表设计弯沉,按照“由上而下”的顺序,路面结构形式为5 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6C)+6 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8 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下封层+4~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17 cm)+3~4%水泥稳定碎石(18 cm)+级配碎石(20 cm)。通车运营1年多以后,本路段局部位置出现了典型的早期水损害病害,常见类型包括3类,具体如表1所示。为了有效解决水损害问题,需对其水损害原因进行详细调查与研究,从而掌握水损害类型及特点,便于更好地提出解决方法。

3 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原因

一般认为,水损害具有较为广泛的范围,在路面结构层透水作用下,极易出现早期破坏,即被称为水损害。在水的置换作用下,沥青膜极易从集料表面脱落,导致集料和沥青界面粘结作用失效。本地区降雨充沛,交通量较大,由于超载重载问题严重,导致沥青路面水损害病害加剧。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类:

3.1 自然方面

沥青路面水损害的直接原因在于“水”,潮湿多雨是本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这种条件下,极易加剧水损害病害。本地区降雨充沛,年平均降雨量最高可达到2 600 mm,最低也在1 200 mm以上。据相关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地区降雨量越大,则沥青路面产生水损害的概率越大,因此,对于沥青路面水损害病害而言,降雨量大是直接原因。

3.2 交通方面

在行车荷载和动水压力长期作用下,沥青路面极易产生水损害。换言之,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产生与交通状况关系紧密。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沿线交通量与日倍增,交通量的大幅增加,本路段的交通量已经超过了设计流量,公路饱和程度严重。交通量过大,将会加剧沥青疲劳破坏,或者加剧沥青从集料内剥落。

此外,据本路段交通流量分析可知,重型货车占比较大,普遍存在超载重载现象。这种情况下,不仅会进一步加大作用于沥青路面的行车荷载,同时还会大幅提升浸水沥青路面内部的动水压力。行车荷载过大,极易引发疲劳裂缝,进而导致水损害病害严重化。

3.3 设计方面

在设计当中,导致沥青路面水损害的直接原因在于防排水设计、配合比设计等方面,具体如下:第一,防排水设计不合理。防排水设计是保证路面排水通暢的主要方式,目前,半刚性基层是最常用的沥青路面基层形式,但本地区原设计当中,未将路面内部排水层设置考虑在内。据相关研究分析,当路面结构排水设施不合理的情况下,将大幅增加路面结构层排除雨水的时间。由于本路段降雨量大,若排水基层设置不合理,那么将很难在短时间内排除路面结构层内的水分,长期下去,极易引发路面水损害。第二,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基于抗车辙等因素的思考,在本地区很多公路路面施工中均采用了较大粒径的集料,甚至一些路表面层也采用了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本工程同样采用了中粒式沥青混凝土。这种情况下,因为集料粒径较大,极易产生空隙过大、压实不到位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路面密水性。

3.4 施工方面

对于沥青路面使用寿命而言,施工质量影响巨大。常见施工问题如下:第一,压实度不够。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沥青路面存在压实度不够现象。正因为路面压实度不够,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空隙率偏大,大幅影响了路面的密水性能,促使路面雨水快速渗入路面结构层,却无法及时排除。第二,层间粘结作用不佳。为了详细了解本路段层面粘结效果,采取了钻芯取样法,通过芯样结果分析,本路段沥青层和半刚性基层之间粘结作用不佳,甚至局部沥青层之间的层间粘结效果也存在一定问题。若沥青层较为完整,即便是沥青层下方已呈滑动界面,沥青层的破坏程度也会有所降低。一旦沥青层粘结失效,则会导致沥青层在基层破坏前先行破坏,这种情况下,极易出现基层早期损害。第三,施工不均匀性严重。通过钻芯取样分析,本路段各面层厚度具有较大变异性,上面层厚度的变异系数将会直接影响路表裂缝严重程度,也就是说,当具有较大变异系数时,路面开裂概率越大。

4 沥青路面抗水损害技术要点

4.1 采用密实沥青混凝土

据大量实践证明,若沥青面层结构仅采用一层密实型I型沥青混凝土很难满足防水效果。因此,无论是采取几层沥青面层,均需使用密实式沥青混凝土,同时还要设置好排水层。通过密实式沥青混凝土,可以有效降低水渗入面层结构,提高路面的抗渗能力。

4.2 保证排水设计合理

为了确保水不会渗入路面结构内部,一方面要采取较小空隙率的密实型沥青混凝土;另一方面,为避免水严重破坏沥青路面,降低水损害程度,还需保证排水设计合理。保证路面内部排水系统和外部排水系统能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避免由于环境、人为等因素,导致路面内外排水系统被堵塞。针对路表水方面,可以设置路面横坡向两侧排流,防止出现积水现象。当积水排至路面两侧的水挖方段后,可通过两侧边沟向路基范围以外排放。针对路面结构层内部水方面,一般可布设内部排水系统,快速排除存留在路面结构内的水分,通过排水系统设置,可以有效改善路面使用性能,避免水损害出现。

4.3 提高压实标准

为了大幅降低路面现场孔隙率,要求将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度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当前,我国现行标准当中,主要以马歇尔密度作为标准密度,压实度要求控制在96%以上。随着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要求提高压实标准,有效降低现场孔隙率,要求在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实现压实度在98%以上,从而提升路面的压实度。

4.4 确保沥青与矿料粘结作用

一旦沥青和矿料之间粘结作用不佳,在水的作用下,沥青极易出现剥落现象。因此,必须合理控制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结作用。为了提高粘结能力,在合理选择矿料的同时,可适当添加抗剥落剂,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4.5 混合料级配设计优化

在沥青路面设计当中,混合料级配设计极为关键,混合料级配的好坏将会对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影响较大。在防治路面水损害当中,如何避免雨水下渗是最为关键的部分。要求采取致密性混合料级配设计,但想要达到这一目标难度较大。目前来讲,间断级配是发展的重点,比如,SMA沥青路面,不仅能够有效隔水、无透水,还能对沥青面层和基层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为了有效减少沥青路面水損害,应优化混合料级配设计,积极采用密实式沥青混凝土。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沥青路面作为高等级公路常用路面形式,因其无接缝、行车舒适、噪音小、便于维修等优点得到了大量应用与推广。然而,在长期实践中发现,很多沥青路面在通车1~3年内便会出现早期病害,比如水损害。作为沥青路面早期损害的主要类型之一,水损害影响较大,不仅会严重影响道路服务水平,甚至会影响行车安全,产生巨大的社会负面影响。为此,系统研究沥青路面抗水损害能力具有重要的社会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杜龙义.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成因及防治[J].交通标准化,2014,42(15):246-248.

猜你喜欢

工程概况沥青路面
雾封层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研究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研究
自融雪沥青路面抗凝冰剂的设计与施工探讨
透水沥青路面淤塞问题分析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试析水利工程闸墩滑模施工技术的应用
浅谈门式提梁机的应用
建筑工程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油坊桥停车场联锁工程施工及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