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考

2021-09-10李博超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意识形态新媒体时代

摘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时代不曾有的意识形态问题逐渐显露出来,越来越多的不可控因素给我们带来远大于预期的影响。各种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在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提升质量的机遇。因此,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应利用各种新媒体传播手段,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把控性,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2-0122-02

21世纪以来,各种新媒体技术得到应用,各类智能设备来到大众手中,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方式从单纯的广播、电视、报纸,转变为以手机为载体的各类媒体软件。人们不仅接收信息,也会二次处理信息,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引导舆论。因此,互联网这张大网上的媒体平台成为当下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战场。在各种新媒体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海量的信息数据、纷繁的信仰观念,使一些民众出现信仰偏差,意识形态陷入困境,特别是在国外敌对势力的煽动下,一些民众甚至对主流意识形态不信任,出现“政治冷漠”,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所以,新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更加艰巨。

一、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境遇

新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家说话、一家传播,传播范围、速度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可控。当下,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接收者与传播者,并且传播的信息不再像以往那样客观、固定,夹杂着个人的情感、看法。另外,新媒体具有的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够通过各种形式影响信息接收民众的意识形态。海量信息的传播,使人们接收到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素材的潜在意识形态冲击内容。所以,更应该增强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清楚目前意识形态工作的境遇,更好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

(一)“众声喧哗”偏离主流意识形态

新媒体时代,男女老少都变成了广播喇叭,每个人的信息都可以不受限制地传播出去,并互相交流。因为没有门檻的限制,信息发布不对称,“众声喧哗”偏离主流意识形态,致使主流意识形态不能很好地把控信息内容。并且因为信息发布者过多,许多人想让别人接收到自己的信息,使自己成为焦点,所以交流空间中充斥着大量哗众取宠、娱乐化的信息。

(二)信息碎片式传播

新媒体时代打破了传统媒体一元传播的方式,信息传播的格局逐渐多元化。正是因为如此,传统传播中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信息碎片化传播。这种碎片化不单单是消息的碎片化,同时也是发生时间、语境的碎片化。就是这样一个个小碎片,组成了一种全是碎片的网络社会环境。智能终端使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发声,无论其掌握的信息是否完整,这加速了碎片化网络社会环境的发展,使碎片信息可以更快、更广地传播出去。这种碎片化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人们,导致人们获得的信息并不完整,不完整即代表信息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这就给了别有用心之人可乘之机,其通过截取、编造等方式,使新闻达到想要的反面效果。而且新媒体时代的大众化,使信息接收群体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人不能分辨并抵制不良新闻、假新闻,可能继续传播出去,造成大面积舆情恐慌。因此,信息碎片化传播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信息非理性传播

新媒体给人带来了更大的表达自由,但在带来自由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着舆论存储、舆论表达和舆论引导的格局”[2]。信息的非理性传播就是这些问题中最大的一个。在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不受限制地发出,并且能实现不限制目标的接收,最大的原因就是传播的信息更多以娱乐为主,且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使这些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而这些信息再次传播时,这种主观意味浓重的信息正是其所需要的。而且凡是稍微接近自己想法的消息,都会得到二次传播。有时候在这种信息中,有人会掺杂一些负面消极的部分,起初并没有什么大碍,但随着信息的多次传播以及多次加工,人会逐渐情绪化,引发一个群体的共鸣。从非理性的消息的危害变成非理性的人的危害,从而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因为民众接受教育的程度、成长环境等均会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的不同则导致不同民众具有差异化的认知。具体来说,就是同样的信息进行非理性传播后,使人产生不同的看法,有些人会产生更加趋近主流意识形态的想法,但是更多人会曲解信息的意义,偏离主流意识形态。正是这种信息非理性的传播,给意识形态工作设置了更多的障碍。

(四)网络发展导致失去先机

现今新媒体的大众化发展趋势,使人人都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甚至信息的制造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现实与网络虚拟空间的界限愈发模糊,正如以前脱离了现实谈虚拟是不可行的那般,现在脱离了虚拟谈现实是不可行的。意识形态工作也是如此,虚拟世界的意识形态同样重要。现今,如果想要在意识形态这场激烈的战争中拔得头筹,我们必须牢牢掌握网络话语权,但由于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未形成全方位的网络技术支撑体系,所以我们在意识形态这场战争中处于劣势。相反,由于西方国家很早开始发展网络,并且在开始就认识到了网络话语权的重要性,并且“西方国家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3],所以西方国家占领高地后,通过明宣暗传,不断对我国进行攻击,以各类手段向我国灌输西方理念等。同时也在各种场合,通过诽谤、污蔑的手段,试图在我国意识形态方面找到突破口。在西方的猛攻之下,传统媒体的把关人可以彻底解决此类问题,但是,现阶段,每一位民众都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与传播者,而参差不齐的信息分辨处理能力,则极有可能导致一些民众在无形中成为西方国家攻击的推手,有的人可能早已被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新闻击垮,做了卖国贼。所以作为网络发展后发国家,在已经失去先机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注重新媒体这片意识形态工作的战场,使主流意识形态不被弱化。

二、新媒体时代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的策略

(一)加强对新媒体流量大户的教育

新媒体时代虽然是人人皆主播的年代,但是仍有出色的个人或团队脱颖而出。这些人或团队可能是新媒体众多发声者的1%甚至1‰,但是他们拥有90%以上的忠实受众,所以意识形态工作首先要针对这些人。这些人作为一个圈子或空间的领导者,影响着众多受众,假如一个领导者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怀疑,那么他的这一个圈子也会产生同样的质疑。所以加强对流量大户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同样可以达到传统媒体以点带面的效果。反之,则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二)认识到传统媒体的重要性

现阶段,虽然各种新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传统媒体依然是信息媒体的关键部分,传统媒体的地位依然不可忽视,传统媒体现今仍有自身的忠实受众。虽然新媒体受众群体更大,但是传统媒体的受众从年龄上讲是社会的中坚力量,这批人对社会的总体贡献以及对社会稳定、舆情控制的作用是新媒体受众无法比拟的。所以传统媒体不应该因为地位动摇而失掉阵地,反而应当同新媒体一样,加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教育,通过社会的决定力量改进意识形态工作。

(三)创新工作形式

新媒体的影响铺天盖地地袭来,由于新媒体具有大众化、全媒化、平等化、高速化、首选化这些特点,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意识形态工作也可以凭借其特点做自己的事。新媒体的受众主要是普通大众,并不是各个行业的专业学者,因此应逐渐摒弃传统形式那种“高大上”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传播手段,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创新语言表达方式,采用民众喜欢听、喜欢看的形式,以更加贴近普通民众生活的形式,让主流意识形态工作更加“接地气”[4]。最近推出的学习强国APP,以其及时性、准确性,让人个自愿地接受意识形态要闻。还有部分地区推行的电视问政、网络直播问政,让人平等地与地方领导对话,都是一种创新。意识形态工作应如同上述创新一般,通过大众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

三、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舒适安逸已经结束,越来越多的挑战摆在我们面前。但同时,这对我们也是一项机遇,如何借助新媒体技术打好意识形态这场战争,为我国的现代化强国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目前社会研究的重点课题。总而言之,在新媒体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更要牢牢把控新媒体的话语权,为主流意识形态工作保驾护航,积极探索意识形态工作形式,以大众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意识形态认同感的培养。此外,应对外来敌对意识形态严防死守,防止被外来敌对意识形态侵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力量支持。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93.

[2] 李宗建,程竹汝.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挑战与对策[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6(5):76-85.

[3] 聂立清,王雨峰.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传播的实现[J].思想教育研究,2019(02):110-113.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光明日报,2017-10-18.

作者簡介:李博超(1995—),男,内蒙古通辽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新媒体技术意识形态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浅析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