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普教育进社区 打造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新模式

2021-09-10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电科中心党支部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1年2期
关键词:电科学苑科普知识

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电科中心党支部

社区科普教育是一项面向基层的群众性工作,既要有相应的层次,又要贴近生活。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电科中心始终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全面普及,提升素养”的方针,着力协同化、全面化、市民化地提升广大青少年科学素养,积极探索“教育+社区”的新型下沉社区模式,融合信息化教育理念,开拓科普工作的新领域,提高全区青少年科普工作的水平,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线上线下结合营造科普氛围。整合社区中教师、家长及辖区内学校等资源,充分发挥线下教育资源的优势,利用社区内的各种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在五琴里社区,我们积极开辟科技学苑社区活动室、科普画廊、社区智慧图书室等阵地,带动社区居民主动学习科普知识;协助社区组织开展科普研学活动,组织参观科普教育基地,参加科普知识竞赛,参与科普教育日、科技活动周活动;针对社区居民的不同要求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活科普知识讲座,组建社区科普艺术团,组织专家讲座和读书读报交流会等,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我们将汉阳区青少年科技学苑慕课资源平台推广到社区科普教育中,平台上有丰富的科技慕课教育资源——创新教育、科技环境、校级课程联盟、科普读物等多个版块,向社区居民定点、分类、不定期地普及知识,开展系列社区科普教育活动。利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等多种手段,形成全员学习、全面学习、全程学习、全心学习的格局。

稳步推进区级科普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科普从校内走向校外,由“师生在线”延伸到“社区在线”。目前,汉阳区科技学苑慕课课程资源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发了机器人、智拼七巧板、创意纸模、科幻画、智能魔方、风筝制作与放飞、空模、航模、车模、3D打印等丰富多彩的区校两级特色活动课程。在科技学苑系列科普教育活动中,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实践活动:一是助力五琴里社区广大居民学习科学、理解科学、应用科学,增强科技意识,提高市民科技素质;二是发挥协同教育效应,在寒暑假组织社区内中小学生开展科普研学活动,切实提升学生托管的质量,解决民居的后顾之忧;三是结合居家养老理念,定期举办科普讲座、科普剧场及传统科技制作等,赋予居民养老新的内涵,打造社区文化管理新态势。

层次分明推进“教育+社区”下沉管理模式。汉阳教育系统科普进社区工作分三个层次:实用性科普、教育性科普、学术性科普。实用性科普主要针对青少年,结合重大科技事件和节日,与各个学会、协会、研究会协作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打造青少年科普教育的“社区大课堂”,提升汉阳区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教育性科普针对有一定文化素养和科技知识基础的管理人员、公务人员、专业人员,以交流培训或科技报告会等形式,把最新的科学、科技信息在專业人群与教育局电科中心双向交流传播,帮助社区科普教育工作更新知识视角,由此达到“教育+社区”协同化育人目的。在学术性科普中,教育局电科中心联合社区集结全国科普教育工作方面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用研究、探讨的方法进行“教育+社区”科普教育,在研讨中产生创新和创造。

责任编辑/王娜娜

猜你喜欢

电科学苑科普知识
中国电科为“吉林一号”系列卫星注入创新基因
IPO档案之里得电科
胎儿三维超声科普知识
关于痔疮防治的科普知识
科技馆如何开展科普知识的互动式宣传
咱们班的科普展
会发光的鲯鳅
与家有关的字
熠星大赛
我的家乡最美之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