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襄阳市教育系统党建工作报告

2021-09-10中共襄阳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襄阳市教育行业党委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1年2期
关键词:襄阳学校工作

中共襄阳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 襄阳市教育行业党委

近年来,襄阳市教育系统在落实“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中,主动作为、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行业党委统揽、多元主体齐抓、注重活动引导、品牌创建促进、融合推进求效”之路,保证了全市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落地稳、落地实、落地好,并取得了一系列工作成效。

构建一个推得动、落得实的党建机制,提高学校党建凝聚力

为有效解决学校党建工作弱化的问题,襄阳市教育局党组从源头抓起,通过建立机构、理顺关系、明确职责、狠抓落实等有力措施,构建了推动学校党建工作落地落实的工作机制。一是设置“指挥所”。2019年3月,借助机构改革的“东风”,成立了“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和“中共襄阳市教育行业委员会”,把行业党委置于市教育局党组领导之下,由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兼任行业党委书记,具体管理党组织关系在襄的高校及市直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彻底理顺了学校党组织隶属关系。同年9月,成立“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秘书科”和“市教育行业党委办公室”,实行合署办公,具体承办领导小组和教育行业党委相关工作,搭建起行业党委揽全局、统指挥、管考核的运行机制,实现了学校党建工作管得住、推得动、落得实的工作目标。通过设置专门机构、调配得力工作人员、明确具体职責,让各学校在思想上有了抓党建工作的迫切感,在行动上有了抓党建工作的紧张感。二是加装“导航仪”。“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为提高学校党委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领导小组秘书组和教育行业党委贴近实际、提前谋划、靠前安排部署。因疫情延迟开学期间,领导小组秘书组和教育行业党委分区域召开工作部署会议,主动上门交办,把年度党建重点工作送进校门,把任务清单放到党委会议室里和党委书记的办公桌上,为开展全年党建工作提供导航,确保年度工作部署不断档、不延迟。与此同时,建立并实施了“学校党建工作日常深度跟踪记载”制度,对党建工作实行实时、动态、全程的记载和考核,其结果作为年终党建工作考评的重要依据,把党建工作抓在日常、干在平常、重在经常,为学校党委抓好党建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向。三是发出“行动令”。学校党建怎么做,做什么?学校党委书记和党建专干是关键!为此,市教育行业党委一是明责任、二是交任务、三是压担子,充分发挥他们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的“领头雁”作用:即向各学校党委、党委书记和党建专干交办了“一单两书”;即学校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2020年书记抓基层党建创新项目承诺书、2020年党建专干履责亮点项目承诺书。对年度党建重点工作任务进行清单化、项目化管理,定期进行考核督办,确保党建工作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

通过构建良好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行业党委和各学校党委、党委书记、党建专干、支部书记形成了“上下联通有序、各负其职有责、履职尽责有效”的良好闭环工作机制。

举办一系列有引领、重导向的党建活动,提高学校党建向心力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每一名党员都是党组织的有机细胞。市教育行业党委实施思想引领、活动促进机制,开展了党组织项目拉练、党委书记和党建专干述职评议等一系列有声有色、有力有效的党建活动,通过信仰引着学、任务带着干、创新引导走,切实让学校党建工作有效落地。一是以集中培训为切入,突出思想武装。坚持以党员集中培训和组织教育为切入点,加强政治教育和政治引领,通过专家授课、会议交流、分组谈论、知识测试等形式,既提高参训对象的政治能力,又教会他们做党建工作的基本范式。仅2020年一年时间,就先后举办了市直教育系统党组织书记培训、基层党务干部培训、发展对象培训、党校主体班培训、年轻干部培训等10余场不同类别的集中培训,实现了基层党组织书记、当年新发展对象和党建专干培训全覆盖,教育系统党组织书记的管党治党水平、党务干部的政治理论和党建专业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二是以规范建设为抓手,着力建好坚强党支部。为使学校党组织的各项活动规范化、标准化,市教育行业党委整理制发了《学校党建工作一本通》、党费收缴管理使用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图解、党支部“三会一课”活动标准等党建实务手册,让各学校党务工作者有章可循,促进他们成长为党建工作的行家里手。市直教育系统开展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建设,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推动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逐年提质,有效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湖北文理学院党委的机器视觉科研团队党支部、社会学系党支部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荣誉称号,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医学检验专业教师党支部获全国“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荣誉称号,襄阳市第五中学党委被湖北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三是以拉练评比为载体,重在促进真抓实干。“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为使各学校党建工作实起来、亮起来,市教育行业党委多次组织各学校相互交叉检查、相互观摩学习、相互促进提高,形成“百花齐放”的党建工作局面。2020年9月30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市教育局党组联合市委组织部开展了首次市直教育系统(含在襄高校)党建项目专项拉练,全市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组织部门相关负责人和各市直学校(在襄高校)党委书记等150余人参加拉练活动,通过书记讲、大家听、实地看、现场评四个环节,晾晒各自在抓项目和履职工作上的成效,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了学校党建工作成果。市教育局连续多年坚持实行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和党建专干述职评议,通过项目拉练和评比,各学校之间的差距评比出来了,先进工作典型凸显出来了,营造了比学赶超、创优争先的深厚氛围。

通过学习教育、建强组织、评比晾晒等举措,各学校党组织在疫情防控期间真正起到了举旗定向、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市直教育系统(含在襄高校)3400余名在职党员坚决响应组织号召、一呼百应、令行禁止,主动到居住地社区参与“双报到”活动达3万余人次,为防疫工作捐款捐物达85万余元。全市教育系统5万余名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成功地把各科教材发放到全市60万余名中小学生手中,2万余名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结对帮扶8万余名困境学生,圆满完成了“停课不停学、不停教”的任务。

打造一批亮底色、展特色的党建品牌,提高学校党建创新力

大力开展“一校一品”“一支部一特色”黨建品牌创建活动,发扬办学治校的特色、淬炼立德树人的亮色、凸显教育教学的成色、打造人才培养的特色,挖掘了一批有感召力、有引领力、有示范力的学校党建品牌,努力构建具有襄阳特点的学校党建品牌集群,促使学校党建工作呈现出了“允德允能、各美其美”的生长样态。一是坚持“小切口入题”。鼓励学校从细小的方面选立题,通过小切口、高立意、深拓展的方式,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遵循,做到全程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襄阳东风中学积极打造“东风讲坛”党建品牌,以“家国情怀”为主题,常态化开展面向师生的“书记讲党课”、精品讲座、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活动,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让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在学生心里播种、生根、开花、结果。襄阳三中高一年级党支部的“红色传承”感人肺腑,一首红歌激荡红色情怀、一本红书传承红色记忆、一段影片照亮红色灵魂;高二年级党支部的“连心育人”激活青春,党员心连心,互帮互助有力量;师生心连心,学习进步有质量;家校心连心,同心关爱有能量。高三年级党支部的“最美先锋”引领风尚,教学当先锋,带动实干风;辅导当先锋,带动关爱风;创新当先锋,带动科研风。二是坚持“贴近人心”。党建品牌的打造不是无源之水、更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要贴近师生的心灵,在师生的内心深处建起“高楼大厦”。襄阳四中党委以“贴近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强化年级支部建设,引领党员教师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学校83%的班主任是党员教师,功勋团队中77%为党员教师,优质的师资保证了优质的教学。襄阳五中实验中学全面开展“勇当先锋,立足岗位创优”大比武活动,开展了课堂教学、教学科研、教学质量、“双培养工程”以及“示范岗”大比武活动,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襄阳八中党委以“走进心理、走向远方”为党建工作理念,克服重重困难,在没有编制,没有经费的情况下,争取襄阳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在学校落户,开展形式多样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活动,努力构建集心理辅导、品行养成、知识普及等多功能一体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推动“完善自我、助人自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三是坚持“家国情怀”。在党建特色品牌创建中,不断拓展党建工作载体,丰富党建工作形式,创新党建工作内容,培育党建引领育新人沃土,引导广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湖北文理学院党委深入实施“隆中山下党旗飘工程”,大力开展以“格桑花”赴藏支教为引领的大学生党建特色品牌,一代又一代“格桑花”队员接过“大爱无疆”接力棒,让党旗飘扬在雪域高原,用奉献书写青春担当。围绕志愿服务衍生开展了“周末义教” “周末助老”“周末洁城”等活动,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此外,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的“陪伴学生成长”、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的“襄汽四溢”、襄阳四中的“青枝绿叶”、襄阳九中的“示范领航”、襄阳市二十四中的“特色花开”、襄阳市第二实验小学的“七融七星七彩”等特色党建活动亮点突出、形成百花齐放的党建工作局面。

探索一条深融合、防脱节的党建之路,提高学校党建融合力

构建“党建+”工作制度,推动学校党建工作与日常管理、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质量提升、立德树人、教育评价改革等工作深度融合,努力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工作格局,切实让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实起来、活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双培养”工程、“三万”工程、“四个人人”主题教育、“百万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襄派教育家”成长工程、中小学校隆中艺术节等活动深入开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关键保障。一是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融合。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着眼增强学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维护学校政治和意识形态安全,加强作风建设,健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制度,推动党员干部主动进教室、进食堂、进宿舍、进社团、进网络、进家庭等陪伴学生,和谐师生关系。引领教职员工共同履职尽责,把普遍的育人工作与精准扶贫“扶智”“扶志”等有机结合,服务国家脱贫攻坚,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大力实施“陪伴学生成长”工程,对缺乏关爱、存在学业欠佳、习惯不良、心理困惑、生活困难等问题的学生,开展三项“走进+”行动(校级领导“走进院部+”行动、校管干部“走进班级+”行动、在职党员“走进学生+”行动),8名校级领导、240名校管干部680多名党员与所有院部和班级建立了密切联系,真正融入学生之中,关注困境学生,与之结对帮扶,尤其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帮扶全覆盖,开展讲授党课、交心谈心、走访慰问、扶贫助困等15万多人次,与学生面对面、心贴心相随相伴相知,精准施教,为学生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爱的温暖,探索了一条师生广泛认可、积极参与、气氛活跃、效果显著的育人之路。二是与教师专业成长相融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既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的需要,也是让优秀的人培养更加优秀的人的前提,更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保障。市教育行业党委扎实推进中小学教师“双培养”工程(把骨干教师发展成共产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骨干),持续推动学校党建工作与教师队伍建设深度融合,搭建“双培养”实践锻炼平台,优先安排“双培养”对象参加各类研修培训,承担教育课题研究或到基层薄弱学校支教;实施“青蓝工程”“薪火工程”和“师徒结对”传帮带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教学骨干的模范带头和示范带动作用,将政治思想提高和业务能力提升作为青年教师培养的基本标准,助力“双培养”对象成长为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领头雁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发展教师党员1700余人,其中骨干教师1500余人,占比达到88.2%;培养各级骨干教师达6660名,其中党员教师5500余人,占比达到82.6%。已组建名师工作室40个,评选“隆中名师”240名、“隆中名校长”46名、特级教师75名,“襄派教育家”培养对象200名。三是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相融合。质量是办学治校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没有良好办学质量的学校是没有生命力的。市教育行业党委坚持“围绕质量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推动各学校党委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以高质量的党建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襄阳三中党委谋大局、把方向,确立“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战略目标,教学质量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襄阳市二十四中党委班子成员兼任各支部书记,保证学校一切工作都是在党市委领导下,保证党建工作直达“神经末梢”,开设了省内首家“中意文化合作班”,让襄阳教育成为襄阳市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实现学校体音美特色专业教育质量全国知名,让每个学生都在这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长点。目前,全市共有省、市级示范优质高中26所,在校生占高中学生总数的87%,成为支撑优质高中教育的中流砥柱。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既涉及千家万户,又涉及千秋万代。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市教育行业党委将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工作路径,夯实学校党建基础,切实推动襄阳教育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工作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责任编辑/杨亮亮

猜你喜欢

襄阳学校工作
潮涌汉江“两新”红
大侠都爱襄阳城
神秘的包裹
《腊八危家饷粥有感》
不工作,爽飞了?
学校推介
选工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