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钢琴音乐民族性特征思考

2021-09-10曹航

乐器 2021年3期
关键词:钢琴音乐民族性

曹航

摘要:16世纪晚期西方音乐随着传教士传入中国,相互影响至今,形成了许多风格独特多样的钢琴作品。初期中国的作曲家们多以西方作曲技巧加以中国调式调性及旋律相融进行创作。随着19世纪民族乐派的兴起,中国的作曲家们不断从本民族出发,寻找创作素材,立足于创作具有“本土性”的中国民族钢琴作品,例如《牧童短笛》《快乐的女战士》《采茶扑蝶》等等,其中朱践耳的《南国印象》是比较具有典型性的中国民族钢琴作品,创作素材以云南地区的民歌为主,采用了5首不同民族(布依族、佤族、哈尼族、彝族、纳西族)的歌曲,对原本的民歌曲调加以和声、复调、织体等进行重塑,作品结构丰富但又不失歌曲本意,民族元素与民族特征较为明显,是中国钢琴民族音乐中的典型之作。

关键词:钢琴音乐  民族性  《南国印象》  朱践耳

引言

西方作曲技法传入中国后,不同于简单的技巧堆砌,朱践耳的作品更多地贴近大众,曾为了创作《黔岭素描》,他专门跑到西南地区进行采风,将近半年的时间都在收集创作素材。上海音乐学院伍维曦老师曾说过:“在众多研究者的眼中朱践耳个人风格的转变与创作技法的更新是一个奇迹……其之所以能成为具有真挚感人表现力的杰出艺术作品,还在于作曲家并未脱离生活与实际。”80年代朱践耳开始对西南地区的民族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多次前往云南地区进行调查,他觉得这个地区的歌曲具有一种独具特色的音律与调式,就如他所说:“咋一听,并不好听,但细细品味,却颇具个性,具有一种天然美,原始美和稚内美,真有妙不可言的感觉。”从初识到深入了解到喜欢再到热爱,朱践耳对于云南民歌的喜爱更是结合了毕生所学的作曲技巧,才向世人呈现出具有中国民族性的钢琴作品。

一、《南国印象》音乐特征分析与研究

《南国印象》这部钢琴作品主要包含了5首云南民歌,他是朱践耳晚期的一首具有标题性的钢琴组曲作品,5首民歌代表的民族与表达的内涵与寓意分别不同,朱践耳收集了5首民歌的曲调,根据旋律发展的线性思维,在保留传统曲调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作曲技巧技法进行重塑(表1)。

二、《南国印象》音乐中民族化元素表现

朱践耳这一生都是致力于民族音乐的发展与创新,他的作品具有强大的创新性与包容性,尤其擅长将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方作曲技巧进行巧妙的融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南国印象》是朱践耳应邀于上海音乐出版社所创,当时上海音乐出版社要出版关于中国民族性的钢琴作品,所以找到了朱践耳,再加上作曲家的创作始终立足于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与传承,二者一拍即合,才有了后来具有鲜明西南地区民族元素特色的《南国印象》,比起朱践耳早期的作品,《南国印象》不管是在曲式结构上的运用,还是调式调性的表现以及和声效果的体现都是作曲家晚期作品成熟的表现,再加上各种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融会贯通,使这一作品更加独具匠心。

《南国印象》这部民族性钢琴组曲主要囊括了5个乐章,5个乐章不管在音乐元素的运用上各有不同,为此,针对5个主题进行了粗略的整理与分析(表2)。

其中,《花之舞》全曲主要包含了77小节,全曲采用的是A—B—A'的结构形式,A段(1~20小节)包含了3个主要乐句(a+a+b),使用的节拍并不单一,除了常见的3/4、4/4拍,还运用了不常见的5/4拍子,乐曲速度保持在每拍72,所以乐曲呈现出一种柔和之美,这一特點也通过乐曲中所出现的表情属于dolce(柔和地、温柔地)表现出来,调式是具有民族色彩的G羽调式。B段(21~58小节),乐句划分a'+a'+a〞+a'+b',节拍的使用与A乐段是一样的,力度术语主要运用mp、mf、f、ff,B段的调式由原来的G羽转为了A羽—C羽—降B羽。最后一个乐段A'(59~77小节),乐句主要由a〞与b〞组成,速度为a tempo,调式最后又回到了G羽调式上。

《花之舞》(第一乐章)曲式结构分析(表3):

整首曲子3个主段落是在相同的材料、织体、调式调性的基础上进行加花式的变化处理,把淳朴、悠扬的民歌旋律加以调性的变化、和声改变以及织体转变结合成为变奏式的三段曲式体,这种变化比起民歌本身的单声部旋律,不仅仅使人感觉耳目一新,可以说是锦上添花。和声运用上,大部分是以四、五度音程或是两种叠加组合,与传统的功能性和声不同,作品本身融入了一些附加音或是和声外音等一系列不协和音。纵观调式调性的布局,虽然中间出现了转调的变化,但最终还是归属到主调的位置上,进入到B乐段的高潮部分,调式才发生变化,直到回到A'乐句虽然音响效果开始渐强,形成“拱桥形”的收尾音响效果,但调式又回归到A段原本的G羽。

和声上,明显是运用了民族化的平行五度和弦与空五度和弦,平行五度和弦的使用更多的是打破传统,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弱和声的功能性。乐曲的开头就使用了空五度和弦令听众不禁联想到具有东方神秘色彩的音乐,右手的乐句以短小形式划分,再加上倚音的使用,区别于美声唱法的民间曲调的模仿,左手顿音与跳音的细腻结合,不禁让人想到少数民族节日载歌载舞的欢乐景象或是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弹拨乐器的音色。织体上,多以复调与卡农的写作方式,由二声部再到三声部然后过渡到四声部,给人一种由简单到丰富,由丰富再到简单的听觉感受。

三、《南国印象》作品演奏实践特征

关于作品演奏方面的特点,首先要建立在对作品做出一定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本身对于民歌歌唱而言,速度的掌握是极为重要的。譬如对于第一乐章《花之舞》的弹奏,更多的需要在原曲调《好花红》的基础上会更容易掌握作品的韵味,布依族的民歌更多的源于大自然的取材,悦耳并且动听,他们在歌词的尾声多会加以拉长。所以针对一些演奏的细节问题处理,譬如在第一句旋律(1~7小节)结束部分,弹奏后期拍D音时与下一小节第一拍的G音,应更多地将正拍落在G音的位置上去,同时也达到作曲家所要表现的弱起拍的功能进行。

另一方面乐曲第一句的力度术语虽然是mp,然而在接下来的6个音的部分要做到渐强使最后的D音延续至下一小节,那么第5小节至第6小节的5/4拍至3/4拍连到第7小节实际上为一句(如谱例1),作曲家本身也用连线表现出来。对于歌唱者而言,较为长的乐句也会做一些加速的处理,音量也会随之提高,因此作曲家也做了渐强的处理,所以演奏时也要表现出轻微的音响流动,做出差异化的处理。

就演奏速度而言,不宜过慢,否则会缺少歌唱性,面对相同材料的处理,要求同存异,一样的材料往往作曲家会在细节处处理不同,或是强弱、或是速度,演奏者对于这方面的掌握与处理是非常不可或缺的,否则机械地重复会失去作品原本的灵动性与歌唱性。作品展现的是一种情绪与情感的流露,演奏者往往对于作品的解读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同一部作品不同的的演奏者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始终要建立在对作品基本情绪与情感的表达基础上。

结 语

朱践耳的《南国印象》作为钢琴小品类型,东、西方手法与风格的巧妙融合,除了民族音乐所常见的和声对位、节奏对位与旋律外等,作曲家在这首作品上都有区别于传统的理论。另一方面,这样一首包含云南5个少数民族的钢琴组曲,民族性是不可或缺的,同时最能代表民族性的就是音乐中的和声、曲式及旋律,所以对于这首具有中国民族性特色的钢琴作品进行探析时,更多的是从这三方面着手,给大家呈现对这部优秀作品的细化解读与分析。

外文参考文献:

[1]党维波,郁正民.论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 贺绿汀钢琴音乐民族性分析[J].艺术教育,2016(05):94—95.

[2]王劭芃,朱践耳钢琴组曲《南国印象》——音乐特征、民族民間性及演奏思考[D].上海音乐学院,2020.

[3]赖朝师.朱践耳钢琴作品复调运用特色评析[J].人民音乐,2008(12):10—12.

[4]杨树.在幼小的心灵播撒下传统音乐的种子——《中国民歌钢琴教程》评析[J].钢琴艺术,2020(05):27—31.

[5]吴琳.论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民族化进程[J].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0(03):64—66.

[6]孔德文.中西文化视角下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元素移植及语境重塑[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12):52—55.

[7]武宁.建国70周年中国钢琴音乐的审美阐释[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9(12):99—109.

[8]杨燕迪.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J].钢琴艺术,2019(10):16—26.

[9]乔华.相西源钢琴作品民族化风格的演绎——以钢琴套曲《青海花儿曲令》为例[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07):167—176.

[10]王姣娜.民族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应用[J].四川戏剧,2019(07):106—109.

猜你喜欢

钢琴音乐民族性
现代审美观下侗族舞蹈民族性的传承和发展
探析民族性在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多元化表达
跨文化视角下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现状及措施
梁雷钢琴组曲《我的窗》多元文化特性及演奏诠释
我国钢琴音乐民族风格的自主创作浅析
钢琴音乐与跨文化音乐教育研究
关于钢琴音乐表演艺术的几点美学思考
琴键上绽放的法兰西玫瑰
民族性不是票房毒药
狗年说“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