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2021-09-10闫晨皓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0期
关键词:重要性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

闫晨皓

摘要:近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地提高,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幼儿时期是人的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很多在心理方面存在疾病和障碍的人,都可以追溯到幼儿时期。由此可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因此,新形势下,幼儿园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分析

引言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相关教育方法和手段,开展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不同种类的表征:害羞、胆小、自我为中心、任性、冷漠、自卑、焦虑、孤独、多动、不合群、不会与人沟通、害怕与外界接触、爱哭、语言障碍、感统失调、挫败感、攻击性行为等都属于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显示,童年早期所经历的创伤或挫折若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幼儿就会痛苦,受到压抑、负面情绪潜藏于幼儿内心,一旦遇到挫折,潜藏着负性情绪就会被现实激活,孩子就有可能产生心理疾病。基于此,幼儿阶段的心理教育与引导尤为重要。

一、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述

心理健康教育,通俗而言,主要是指对未出现心理健康需求的群体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指导,帮助相关人员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认知和良好的学习心态,从而有效避免自身受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也能借此学会舒缓自身压力;其次,是对初步形成心理健康问题,并受到心理健康影响的群体施以具体有效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治疗,帮助这一受众清楚、正确地认识和看待心理健康问题,使其在内心构筑一道防线,防止因出现心理恶化而产生危害自身或他人的行为。在幼儿教育中,它能从情绪调控、心态把控、意识构建和思维创设等维度对幼儿进行可控范围内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指导,从思想层面缓解、解决幼儿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难题,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从小逐渐构建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体系,能正确看待心理健康教育。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辅助类教育,应当被有效贯穿渗透于幼儿教育中,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活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成才创设良好的心理成长空间。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出于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现实需求。通过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研究报告证明,凡是3-6岁的幼儿,在成长的周期中会遇到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在个性、情绪、自我意识中产生对社会意识的适应程度。所以在对幼儿阶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幼儿心理健康对成长的客观需求,也是在不断提升幼儿人格,能够将其作为疏导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在现代家庭结构当中,许多幼儿的成长环境,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健康数据报告发现,在将近5000名幼儿中,会有9.2%的4-6岁的幼儿心理健康不达标,存在心理不健康,同往年相比,这种趋势不断增长。由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不良行为、情绪抑郁、忧虑等紧张情绪,倘若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和重视,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成长和未来发展的心理人格。因此,在面临幼儿心理健康出现了不良反应时,教师要引起极大的重视,不可忽视和马虎,通过重视,及时对幼儿展开教育和心理疏导,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新形势下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深入了解幼儿

并不是所有的幼儿都十分的开朗、活泼,喜欢与他人交流,也有一些幼儿不善于沟通,很少会和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新形势下幼儿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把握一切时机加强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并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大胆地表述出来,同时根据不同性格特点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方式给予其恰当的指导和帮助。只有深入地了解了幼儿,才能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应该多和幼儿谈心,这也是非常好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通过与幼儿谈心,下课时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动态,掌握幼儿存在的一些不够健康的心理,再采取具有针对性地策略对幼儿的心理进行有效的调节,帮助幼儿纠正不健康的心理,促使其逐渐地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加强沟通交流,促进幼儿心理发展

幼儿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占据着整个幼儿教育最重要的位置。身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力量,加强培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升幼儿整体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不能一味采用固有化的教育体系,要更加注重幼儿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意识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保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同时,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及时掌握幼儿成长的各种阶段的心理特征,以此来提升家长与教师之间的配合度,最终完成幼儿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因而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心理发展。

(三)反馈至教学活动评价中,灵活把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教学反馈往往能为教师教学提供新方向和新动力。教育的实施固然重要,但事后的反馈也不可或缺。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教师要通过日常观察,通过对比幼儿的学习生活情况,将幼儿表现和变化反馈至对教学活动评价中,促进教育渗透和实践创新。教学活动评价是对某教育方式可行与否和实行后效果良好与否做出的客观评估,有助于教师在剖析中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调整,不断探索,为幼儿创设出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及其家长的反馈,做好教学活动的评价工作,并在其中着重关注学生的心理建设问题,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帮助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中树立学习信心,树立积极意识,创建活跃思维。例如,为了进一步调查和了解幼儿在园学习和居家学习期间的心理健康状态,我园积极联合家长力量,合力推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工作。

结束语

总之,幼儿心理会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素质,关系到学生未来能否形成正确的心理。幼儿期是心理品质发展的关键期,家庭、幼儿园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主要场所,要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的问题。无论是家长还是幼教工作者要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一日生活必备的活动课程。每個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其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因此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尽相同,要多视角分析幼儿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性进行引导。教育者不是专业的心理健康的诊断者,而是培养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引导者。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品性良好的儿童,是家长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肖满运.浅谈棋趣课程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0(02):48-51.

[2]孙钰.加强家园合作关注幼儿心理健康[J].幸福家庭,2020(04):8.

[3]周忭珺.幼儿常见心理问题及纠正措施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05):54.

[4]葛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27.

[5]李菲.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J].科普童话,2018(44):94-95.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9

猜你喜欢

重要性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
信息通信技术在服务行业的实际性运用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房地产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