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2021-09-10胡瑞琪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背景互联网+

胡瑞琪

武汉市解放中学思政课教师,“解放思政”教学主张的首创者。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全国模范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政治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荣登“中国好人榜”、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荆楚好老师”、荆楚楷模、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武汉市道德模范、武汉市年度教师、教育部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编者。2019年3月18日,参加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并发言。

“互联网+”背景下,学校形成了以互联网信息为载体的网络校园环境。这样的育人环境,丰富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扩大了学校德育的途径,但也由于互联网开放性、隐蔽性、虚拟性等特点,增加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给传统德育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学校如何立德树人,如何增加互联网的育人功能,减少互联网负面信息对学生的影响,是“互联网+”时代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难题。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现状和现实意义

毋庸讳言,“互联网文化”正极大地影响着当代学生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以及人格的形成。在学生自由的支配时间里,学生上网主要指向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聊天,上网几乎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最为重要的是,互联网上一些负面的东西经过精心包装强烈地“袭击”或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教育者。相对“互联网+”背景而言,教师以及所依赖的原有教育理念、教育手段等明显地滞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由此产生的新媒体传播速度和力度。诸媒体的相关报道警示我们:“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工作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改革学校德育工作,使之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的形势刻不容缓。

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新生手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进一步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要在建设“互联网+”德育模式上下功夫,要充分优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育人途径,激发学生自主管理、行为养成和良好品格的养成。

“互联网+”背景下德育途径拓展和内容选择

互联网的横空出世,给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育人途径和更宽广的德育平台。笔者近几年的德育实践,亲历过许多鲜活的案例,这些鲜活的案例让笔者体会到,“互联网+”背景下的德育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以文化自信引领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现代价值。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基因和价值体系,这个基因和体系潜移默化着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愈加展现了这个体系和基因的特色和魅力,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并深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是一种“活着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文化精神。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我们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工作,要充分利用“网”这一平台和载体,将传统文化“化”在“网”中。在具体操作中,要挖掘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度契合的元素,要利用近代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卓绝地同反动派作斗争取得全面胜利,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之路这些优质的素材资源;要注重发挥“以文化人”的功能,把“修身”与“齐家”结合起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更新观念,充实德育内容。学校要有意识地开设网络德育课程,教师要意识到网络德育是“互联网+”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补充和拓展。要让学生明确在互联网上的道德规范,要引导学生在搜集、检索、处理和使用网络信息时,提高信息免疫力,履行网络信息技术要求下的行为规范。

学校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用新的视觉和新的阅读方式引导和帮助学生甄别和消除有害信息,抵制负面影响,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使学生的道德素养在网络学习和道德实践中不断提高。

强化教师素养,体现德育的时代性。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得怎么样,施教者本身的道德素养是一个关键,学校党组织要从提高教师网络道德素养抓起,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形象。网络上的新动态、新思潮层出不穷,且泥沙俱下,不及时跟上时代的变化,教师自己的识辨能力会下降,教师就很难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所以,广大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要与时俱进。广大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和高尚的网络道德素养,是学校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德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是学校实施网络道德教育的关键性因素。

营造健康的网络氛围,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使用互联网。学校要为学生上网提供便利条件,建设校园绿色网吧,给学生上网营造一个宽松、舒适、健康的新环境。创建校园绿色网吧是满足学生对网络的需求,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人防”“技防”相结合,充分体现网络德育的人文性,从而过滤网络负能量。学校还要经常开展一些健康的信息技术竞赛,举行有益的以网络为议题的论坛活动,通过网络上的活动推动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养成,提升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成效。

“互联网+”背景下德育“三方合力”实效性展望

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但仅靠学校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而学校要有大德育观,让家庭教育力量参与到网络德育工作中来,形成学校、家庭、学生“三位一体”的德育格局,使三者在教育功能上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产生共振效应。

“三方合力”首先是学校和家庭的两方合力,两方合力才会着力于受教育者——学生。为了让家校两方更好地沟通和交流,学校要重构沟通机制,构建一个相对健全的家校合作平台。

例如,学校家委会或其他有学校、社会力量构成的促进学校、学生发展的民间组织,由这些组织负责学生课外德育课程的安排、社会实践活动的举办以及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等。一方面,能够充分反映社会力量和父母角色在学生德育工作中起到的作用,避免家(社会)、校二者不平等地位的产生,使家和学校无缝对接,为德育工作的全面高质量地推进做良好铺垫。另一方面,学校要“影响”和培养家長,鼓励家长全方位多渠道地参与德育知识的进修,提高家长的德育水平,使家校合作有质量、有效果,使学生品德水平真正得到提升,并取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互联网+”环境下的德育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对于学校来说,这项工作是长期和艰巨的,也是不断出新的。对于当下的我们,更应该深入研究互联网的特点、功能,利用有利形势,大胆探索实践,克服不利因素和条件,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杨亮亮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背景互联网+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跟踪导练(一)5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基于Modelica的高炉顶压控制仿真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意义与实施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