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5例病理分析

2021-09-10陈雨思

康颐 2021年4期
关键词:神经节腹膜免疫组化

陈雨思

【中圖分类号】R736.6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4.031

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是来源于交感神经系统嗜铬细胞肿瘤,包括肾上腺嗜铬细胞肿瘤和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该肿瘤发病率低,发病部位与正常副神经节分布范围一致,可发生于颅底、颈动脉旁、纵隔、腹膜后、膀胱等处[1]。本文收集5例肾外副神经节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现总结分析,进一步认识其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副神经节瘤患者纳入本次分析,通过该病的临床、影像、治疗、病理及免疫组化的特点,结合文献复习,进一步认识副神经节瘤的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标本均经4%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采用En Vision法,DAB显色。每例标本均行细胞角蛋白(CK)、突触素(Cg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细胞粘附分子56(CD56)、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体均购于迈新生物科技,结果判定参照《实用免疫组化病理诊断》[2]。

2  结果

2.1 临床结果

5例副神经节瘤患者按入院治疗时间依次为病例1~5。5例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及肿瘤大小见表1。由表1可知男性2例,女性5例;患者年龄41~62岁;腹膜后肿瘤体积较大。病例1、2、5入院前无任何特殊不适,病例3因膀胱占位入院,患者无尿频、尿急、尿痛等临床症状,患者病例4因体检发现腹膜后肿块入院。

表1  5例患者临床资料

2..2巨检和镜检

大体观察腹膜后肿瘤体积最大,膀胱处肿瘤最小,其中颈动脉旁及腹膜后肿块包膜完整,切面灰褐、灰白伴出血。镜检肿瘤实质由主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主细胞卵圆形或多边形,细胞质丰富嗜伊红,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细胞可排列器官样、腺泡样或弥漫样,周围梭形支持细胞围绕,见图1。

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主细胞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CgA、Syn、CD56阳性表达,不表达上皮标记CK,支持细胞表达S-100,见图1

图1  ① 常规HE(400x),  ②CK(400x),③CD56(400x),

④ Syn(400x),⑤CgA(400x),⑥S-100(400x)

3  讨论

副神经节瘤是来源于交感神经系统嗜铬细胞肿瘤,包括肾上腺嗜铬细胞肿瘤和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该肿瘤发病率低,发病部位与正常副神经节分布范围一致,可发生于颅底、颈动脉旁、纵隔、腹膜后、膀胱等处[1]。副神经节瘤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功能性副神经节瘤临床症状有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心悸,出汗,头痛和焦虑,非功能性的多偶然发现[3]。

副神经节瘤实质由主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主细胞卵圆形或多边形,细胞质丰富嗜伊红,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细胞可排列器官样、腺泡样或弥漫样,周围梭形支持细胞围绕。免疫组化主细胞表达CgA、Syn、CD56,上皮标记阴性,支持细胞S-100阳性表达。

需鉴别的肿瘤包括:①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巢团,神经内分泌标记CgA、Syn阳性,同时上皮标记CK可阳性表达,而副神经节瘤不表达上皮标记CK。 ②甲状腺髓样癌,发生在颈部的副神经节瘤主要跟甲状腺髓样癌鉴别,甲状腺髓样癌是来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的恶性肿瘤[4]。组织排列成梁状、片状、巢状,细胞圆形或梭形,间质富含血管,可见淀粉样物质沉积,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和角蛋白阳性,间质淀粉样物质可被刚果红染成橘红色。③颗粒细胞瘤 细胞大、多角形,排列成片状,免疫组化标记CD68、NSE阳性,胞质颗粒PAS染色阳性。④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发病多为青年,部位主要在四肢肌肉,无主细胞和支持细胞之分,神经内分泌标记阴性表达[5]。2017年WHO内分泌器官肿瘤分类已将副神经节瘤调为恶性[6],对于诊断副神经节瘤的患者建议长期随访复查。

参考文献:

[1]Kimura.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endocrine organs[M].4th ed.Geneva:WHO Press,2017.

[2]何健芳,韩安家,吴秋良.实用免疫组化病理诊断[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9.

[3]Gunawardane PTK, Grossman A. Phaeochromocytoma and Paraganglioma. Adv Exp Med Biol. 2017;956:239-259.

[4]Hoff AO, Hoff PM. 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Hematol Oncol Clin North Am. 2007 Jun;21(3):475-88.

[5][1]崔建国, 陈赤.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J].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 2001, 000(011):58-58.

[6]李琴, 姜勇.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的分类更新与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0,36(12) : 1436-1439.

猜你喜欢

神经节腹膜免疫组化
电针“梨状二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NPY、SP及神经节的影响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病理科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
神奇开关在哪里
国内首个腹膜假黏液瘤治疗规范发布
绚丽的烟火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与人工染色对CerbB—2的影响
人类的内脏是简单堆在肚子里的吗?
肺尤文肉瘤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