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江赣语频率副词“紧”和“尽”

2021-09-10邹珊珊

文学天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主观性平江人称

摘要:“尽”和“紧”是平江方言中两个颇具特色的频率副词,都具有[+持续][+重复]的语义特征,但二者在侧重点和主观性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别,紧侧重[+持续],尽则侧重[+重复]。“尽”搭配不同的人称时,体现出不同的倾向。与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搭配时多强调命题的真实性,第二人称搭配时则呈现出否定意味;而“紧”无论是第几人称都具有消极否定意味。

关键词:平江方言;频率副词;尽;紧

一、引言

平江赣语中频率副词“尽”和“紧”都表示在一段时间内不断地重復某一动作行为,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总是、一直”,都具有[+持续][+重复]的语义特征。但二者在使用上具有明确的分工,“尽”通常侧重[+持续]的语义特征,“紧”侧重[+重复]的语义特征。

二、“尽”和“紧”的用法

(一)尽

“尽”作为高频副词,在平江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表示“总是、一直”的意思,具有[+持续][+重复]的语义特征,经常与“料=”搭配使用。

(1)她尽捉倒我咒,好慌人喽。

(2)他尽去敬老院帮忙,内里个老人家下好痛=隐=他。

相对于[+持续],“尽”更加侧重[+重复]的语义特征,一般表示为在一定时间段内,经常性的重复干某事。如(1)表达在某个时间段内,她经常骂“我”,整个事件是由无数个“骂我”的小片段组成的,强调多次事件的累加,不是单一的某次事件;(2)表示在很长一个时间段内,他经常去敬老院帮忙,整个事件由无数个去敬老院的小事件组成。

“尽”的使用受到时范畴限制,通常用于过去时、现在时很少用于将来时,也不能用于横跨过去、现在、将来的泛时情况。如:

(3)他尽迟到,老师隘=不痛=隐=他。

(4)头发尽是要白的,所以莫想勒=多。*

上述例子中(3)是表示过去以及现在常干的某件事,或者一直存在的某个状态,可以用“尽”,而例(4)则表示的是未来某天要发生的事,不能用“尽”。

(二)紧

“紧”作为高频副词,也具有[+持续][+重复]的语义特征,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一直、老是”,但其更注重[+持续]性。如:

(5)她紧捉倒我咒,好慌人喽。

(6)莫紧踢它,等舞个稀烂。

如(5)表达在某个时间段内由于说话人干了某件事,导致“她”骂了我很长时间,这个时间不存在间断性,强调“骂”的动作只有一次,但持续了一个上午。(6)表示受话人一直不吃饭,导致才冷掉了。

“紧”[+持续]的语义特征主要在与瞬间动作搭配时体现,瞬间动作动词不能持续,只能占据某一个时间点。如“踢、打、碰”等等。因此例(6)中就是“踢”的动作反复多次的进行,但是其实这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持续]。

三、 “紧”和“尽”区别

(一)侧重点不同

前文我们提到“尽”和“紧”都具有[+持续][+重复]的语义特征,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二者存在细微的差别,紧侧重[+持续],尽则侧重[+重复]。

(7)A:这几天她尽捉倒我咒,好慌人。

B:我不就是打烂哒只碗嘙=,她紧捉倒我咒,咒干一个上昼,好慌人。

例(7)“紧”不能够出现在A句中,因为在我们的认知中,持续不断的骂人,而且骂了两天这是不符合现实逻辑的。“尽”出现在B句中也略微生硬,尽表示在特定时间内经常做某事,“今天上午”这个时间段不够长,在我们的认知里很难被分成多个“骂我”的事件,因此一般不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时间长短不是一个绝对的值,需与具体事件相联系,如“你这节课硬冇听课,尽落个往外边跑。”一节课的时间明显比例(7B)中一上午要短,但是却可以用“尽”,这是因为在我们的主观认知中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多次外出是符合实际的,可以被分为多个跑出去的小片段(蒋静忠、魏红华2017)。

(二)主观性差异

主观性是指说话人说出某段话时,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态度以及感情,在话语中留有自我印记。(沈家煊,2001)“紧”和“尽”在主观性上存在一定的区别,这主要体现为“尽”搭配不同的人称时,体现出不同的倾向。与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搭配时多用来强调命题的真实性,第二人称搭配时则呈现出否定意味;而“紧”无论是第几人称都具有消极否定意味。

1.第一、三人称

与第一、三人称搭配时,“尽”具有客观性,一般用来强调命题的真实性,其主观性主要与所搭配的成分有关;“紧”则带有明显消极意味,不能出现在积极的语境中,中性语境由于“紧”的出现会带上消极色彩。

(8)A:我读书个时候尽拿第一名个。 B:我读书个时候紧拿第一名个。*

(9)A:我吃饭尽慢吞吞啧=个。 B:我紧吃饭慢吞吞里,就要迟到哒。

(10)A:我尽不请他吃饭,他发哒气。 B:我紧不请他吃饭,他要发气。

例(8)具有褒义色彩,“紧”不能出现在句中。例(9)A表示说话人对自己读书的时候经常拿第一名很自豪;“紧”不能出现在B中。例(10)“尽”和“紧”都可使用,但是二者所表示的意义却不相同。(8)A是对我吃饭慢吞吞的这个特性进行说明,(9)B不能单独说 “我紧慢吞吞个吃饭”,后面必须出现一定的消极因素。(10)带有消极色彩,“尽”和“紧”表示说话人经常不请“他”吃饭,造成或将造成“他”生气。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与第一、三人称搭配时,“尽”是否存在主观色彩,取决于其所搭配的对象。当搭配积极的事件时,整个句子就体现出正面情感;当“尽”所搭配的成分未对说话人造成或将造成负面影响时,多凸显命题的真实性,本身不带有情感;当“尽”所搭配的成分对说话人造成或将造成负面影响,不符合说话人的主观预期时,“尽”就凸显出了负面意义。“紧”本身带有的消极性,不能出现在积极的语境中;当句子本身不带有情感时,由于“紧”的出现,整个句子会染上消极负面的情感;当句子本身表示事件不符合说话人的主观预期或对说话人造成负面影响时,“紧”的出现凸显了这种负面和消极的意义。

2.第二人称

当“紧”“尽”与第二人称搭配时,无论句子本身的语义内容是什么,都会呈现出消极的色彩,表达说话人对受话人的一个不满、埋怨以及责备的负面情绪。例如:

(11)你读书的时候尽/紧拿第一名个,谁不晓得塞=。

(12)你吃饭尽/紧慢吞吞里。

(13)你尽/紧不请他吃饭,他发哒气。

(11)“读书的时候拿第一名”本来是一件令人值得高兴的事情,但A、B却都表示否定意义。A句表现出说话人对受话人读书的时候经常拿第一名件事情的嫉妒;B则因为受话人在读书时经常拿第一名,导致他无法拿到第一名很失落和遗憾。两句都表现出由于受话人经常拿第一名造成了听话人的不满。(12)本身是对吃饭的快慢的一个客观称述。A则是说话人对受话人吃饭总是慢吞吞的很不满,我们可以补出相应的语境,如“你吃饭尽满吞吞里,我里要等好久(你吃饭老慢吞吞的,我们要等好久)”;B表示由于受话人吃饭慢吞吞的,可能会造成他们迟到的后果。(13)“不请他吃饭,他生气了。”本身就有消极意味,“盡”和“紧”更是一个突出强调作用。

五、结语

“尽”和“紧”作为频率副词表示“总是、一直”时,似乎没有严格的区分,二者常常混用。张一舟(2001)提出“儘、儘倒”在某些方言中也可以写作“紧、紧倒”;益阳方言中“尽哒”可以写成“紧哒”(高再兰,2008),二者读音相同。

平江方言中“尽”和“紧”有着明确的分工,是由于语言寻求经济简明,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词语往往会进一步的演变。原本都表示“总是、一直”的“尽”和“紧”在经济原则的驱动下,分别选择了其中部分用法,形成对立。

参考文献

[1]蒋静忠、魏红华.“一直”与“总是”辨析[J].中国语文,2017:412-420.

[2]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研究,2001:268-275..

[3]张一舟. 成都方言语法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1:281-283.

[4]高再兰.湖南益阳方言的“哒”尾频率副词[J].方言,2008:59-63.

作者简介:邹珊珊(1996-),女,汉族,湖南岳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言:方言语法,单位: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猜你喜欢

主观性平江人称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毛泽东为何特别关注平江惨案
拼图
游平江路
“平江晒书节”开启“24小时”不打烊
论色彩在影视动画艺术中的运用
浅析后印象派绘画色彩
花非“花”
人称代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