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

2021-09-10李飞宋长军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4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运用

李飞 宋长军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需要政府充分发挥作用。由于市政排水系统的设计工作影响着城市建设的质量,需要在此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保证设计效果,文章对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如何运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给排水设计;运用

引言

城市规划布局的科学化、精细化发展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客观基础。相较于以往城市建设模式,海绵城市注重对自然水资源的利用,致力于打造可持续的水文循环系统,对城市人行道、车行道、绿化带等基础设施进行科学规划布局,提升了城市的彈性适应能力,让城市在多雨季节将多余的水资源存储起来,经过给排水循环系统,再经科学处理成为可利用资源。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与推广,有效解决了城市硬化面积增加导致的城市自然调节能力降低的问题,通过对雨水的高效利用,推进了新型给排水管理系统建设,让城市具有一定的海绵特性,提升吸水、存水、供水等功能,缓解城市积水、洪涝,发挥了涵养水源的作用,解决了城市道路系统硬化率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给排水管道设施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是给排水设施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

1、海面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是一种应对城市雨洪而产生的管理概念,其目的在于使城市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以及雨水等自然灾害。海绵城市在应对城市内涝等问题时能够展现出巨大的作用,海绵城市也被称为水弹性城市,在国际通用术语当中,海绵城市被描述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2年海绵城市概念首次被提出后国务院办公厅也出台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指导意见,为海绵城市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海绵城市所遵循的是生态优先原则,通过人工措施进而使城市能够更好地应对城市内涝风险,最大程度将区域内的雨水进行渗透净化,最终循环利用。海绵城市是一种对传统排水系统的改进与发展,最大程度发挥了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当中将雨水、地表水、地下水多个水循环环节综合考虑起来,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城市建设方案,实现对于水资源最大程度的利用,以及对于自然灾害最大限度的防范。当前海绵城市建设在德国、瑞士、新加坡、美国等诸多国家均有显著成效。在我国,近年来也逐步加快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投入与支持。

2、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实施海绵城市理念的具体措施

2.1、要与城市规划有效结合

在城市建设中,要积极引入海绵城市理念,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应用时要与城市规划进行有效结合。首先,在设计中把握城市未来发展目标及当下实际情况,对原有的给排水系统设计进行优化。在优化时,需要以城市未来发展为基础,保证优化后的设计效果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用水与排水。其次,市政给排水系统的建设属于长期工程,在建设中会存在较多的问题,设计者在设计时需要保证每个环节的设计要严格达到城市规划的标准要求。

2.2、绿化带规划设计

应在海绵城市发展理念指导下,开展绿化带设计工作,注重绿化带过滤作用的设计。下雨天,路面积水、雨水中的杂质较多,流经给排水管道时,会造成管道堵塞,而清洁度不够的雨水也无法直接使用,因此,当雨水经过绿化带时,应进行过滤,提高雨水的清洁度。可在绿化带中设置渗透管道或在周围铺设草皮、砂石等,发挥过滤作用。设计绿化带应强调雨水收集能力的规划。设计下凹状态的绿化带,与车行道、人行道保持18cm的落差,将路面径流引入导流系统中。设置排水沟,合理分配雨水,提升水资源利用质效。绿化带应设置一定的排水功能,安装溢流系统。雨水由溢流系统到达排水管网中,通过给排水系统的调节流向低水位的储水位置,提升城市整体蓄水能力。

2.3、优化防洪路线

在市政排水以及供水的设计中,防洪线路比较重要,设计者可以结合城市近些年的降雨量与历史上最高的水位和城市附近地理气候的变化情况,时刻掌握城市中洪涝危险出现的影响因素,调查地下水管道的实际排水量。除此之外,对市政给排水体系进行超标高度的设计,基于雨水管的底部,保证雨季天气下排水体系的运作效率,体现出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的实效性。

2.4、下沉式绿化带设计

在现有道路特点的基础之上,通过设计下沉式绿化带,能够更好地利用植物的吸水特性,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下沉式绿化带设计在道路的两侧能够美化城市,同时当自然降水较多,地表径流量迅速增加时,下沉式绿化带还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收多余的雨水,或者让雨水能够进入到排出系统当中。下沉式绿化带能够促进城市的水流循环,将城市水资源动态调节起来,在道路中,由于地表径流量较大,水流速度较快对于管网的排水压力较大,同时各种城市垃圾的存在,也会使得水资源受到污染,因此下沉式绿化带的另外一个作用是,对于地表污染物进行截流,同时减缓地表径流速度。

2.5、针对道路环节的设计

城市在建设道路时采用非透水性的路面,易形成积水,在积水作用下会造成来往车辆打滑。因此,设计人员在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设计道路时,应利用透水性路面代替非透水性路面,达到尽可能降低径流总量的目的,并可有效降低路面积水的发生率。同时,在设计时应引入透水沥青混凝土,并放置在道路上层,下层则使用不透水材料,达到防止雨水影响路基的目的。

结束语

针对道路环节的设计研究城市在建设道路时采用非透水性的路面,易形成积水,在积水作用下会造成来往车辆打滑。因此,设计人员在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设计道路时,应利用透水性路面代替非透水性路面,达到尽可能降低径流总量的目的,并可有效降低路面积水的发生率。同时,在设计时应引入透水沥青混凝土,并放置在道路上层,下层则使用不透水材料,达到防止雨水影响路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樊彦雷.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12):100-102.

[2]陈龙.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33):83+86.

[3]应昌浩.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20,6(20):43-44.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理念运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
分析城市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实践建设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建筑设计方法分析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