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下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机制保障

2021-09-10何颖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3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职业院校素质教育

摘要:学校本身就是供给侧,本文在分析“供给侧改革”内涵的基础上,探索其在职业教育中的适用性,并进一步探索供给侧改革下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机制保障。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职业院校;素质教育;机制保障

一、前言

供给侧改革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十三五”时期提出的,为进入经济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指明了发展方向,由原来的单纯靠拉动内需的经济刺激政策转为以供给为核心,全面提升经济整体体系中的质量和效率政策。学校本身就是供给侧,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和实现科技创新的基地,是供给侧最重要的部分,担当着向经济社会发展供给合格劳动力与人才的重任。

二、供给侧改革在职业教育中的适用性

供给侧改革虽然最初是针对经济发展改革提出的理念,但同样适用于职业教育当中。职业院校作为大学生人力资本生产要素的供给源,直接决定了供给品在综合能力、专业素质以及与市场对接上的精准性。因此,必须在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得手”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调整供给结构,优化供给侧内涵,增加有效供给,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人力资本输出质量。在教育大众化阶段,就职业教育来讲,其人才供给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方面,目前,从质量、数量、结构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无法跟上供给侧改革的主旋律。

三、供给侧改革下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机制保障

供给侧改革为破解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思路,如何从供给侧改革角度入手,构建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机制保障,是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需要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四位一体,共同努力。

1.政府机制:政策引导,加强素质教育的顶层设计

现阶段,我国的育人体制主要还是以政府政策为导向,运用立法规范、财政倾斜、政策支持等间接手段引导、鼓励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各安其位,办出特色、满足市场需求,加强对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顶层设计。

首先,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承,同时也适合企业的要求。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也就是每个学校应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有自己的“个性”。这在客观上要求政府应给职业院校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特别是在招生和专业设置等方面,应该打破政府单一管理的方式,实行多元化主体参与的管理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的同时,允许企业参与学校教学、育人管理工作上,使学校真正可以按自己的意图办学,彰显自身的特色。

其次,一切教育活动的开展都是在一定制度下进行运转的,职业院校素质教育保障体系最重要的一道保护屏障就是制度保障。对政府来说,要做好顶层设计,在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中体现鼓励素质教育的内容,并督促将其细化落实。

2.学校机制:加强自身师资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主体,高质量的人才供给,是当下职业院校教学培养的最终目标。

首先,职业院校应加强自身师资建设,改善课程配置,强化教师管理规范。通过聘请优秀的创新型技术人才、优秀企业家、知名教学工作者等讲授课程及分享自身经验,通过竞争、考核、布置奖学金等举措来完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要加大“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技能学习机会,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才能更大程度上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从而为新兴的创新性产业奠定基础。

其次,在人才培养方面,根据供给侧改革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要注重人文教育、德育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和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以职业素养教育为核心,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保证,以德育教育为前提,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补充,要把职业素养教育和人文教育、德育教育、创业创新教育相结合,构建“四位一体”全方位的培养理念。一方面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宗旨,职业素质教育的开展要建立在思政教育的基础之上,切实把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努力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职业素质教育也要建立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之上,结合社会市场的需求,多开设些当下学生所需的实践类课程,加强实训室的建设,开展一些职业技能大赛,把理论性、枯燥的课堂搬到实践性的操作场合中,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者,职业院校应当深化校企合作,要善于打破制度壁垒,引入企业管理制度,并将其渗透于日常教学管理制度中,促进校企制度融合,真正把企业引入到素质教育中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社会上的一些企业进行联合办学,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园,制定学生实习实训、创新创业、产学研培养方案,与企业进行“订单式”联合培养,让他们在亲身感受中自己体会和锻炼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扩展学生知识体系的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

3.企业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破解“供需失衡”的重要手段,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是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首先,企业应当打破以往被动地接受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做法,派企业专家主动进入学校,进行灵活多渠道校企合作,积极协助学校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协助职业院校进行课程设置,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目标。学校可以聘请企业资深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讲课或开讲座,也可以把课堂开到企业里,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真正地了解岗位需求,进而有的放矢的学习。

其次,企业应当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一方面通过实习可以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實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将书本上的知识学以致用,更好的服务了学校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在真正就业之前提前了解岗位要求和工作内容,验证自己的职业抉择,找到自身与岗位的差距,推动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这对于企业而言,不仅解决了“招人难”的问题,而且通过实习可以降低用人成本,降低员工的流失率,实现了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三赢”。

4.学生机制:强化各方面素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关键在于学生自身。 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生应紧跟时代步伐,调整自我以满足社会需求。

首先,大学生要尽早树立职业目标。客观地认识自我,在分析自身的性格、爱好、特长和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外部宏观政治经济大环境,找准自己的位置,在迈入大学校门开始,做好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根据环境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其次,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大学生要强化各方面技能。知识是提高技能的基础,在大学期间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课程、多读书拓宽知识面,把自身的厚度积累起来。同时,在校学习的过程中注重锻炼职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大学期间多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组织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寒暑假期间,多参加与专业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提前了解岗位需求,着重提高自身所需的专业技能。

再者,要有开拓创新、吃苦耐劳的精神。“佛系生活”肯定无法适应当下残酷的竞争环境,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大学生更需要有开拓创新的勇气,敢于创业,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从而不断迎合市场需求,真正做到供给侧改革。

参考文献:

[1]贾康,苏京春.论供给侧改革[J].管理世界,2016(3):1-24.

[2]伍成艳.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理念与路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7(2):11-17.

[3]李海霞,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有效路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107-110.

作者简介:何颖(1985—),女,河南周口人,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职业院校素质教育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