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谱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1-09-10

清风 2021年5期
关键词:三农现代化战略

本刊记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必将进一步描绘我国亿万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蓝图。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乡村振兴: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农村的建设和振兴,将之作为治国理政的重大方针政策来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党成立以后,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农民率先拉开改革大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全面进步。

但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广袤,发展不平衡,仍然需要大力解决一些“三农”问题,而乡村振兴战略正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的金钥匙。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2018年1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阶段性谋划,其中明确提出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该意见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

该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该意见还指出,必须立足国情农情,顺势而为,切实增強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擘画了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日前,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就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唐仁健表示,从践行党的宗旨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吃饭是最基本的需求。美好生活,首先必须保障老百姓每天开门的“七件事”,否则就是一句空谈。从实现党的使命看,“三农”还是全面现代化的短板,只有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才能保证“三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不掉队。

“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看,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唐仁健说。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从健全党的“三农”政策看,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是我们党一贯的农村工作准则。2004年以来连续18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深受农民群众拥护。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必须保持“三农”大政方针的连续性、稳定性,守信践诺、取信于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在乡村振兴中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意义重大。

中共中央于2019年8月发布、自2019年8月19日起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其目的就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制定该条例,是继承和发扬党管农村工作优良传统、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确保新时代农村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条例》明确规定,必须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保证农村改革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条例》还规定:健全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考核机制。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是本地区乡村振兴工作第一责任人。上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对下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开展督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

进入“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迎来新开局、新气象。在“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也必然能再谋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级党委更是义不容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

“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如是强调。

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事关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福祉。我们相信,我们也期待,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各级党委、党员干部必定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必定能交出满意的答卷。

猜你喜欢

三农现代化战略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赞分盐镇裕牛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我的女巫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