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村一”为消除贫困贡献中国教育方案

2021-09-10刘增辉

在线学习 2021年5期
关键词:一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攻坚

刘增辉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中国教育信息化、教育脱贫攻坚的代表,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消除贫困”和“确保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贡献了中国方案。

近日,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哈马德·本·伊萨·哈利法国王2020年度教育信息化奖”。4月7日,国家开放大学召开“互联网+”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座谈会。会上举行了国家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揭牌仪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舒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教育项目专家裴伯庸,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荆德刚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副校长鞠传进主持会议。相关专家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在座谈会上发言。副校长杨孝堂、国家开放大学总部相关部门代表、部分分部负责同志、互联网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一村一”破解“谁建设乡村”难题

秦昌威宣布国家开放大学荣获2020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奖,并代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向国家开放大学表示祝贺。他指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进教育创新的典型案例。项目将教育与减贫紧密结合,抓住了脱贫攻坚的关键,是数十年来国家开放大学坚持面向国家需要、人民需求的办学成果的体现,是中国教育信息化、教育脱贫攻坚的代表,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消除贫困”和“确保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贡献了中国方案。

裴伯庸高度赞扬了国家开放大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向中国农村地区提供优质远程教育的成功实践。他说,当今世界仍面临巨大的数字鸿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家开放大学在现有的谅解备忘录框架内,将继续深入合作,促进优质远程教育发展,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实现开放和远程学习的南南合作。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始于2004年。当时中国农村人口高达7.6亿,占当时国内总人口的近60%,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高等教育资源尤其匮乏。教育部于当年启动了该计划,由国家开放大学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扶贫先扶智、扶智靠教育”的理念,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方式,借助信息化手段,汇聚优质资源,构建基于网络自主学习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培养乡土人才。2017年开始,国家开放大学探索将AI技术融入教学、教务等环节,推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发展。

調查显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的农民大学生留在家乡的比例平均达到90%。浙江招收的51085名农民大学生中,有65%的人参与过创业;湖南已毕业的农民大学生中约有60%成为当地的创业致富带头人;江西2012—2016级学生创办农民合作社1109家,带动脱贫农户9651户。“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对缩小高等教育的地域差距、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以及助力决战脱贫攻坚等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指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对破解“谁建设乡村”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才从哪里来?一是靠政策吸引人才到乡下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二是靠培养人才,培养人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教育。国家开放大学现代化教育手段受到了大家的普遍欢迎。”

为乡村振兴再发力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重点也随之转移。

舒华指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体现了教育信息化的公平优势、质量优势和群体优势。她强调,做好“互联网+”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在巩固上下功夫,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学习支持服务。二要在拓展上下功夫,从面向农民学生拓展至服务于农民学生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的社会公众并重,从提升学历层次拓展至提升学历层次与提供技能培训并举。三要在创新上下功夫,结合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找准若干优势专业方向进行突破,如聚焦智慧农业、智慧医疗、农村电子商务等,培养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打造教育信息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样板工程。

荆德刚表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聚焦脱贫攻坚、培养农村高素质本土人才、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带动农民创业致富和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等五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他强调,要集中优势力量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一是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二是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三是聚焦地方需求,增设乡村振兴相关学科专业;四是调动体系积极性,打好教育乡村振兴总体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张竺鹏教授指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需要遵循法律政策,利用创新和信息通信技术强化教育体系,重视理论与实践研究,建立完善学习网络与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化等。朱启臻表示,未来需要在家庭农场、合作社的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同时要通过系统教育实现对农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诚信理念、合作观念等先进理念的培养。

责任编辑:夏英

猜你喜欢

一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攻坚
攻坚脱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国际扫盲奖评审工作
积极融入全球教育进程
虚惊一场
最幸福的三个“学生”
我看你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