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中心理咨询技术的效用研究

2021-09-10朱昕蕾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谈心谈话心理咨询辅导员

朱昕蕾

摘  要:谈心谈话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常见的工作途径,其实效性备受关注。心理咨询技能作为辅导员职业技能之一,有助于提高谈心谈话工作成效。但实际工作中,面对大学生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不易区分的趋势,不乏出现简单照搬心理咨询技术、将谈心谈话和心理咨询一概而论等运用不当的情况。因此,本研究通过文献搜集和访谈法,在厘清心理咨询和谈心谈话区别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心理咨询技术对谈心谈话工作的借鉴优势,从而提出三个途径九个要点的实践策略,以提升谈心谈话的实效。

关键词:辅导员;谈心谈话;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1-0152-03

高校辅导员开展谈心谈话工作,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中最常用的模式之一。心理咨询作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渠道,能够增强学生认同感、师生信任度,有助于提高谈心谈话工作的成效水平[1]。本研究在厘清心理咨询和谈心谈话区别的基础上,分析心理咨询技术应用于谈心谈话工作的可行性支持,进一步探讨如何将心理咨询技术高效应用于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中。

一、心理咨询与谈心谈话的区别

(一)关注焦点不同

谈心谈话关注思想问题,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为理论基础,集中体现在学生的价值观点、思想态度、政治立场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当行为。心理咨询关注心理问题,是以国外不同学派的主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如精神分析、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聚焦于认知偏差、情绪失调、行为障碍等。

(二)价值取向不同

谈心谈话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有明确的“对”与“错”标准,当学生在思想上发生错误时,辅导员必须及时指出错误,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心理咨询以价值观中立为原则,不评价来访者的个人思想和行为,在从“不合理”到“合理”转变的咨询过程中,实现来访者的自我成长。

(三)适用范围不同

谈心谈话工作面向全体大学生,辅导员可根据工作需要,开展任意对象的经常性谈话。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咨询的适用范围则是心理正常状态下存在不健康问题的大学生群体,强调来访者的自愿主动性,有严格的伦理要求,面对学生时,尽量避免辅导员和咨询师双重身份的存在。

二、心理咨询技术对提升辅导员谈心谈话实效的借鉴优势

(一)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

心理咨询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属于在成熟理论体系指导下开展的自觉活动。目前,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研究成果丰硕,结合大学生人格类型、價值观、学习心理、情感调适、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心理学系统研究,可以为谈心谈话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相较于辅导员单纯依靠自身个人成长经验,则更符合大学生的现实特点和心理需求。

(二)提供科学专业的心理支持

辅导员作为教育者、管理者,要提高谈心谈话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首先增强自身的亲和力。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嘘寒问暖”,而是借鉴心理咨询技术,运用专业手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时,提供更为有力的情感支持,建立牢固的信任感,这样更易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辅导员传递的思想教育内容。

(三)遵循系统规范的操作技巧

心理咨询基于不同学派开发出了与其核心理论相适应,且经验证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这些咨询技术具有很强的规范性,有严谨的使用方法和条件范围,要制订完备的咨询流程[2]。而谈心谈话工作目前仍停留在经验指导层面,未有公认有效的工作体系,依赖于辅导员个人工作经验和沟通水平,在谈话时没有清晰的谈话思路和后续追踪,因此值得进一步思考如何借鉴心理咨询技术提高谈话实效。

三、运用心理咨询技术提升谈心谈话效果的实践策略

(一)更新工作理念,提高谈话温度

1. 保密理念

谈心谈话可借鉴心理咨询的环境创设要求,尽量使用无人打扰的单独环境,设置谈心谈话室,营造温馨宁静的整体氛围,或者可灵活选择学生熟悉舒适的环境,增加学生的安全感,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2. 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观点,要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积极地表达无条件关注,尊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被理解[3]。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自我负责和自我实现的倾向,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开发潜能的能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将学生作为解决问题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

3. 非指导性原则

传统谈心谈话工作中指导性说教成分很多,常常会使用到“应该”“必须”等命令性的方式,导致学生出现心理上的抗拒和反感,难以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因此在谈心谈话时,借鉴心理咨询中的非指导性原则,为学生提供一种思路,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启发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避免以“过来人”的身份替学生做决定,将引导、启发的非指导性理念贯穿于整个谈话工作之中。

(二)规范工作程序,拓宽谈话广度

1. 前期准备阶段

辅导员在谈话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一方面全面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如班级、性格、特长、身体状况、学习成绩、家庭信息等;另一方面深入了解重点学生特殊情况,如在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中的结果显示异常学生、督学预警对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4]。

2. 实施谈话阶段

辅导员应引入心理咨询的“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等技能:尊重学生在解决自身问题时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的谈话关系;对学生始终保持热情,认真、耐心地循循善诱,不给学生贴标签;向学生表达真诚,营造安全可信的氛围,为学生真实地表达自我提供一个榜样;通过共情,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处境感受,满足学生渴望被理解的迫切需要;及时对他们正向性的方面给予积极关注,使他们拥有积极的价值观和改变自己愿望的内在动力。

3. 总结追踪阶段

谈话结束后,辅导员要对每次谈话做好文字记录,通过分析总结,不仅能够吸取经验教训,提升职业技能,也能够在没有达到谈话目标的情况下,为下一次谈话准备好全面的一手资料,保证谈话内容的延续性。

(三)善用工作技巧,挖掘谈话深度

1. 参与性技术

运用倾听技术既可以表达对学生的尊重、理解,给学生充分表达自我的机会,也是辅导员收集信息的手段,明确学生的问题、原因等。在倾听的过程中,辅导员要适当给予反馈,不随意打断学生,用心敏锐地发现学生刻意隐瞒、有意避开的内容作为谈话的突破口;运用开放式提问技术,向学生提出没有预设答案的问题,收集更全面真实的资料信息,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在问答过程中详细深入地剖析自己,有助于打开对话局面、克服阻抗;运用具体化技术,能够在学生出现问题模糊、过分概括、概念不清等情况时,协助学生清楚准确地表达他们的观点以及他们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情,澄清观念,把握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谈话工作。

2. 影响性技术

运用面质技术,在学生出现理想与现实不一致、言行不一致、前后语言不一致、意见不一致时,及时指出学生身上的矛盾,正视现实,培养理性信念,最终实现和谐统一。必须以事实为前提,避免个人发泄和无情攻击。运用指导技术直接指示学生,如指導学生面对紧张压力时使用放松训练,对自我评价过低时使用自信训练,或明确禁止学生做出违规违纪或伤害他人的行为,是影响力最明显的一种咨询技术。

3. 人际沟通中的心理效应

运用首因效应,辅导员一方面应重视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值得被信任”的第一印象,另一方面应避免初次接触学生时以貌取人,使认知表面化。应对晕轮效应时,辅导员要及时识别“以偏概全”“爱屋及乌”的错误认知,要对学生内外品行有清醒认识。反之,辅导员时刻注意自身言行举止,扩大自身“晕轮”,增强吸引力[5]。面对刻板印象时,虽有助于辅导员快速认识某一类学生,但也容易导致固化看人,因此,需尊重个体差异性,因生施谈。

参考文献:

[1] 范韶维,孟子浩,王梦倩. 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效果提升研究——于谈心谈话和心理咨询的联系与区别[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2):84-89.

[2] 黄锟. 心理咨询视角下辅导员谈心谈话实效性提升研究[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71-74.

[3] 袁源,高敏. 基于心理咨询视角的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实效提升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7(04):123-127.

[4] 刘杰,崔邢. 提升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成效的路径探究[J]. 现代交际,2019(19):137-139.

[5] 郑均雷. 提升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 黑龙江教育,2018(05):81-83.

(荐稿人:田硕,徐州工程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谈心谈话心理咨询辅导员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高校辅导员所需素质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心理咨询不简单
基于心理咨询技巧的辅导员谈心谈话模式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