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渊冲英译古诗词运用于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实践及其价值分析

2021-09-10陈贤德

关键词:许渊冲英译意象

陈贤德

摘    要: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运用许渊冲英译古诗词有助于实现文化及语言学习的双向互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基于课程要求和学生语言能力选择古诗词篇目,激活并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并提炼具有双重特质的英译古诗词教学模型。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许渊冲英译古诗词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英语课程应促进学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感,成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1]32。在浩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明珠瑰宝,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千百年来积淀形成的诗歌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

语言教学中的语篇通常以多模态形式呈现,既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也包括音频的和视频的,并以不同的文体形式呈现[1]18。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基础,有效利用双语中华古诗词开展教学,是语篇教学的拓宽尝试,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许渊冲老先生根据“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论”[2]77翻译的汉语古体诗词(以下简称“英译古诗词”),在极大程度上保留了中文诗词的意境、音韵和节奏。结合英语教学的实际需求选用一些合适的英译古诗词,可以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载体。

一、基于课程标准及教材选取适合的诗词篇目

(一)古诗词的运用应与课程目标相契合

运用英译古诗词开展教学,是英语课程实施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英语学用渠道的实践,在目标定位上应相当于或略高于课程标准规定的二级至五级目标,体现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教师将英译古诗词作为基础课程实施的教学资源,应结合实际的语言教学需要选取适合的篇目,而不是盲目地占用基础课程时间去开展教学;教师开发英译古诗词教学的拓展课程,应该从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整体规划该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系统地选取、整理符合课程需要的英译古诗词。

(二)英译古诗词的选取应与教材单元话题相关联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增加属于相同主题且水平相当的阅读篇目或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对话或讨论活动[3]。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英译古诗词的选取,如果能与所使用的教材单元话题相关联,有利于教师在延续和拓宽的主题语境中开展教学,从而发展学生结合真实生活情境运用语言的能力。

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六年级上册为例,根据六个单元不同的话题选择与教学内容关联度较高的英译古诗词作为阅读、对话的语言材料(见表1),是对教材内容的巩固、延伸与拓展,也有助于学生在同一话题范围内加深对英译古诗词的理解。

(三)选取英译古诗词应与学生能力相匹配

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利用英译古诗词,需要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进行。教师选取英译古诗词,一般宜选择篇幅较短、英语语言难度符合学生语言水平同时又是学生所熟知的篇目。教师根据相应的语言知识和能力教学目标选取英译古诗词,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意境,也能促进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

如七年级“现在进行时”或“形容词最高级的表意功能”的教学,语言知识目标是“在具体语境中理解现在进行时的意义和用法”。教师可以选取辛弃疾的词作《清平乐·村居》(“Pure Serene Music/Xin Qiji”[6]210)开展教学,词作中所描绘的一家五口的生活画面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现在进行时”的语言载体。词作中对于大儿、中儿、小儿的白描“Their eldest son is hoeing weeds. Their second son is now making a cage. Their youngest son is lying by brookside and podding lotus seeds”[6]210是“现在进行时”和“形容词最高级”的真实场景应用,学生通过朗读、阅读、讨论等语言实践活动,能有效地在运用中理解其表意功能。

再如七、八年级涉及对“形容词比较级形式”的理解和运用的教学,教师可以选取王之涣的诗作《登鹳雀楼》(On the Stork Tower/Wang Zhihuan[4]251)开展教学。诗作中的“You will enjoy a grander sight; By climbing to a greater height”[4]251,正是“形容词比较级形式”实际应用的实例。结合学生所熟知的中文古诗词原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开展教学,对学生理解“比较级的表意功能”并迁移运用,能发挥有效的辅助作用。

二、激活学生已有关于古诗词的认知储备开展教学

(一)激活学生对中文古诗词意义理解的认知储备开展教学

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选取英译古诗词开展教学,要激活并有效利用学生对原中文古诗词意义的理解。学生借助对原中文古诗词的理解,能够产生形象的画面感,破除阅读和理解等实践活动中的語言障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吟诵原中文古诗词。如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场景描写时,可选取杜甫的诗作《登高》(On the Height/Du Fu[4]209)。原中文诗作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一句,学生通过吟诵形成画面感,然后再读“The wind so swift, the sky so wide, apes wail and cry; Water so clear and beach so white, birds wheel and fly” [4]209,就能形象地在整体语境中理解swift、wide、wail、wheel等新词。这样,教师就不用再进行过多的解释与教学,也就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新内容的效率。

教师也可以激活学生所了解的诗词背景知识,丰富语言实践活动载体。如在利用李白诗作《赠汪伦》(To Wang Lun Who Comes to Bid Me Farewell/Li Bai[6]208)开展“一般过去时表意功能”的教学时,激活学生了解的关于诗作的创作背景知识,形成英语教学的对话和阅读语言材料。教师通过“Why did Li Bai go to Lake of Peach Blossom? Who did he meet there?”等与背景知识有关的问题,唤醒学生关于汪伦邀请李白前往桃花潭时所描述的“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家”的故事,开展对话讨论、阅读等语言实践活动。

(二)激活学生对中文古诗词音韵节奏的认知储备开展教学

“音美”是许渊冲提出的古体诗英译“三美论”所倡导的,它指的是音韵节奏的美,要和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2]77。许渊冲的英译古诗词在极大程度上保留了原中文古诗词具备的语言凝练和音律优美的特点,是培养学生语音和语感的优质课程资源。教师在开展英译古诗词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模仿朗读、对比吟诵,感受语言的音韵之美,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英译古诗词与中文古诗词相似,语言凝练,在句法结构上也是化繁为简,同时存在一些句式的变体,这对学生理解英语的表意结构会有帮助。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中英文对比吟诵的方式,培养学生按意群朗读的能力。

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在按意群将句子中停顿的地方进行标注后再让学生朗读。如在开展四季主题的教学时,选用的孟浩然诗作《春晓》(A Spring Morning/Meng Haoran[4]242)是一首学生非常熟悉的古诗词。学生能熟练吟诵原中文诗词,许渊冲英译版本的语言难度也符合学生的水平。学生在吟诵中文的基础上,形成强烈的情感延续性,就可以慢慢跟着录音,看着标注(见图1),进行整体或逐句朗诵,感悟停顿、节奏变化。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增强,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自主朗读并进行标注。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关注英译古诗词语流的连贯性、语调的变化和由诗歌所特有的韵脚形成的朗朗上口的可朗读性,并在不断的模仿和自主吟诵中,感受音韵之美。

(三)激活学生对中文古诗词意境感知的认知储备开展教学

许渊冲先生的译诗能通过意象深层次地再现原诗的意境美,展现中国诗歌的魅力和文化精髓[2]30。教师在运用英译古诗词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激活学生已经形成的中文诗歌意象,并在学习英文诗歌的时候让意象得到延续和升华。

优秀的英译古诗词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反复朗读的兴趣。大量的跟读模仿和自主朗读是学生建立诗词所表达意象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英译古诗词教学的特点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朗读现场展示、朗读线上展示、同学合作朗读等形式的英译古诗词诵读活动,激发和引导学生参与朗读的热情和持续动机,在不断的朗读中感受诗词的意象之美。

古诗词朗读氛围的营造也是帮助学生理解和领略诗歌意象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个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教学场景,如师生问候与告别采用互相作揖的形式进行,在学生吟诵时配上一段古筝、琵琶等悠扬的中国古曲音乐,让学生加入一些传统特色鲜明的肢体语言,或借助英译古诗词开展创造性的古诗词剧表演等。英译古诗词教学内容的呈现,可以设计在与诗词主题密切相关、具有浓厚传统文化元素的画面中。如在利用李白的《赠汪伦》(To Wang Lun Who Comes to Bid Me Farewell/Li Bai[6]208)教学一般过去时的表意功能时,将英译古诗词设计在如图2所示的画面中。画面整体具有浓郁的中国风,页面右上方的桃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peach blossom,页面左下方河岸边李白乘舟欲行的情境与诗词内容高度一致,有助于学生感悟诗词所表达的意象。

三、提炼具有双重特质的英译古诗词教学模型

在义务教育阶段利用许渊冲的英译古诗词开展教学,是丰富语篇学习类型和路径的尝试。英译古诗词教学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定位与及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型,和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保持一致。同时,将许渊冲先生的英译古诗词运用于英语教学,具有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重意义,教学理念也会体现这样的双重特质;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型更加突出中文古诗词的意象遷移,注重在大量吟诵中逐步感知,体现意象迁移和逐步感知的双重特质。

(一)英译古诗词教学的整体设计理念具有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承的双重特质

英译古诗词教学是在课标框架内,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基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所开展的语言教学实践探索,具有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承的双重特质。

如图3所示,义务教育阶段英译古诗词教学整体的设计理念是,在基础课程实施和拓展课程研发两个领域,以融入式短课时和独立式

长课时两种形态,专注文本、教师和教学三要素,根据课程、教材及学生能力选取许渊冲英译古诗词,定量定质提升教师的双语古诗词和智慧教学素养,形成稳定的吟诵感知式教学模型,培养学生对英译古诗词“三美”的感知和吟诵能力,促进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古诗词文化。

(二)英译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模型具有意象迁移与大量吟诵的双重特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译古诗词教学,不再以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为主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而是借助学生原有的中文古诗词认知储备来开展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活动,具有明显的意象迁移的特质;古诗词学习特别强调吟诵感知的作用,需要在课内和课外创设丰富的吟诵情境,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大量吟诵。这样的双重特质也决定了英译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模型会与日常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区别。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译古诗词教学,借助教师的“激趣、造境、解惑、导读、助力”,使学生的中文古诗词认知储备得到有效激活,并在情境中感受古韵氛围、理解感知英译古诗词内容,且通过大量吟诵发展语言能力,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进一步发展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其基本模型如图4所示。

以英译古诗词为语言材料,可以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语言实践范围得到有效延伸与拓展,增加学生学用英语的途径。我们可以试想,当中国的学生在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开展文化交流的时候,如果能在现场吟诵一段优美的中英文古诗词,这就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行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9.

[4]许渊冲.画说唐诗[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2019.

[5]许渊冲.元曲与元话[M].北京:五渊传播出版社,2019:51.

[6]许渊冲.许渊冲英译李白诗选[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2017.

[7]袁行霈.新编千家诗(英汉对照)[M].北京:中华书局,2000:187.

[8]许渊冲.画说宋词.北京: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许渊冲英译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顺应论视域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的翻译策略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Tao Qian,Saussure and Taoism:The Paradox of Poetic Language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许渊冲:翻译是一生的事业,更是生命的坚守
摔得挺美
来自林间的风
翻译界泰斗许渊冲:100岁前译完莎翁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