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面试与创新人才的选拔的相关研究

2021-09-10陈志瑶

启迪·上 2021年4期

摘要: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发展,在当前双一路背景下,研究生的面试以及对创新人才的选拔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实现了为我国各行各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目的,而且推动了我国全方位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相关人员应当提起对研究生面试与创新人才的选拔的重视程度,提升人才选拔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面试与创新人才的选拔要素以及面试流程设计,详细阐述了对面试负责人员的培训以及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面试与创新人才选拔成绩评定。

关键词:双一流背景;研究生面试;创新人才选拔

前言:研究生教育是当前我国培养高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当前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相关研究人员对研究生招生制度进行了很多深入研究,且已经取得的较好的效果。

一、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面试与创新人才的选拔要素

研究生面试与创新人才的选拔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应的选拔要素进行人才选拔方案的制定,现阶段在实际的研究生面试以及创新人才的选拔中,在专业合格的基础上,应当对研究生的素质以及能力进行确定,具体包括知识、能力以及其他要素。就知识要素而言,是由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经历等组成。就能力要素而言,是由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组成。就其他要素而言,主要有学习动机、自我认知以及价值观组成。

在新时期的“双一流”大环境中,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人才的学习能力、在问题面前的分析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人才发展过程中的综合素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根据研究生考取相应专业的特点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合理、公平的人才招考制度,让能力突出的人才在选拔中脱颖而出,实现自我价值。除此之外,在进行对研究生以及创新人才的实际面试中,在进行题目的设计时,不能仅限于教材,应当具有适当的开放性,注重对学生以及人才理解、分析、沟通能力的考核。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其能力是否与专业需求相符,进而达到优秀人才选拔的目的[1]。

二、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面试与创新人才选拔面试流程设计

在当前的双一流背景下,我国在进行研究生面试以及创新人才的选拔过程中,基本使用的都是结构化面试。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需要按照具体的学科特点以及人才需求,设计科学、合理、高效、严谨的面试流程,以及相应的监督机制,才能更大程度的选拔出与适应度高的创新型人才,与当前时代需求相匹配。就具体的面试流程而言,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考核前,发布公告明确考核时间以及考核地点。考核过程中,考场人员先对考生进行详细的身份审核,以及分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面试官的分组,应当保证每组面试官有两人以上,以保证考核公平。然后又引领人员带领考生依次进入考场进行考核。考核时,由考官进行提问,考生进行回答,此过程中,考官应当注意对考生答案的记录。考试全程应当注意进行录像,以保证考核全程的公平、公正[2]。

三、对面试人员的培训

在实际的面试过程中,面试人员对人才的考核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试人员的评分高低直接影响考生的考核结果,在实际的结构化面试中,通常会将面试分为很多组同时进行,由于每组面试人员的人个人知识背景、面试经验的方面都存在差异,很有可能出現对考生评分一致性较差的情况。与此同时,不同面试人员对相同面试题目的不同理解也是人员考核成绩不同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对面试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就显得非常必要。在实际的培训中,需要注意的是,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面试人员进行培训:首先,相同面试方向的考核范围以及难易程度应当保持一致。其次,相同面试方向应当具有相对统一、清晰的评分要点以及评价方法。最后,结合每一位面试人员的知识背景、面试经验等,对其进行合理搭配。

四、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面试与创新人才选拔成绩评定

作为人才选拔的做种环节,成绩评定在人才选拔过程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考核总成绩中,各个方向的考核在做种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应当由该方向考核的面试要素决定。每个考生的考核成绩应当有不同方向的综合成绩组成。所以,为了全面体现研究生面试以及创新人才选拔程序的公平性以及合理性,实际的成绩评定可以按照以下原则:第一,就不同面试方向而言,应当将所有面试人员对考生的评价进行综合、平均。第二,若相同方向面试官对统一考生对统一题目的回答做出了差距较大的评价,可以对其进行二次考核,在二次考核过程中,更换考核人员,并将经过处理后的成绩作为考生的最终考核成绩[3]。

结论:综上所述,在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的面试以及创新人才的选拔发生了很大改变,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相应改变,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人员更需要加强对研究生的面试以及创新人才的选拔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我国人才质量,实现我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景英俊.“双一流”背景下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文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01):50-52.

[2]刘昆明,李娟华,熊道陵,等.“双一流”背景下基于CDIO模型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以江西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为例[J].广东化工,2020,47(17):209-210+215.

[3]赵林辉,何朕,张华.“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面试与创新人才的选拔[J].中国建设教育,2019(06):133-136+143.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陈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