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化春风催桃李 道涵方寸写春秋

2021-09-10卢良杰李赞梅

启迪·上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立德树人

摘要: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职责,语文老师是天然的德育工作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了育人的智慧,也是语文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最重要的阵地。

关键词:道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 心灵 社会 立德树人

一、历史推演文化 文化塑造精神

中国是一个信史的国度,因为历史演绎了文化,而文化又塑造了人的精神。尧舜禹以慈善治国,只有法律的雏形,“大赦天下”就是舜的首创。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连绵,人心不古,于是出现了各种教化人的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甚至纵横家、法家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非常活跃。秦始皇重用法家人物韩非子治理国家“焚书坑儒”。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奠定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家的思想塑造了众多知识分子的精神---安身立命,济世安邦的情怀,顺则忠君报国,造福苍生;不顺则坚守气节或归隐以独善其身。

二、立人道为标,识人德为衡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把人分为四类:“德才兼备为圣人,德胜于才为君子,才胜于德,为小人,无才无德为庸人。”无独有偶,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出“成人以德,成才以勤”的主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體现了惜时勤奋的用心。同时也提出了识人八法:通则观其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两位先贤可谓鸿儒,“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站在道德高度,抽象出人与道德的关系。人是灵动的字符,字符是生动的写意。人字一撇一捺,看似简单,却深藏着仓颉的造字智慧,撇捺人生,撇写前半生,捺写后半生;撇管顺境张扬,捺写逆境顿住;撇写取,捺为舍;一笔写内心为方,一笔写外延为圆;一笔写阳刚,一笔写阴柔;一笔写顶天,两端为立地。合起来则为完整的人生,故此人品需方正,待人需圆融,接物有取舍,顺则尽展才德造福社会,逆则内修意志气节德润其身。

三、道法圣贤育桃李 德崇天地润心灵  作为语文老师经常用传统文化的精髓去温润学生,尽量做到润物细无声,收到以德化人的效果。

首先,善借课堂进行品德教育,如讲授《范进中举》中的“我评范进”环节时,把范进定性为一个背叛师门的典型形象。儒家读书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宋张载更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范进,则违背了这一目的。同时,再用墨家、法家和王应麟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进行比照,他既违背法家的法治,又让人性之恶膨胀而抑制了人性之善,审美审丑,孰美孰丑,学生心中自然明白。学生懂得“审美走向高雅,审丑守住底线”。

其次常用传统文化的精髓,育化学生心灵。儒家道德规范有“仁义礼智信,温良谦恭让”。结合孔子《论语》,孟子的有关文章,让学生理解仁义之士应具有的品德,并开展“用高德指导人生,用经历诠释高德”的活动,学生发言踊跃,朱奕梦讲了谦让的经历,刘洋讲了温和善良的待人的故事,王锦坤讲了满招损谦受益的故事……

为了激励学生学习,我把李白的《行路难》,孟子二章和《少年中国说》编成舞台剧让学生表演。学生在诵读诗文的过程中,明白了迷茫的状态,领会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境,也懂得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少年中国说》中少年如乳虎啸谷,奇花初胎,干将发硎,旭日东升,学生既学了优美的语言,更学了其中的道德精神,也领会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内涵。

再次以经典和传说故事育化学生。我在学校编写了《朝读经典》读本,让学生熟读并开展比赛进行诵读,学生从中受到教化。“夫子之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从中领会孔子思想的高远。“天不私覆,地不私载”,从中领会天地无私的品德,告诫学生从私中升华自己。“天地人”为三才,天才则应具备天之大德,地才应具备无私的品德,人才则具备人的品德。“智慧生于德,机智生于巧”,可见德对成才的制约作用。从《朝读经典》中领会孔子倡导的“孝”德的多层内涵。最后。利用写作文写日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经常批改日记,是了解学生学习,写作和品德修养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学生的思想动态都会有体现,由此强调文章立意。王夫之:“意犹帅也,立意高远,能令三山五岳俯首帖耳,能令懦夫懒汉吐气扬眉”。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可谓立意高远;《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圣洁为志趣,可谓立意高远;刘禹锡的《陋室铭》“惟吾德馨”,德令陋室生辉,立意可谓高远。

物欲横流,荒芜了学生的心灵;高度物化,腐蚀了学生的精神;安逸享乐,迟钝了学生感悟生活的触觉。用完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品德教育,塑造高尚的灵魂,是当代教师的使命。

湖北省武穴市龙坪镇中学 卢良杰 李赞梅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