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可以把手头的工作转化成科普文章吗?

2021-09-10李娜

食品与健康 2021年9期
关键词:插管急诊科医护人员

李娜

当专业技术人员或科研工作者刚开始从事科普创作时,不少人会“本能”地想将自己手头的工作内容作为写作主题。这很好理解。当我们做知识输出时,自然是优先选择自己最熟悉,转化难度最小的内容。这样的内容,虽然可能是读者需要的,但不一定是大家想看的。无论是工作总结,某一项技术的操作要点,或是某个学科的入门知识大纲,如果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那时间、脑力的付出则会付之东流。

問题:作为急诊科护士,我能写“如何插管洗胃”吗?

回答:选取工作内容中与人,与生活相关的部分去创作。

急诊科护理的重要工作如输液、吸痰、吸氧、洗胃等,是在与时间赛跑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医疗内容。这些需要专业医护人员完成的工作,和我们每一个人都相关,能够帮助患者、患者家属,乃至于普通人在遇到意外或突发疾病时,更好地信任医护人员,配合医疗行为,成功进行救治。

但是,文章若都是知识点、专业名词、繁复的细节,以及容不得半点“科普化改写、通俗化再创作”的标准,其实很难吸引当下没有急救需求,或曾经进行过急救救治,已经脱离危险的普通大众的兴趣。

大多数情况下,围绕知识本身的科普创作是冰冷和无趣的,而知识一旦和人相链接,就会瞬间升温,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并易于接受。承担科普重任的说明文,一旦能融入真实的生活场景,就拥有了变得有趣的可能性。

急诊科医护人员接触的工作对象是病症危险的患者及其家属。同门诊不同,这里有更多的大悲大喜——难以预料的意外,成功救治后的喜悦,以及难以挽回的伤痛。插管洗胃技术虽然会让人感觉有些枯燥和深奥,但是实施抢救措施的患者及其背后的故事,却可以让人产生阅读的兴趣,帮助百姓从源头避免意外伤害,减少患病的可能性,并对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可能采取的诊治措施——那些会花钱的,会造成侵入性“伤害”的诊治措施,达成理解,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从而实现文章的科普价值。

猜你喜欢

插管急诊科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压力源与应对策略现状分析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如何提高ICU气管插管患者的安全性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意大利 帕帕乔瓦尼第二十二医院 向勇敢的医护人员们致敬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可视喉镜辅助下气管插管在急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