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教育对学生养老照护认知的影响及策略

2021-09-09刘书文

关键词:答题医学生养老

阎 红 刘书文

(1.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2.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四川 成都 611137)

中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数量呈持续增长趋势,老化程度不断加深。截止2018年底,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达1.6658亿,占11.9%,其老年抚养比为16.8%,比2010年1.1894亿增长4.9%[1]。年龄越大,老年人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健康问题越多且复杂。老年人养老照护不可避免的成为全社会人群必然参与的一项社会活动,更是医学生未来重要的职业对象,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为医学生职业工作中面临的重要任务。本研究通过对医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接受养老照护的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校教育对其养老照护认知的影响,提出相应策略,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养老照护认知提供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20年1-2月,通过问卷星向12所医学院校发放问卷,回收2453份,其中有效问卷237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6.7%。调查对象生源地涉及广东、黑龙江、北京、四川、云南、山西、内蒙古等共24个省市、直辖市,包含护理学、临床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医学检验、预防医学等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各年级学生。

2.方法

(1)研究工具

通过文献资料查阅、课题小组讨论、专家咨询法等设计和完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医学生一般情况、养老照护认知、医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养老照护相关教育情况等,共41个条目。问卷答题时间一般为6-10分钟。其中养老照护认知的15个条目,按5级评分法设定不赞同、较少赞同、不确定、赞同、非常赞同选项,分别赋值1-5分。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903,因子分析KMO值0.937。

(2)调查方法

编辑问卷星调查问卷。纳入研究对象为医学院校护理学、临床医学及其他医学相关专业愿意配合的在读所有年级学生。在问卷中说明答题方法,对如“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等重要名词术语进行阐释。设置答题条件,要求对上一问题作答后才能进入下一答题环节,并根据研究目的尽量精简答题条目,答题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以提高答题依从性和答题质量。

3.统计学处理

将问卷星答卷从系统导出,检查答卷质量,筛选出可能有误问卷。对年龄错误、专业不符合等不满足调查要求的问卷80份予以剔除。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c±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医学院校男生767人(32.3%),女生1606人(67.7%);年龄17-28岁之间,平均19.7±1.433岁;农村户籍1563人(65.9%),城镇户籍810人(34.1%);大学一年级1024人(43.2%),二年级及以上1349人(56.8%)。

2.医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学习养老照护相关教育情况及养老照护认知分析

调查显示,被调查医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均接受过多种形式的养老照护相关教育。其中小学至高中阶段最常见形式均为课程,占57.9%-65.5%,大学以宣传资料为主,占61%。开展养老照护教育的最常见内容小学至高中为提倡公共场所尊老行为等,占61%-62.3%,大学以养老院体验为主,占63.8%。见表1。

表1 各层次学校开展养老照护相关教育情况分析[n(%)]

医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学校类型、开展教育活动中涉及养老照护内容频次和养老活动频次对医学生养老照护认知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小学教育与医学生养老照护认知的分析[n(%),±S]

表2 小学教育与医学生养老照护认知的分析[n(%),±S]

开展形式 n(%) 统计量 F P学校类型公办 2064(87) 4.297±.4963 5.877 .001民办 179(7.5) 4.300±.5194其他 17(0.7) 3.808±.6932不清楚 113(4.8) 4.352±.5032经常 1197(50.4) 4.412±.4649 39.474 .000养老照护教育内容频次有时 726(30.6) 4.212±.4625较少 229(9.7) 4.092±.5474无53(2.2) 3.977±.6814不清楚 168(7.1) 4.219±.5642经常 872(36.7) 4.475±.4675 51.831 .000养老照护教育活动频次有时 886(37.3) 4.220±.4598较少 350(14.7) 4.146±.5268无82(3.5) 4.014±.5282不清楚 183(7.7) 4.234±.5323

医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学校类型、开展教育活动中涉及养老照护内容频次和养老活动频次对医学生养老照护认知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初中教育与医学生养老照护认知的分析[n(%),±S]

表3 初中教育与医学生养老照护认知的分析[n(%),±S]

开展形式 n(%) 统计量 F P学校类型公办 1925(81.1) 4.301±.4905 5.751 .001民办 320(13.5) 4.293±.4994其他 36(1.5) 3.959±.8765不清楚 92(3.9) 4.339±.5023经常 1062(44.8) 4.441±.4644 45.841 .000养老照护教育内容频次有时 800(33.7) 4.204±.4686较少 272(11.5) 4.115±.5280无70(2.9) 4.064±.5365不清楚 169(7.1) 4.215±.5667经常 876(36.9) 4.474±.4689 51.209 .000

?

医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学校类型、开展教育活动中涉及养老照护内容频次和养老活动频次对医学生养老照护认知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高中教育与医学生养老照护认知的分析[n(%),±S]

表4 高中教育与医学生养老照护认知的分析[n(%),±S]

开展形式 n(%) 统计量 F P学校类型公办 2098(88.4) 4.304±.4872 7.845 .000民办 144(6.1) 4.215±.5478其他 32(1.3) 3.931±.7643不清楚 99(4.2) 4.369±.5699经常 1007(42.4) 4.465±.4566 59.461 .000养老照护教育内容频次有时 754(31.8) 4.196±.4472较少 313(13.2) 4.137±.5211无118(5.0) 4.007±.6319不清楚 181(7.6) 4.246±.5288经常 871(36.7) 4.485±.4649 56.486 .000养老照护教育活动频次有时 783(33) 4.205±.4631较少 389(16.4) 4.167±.5016无141(5.9) 4.068±.5303不清楚 189(8.0) 4.245±.5248

医学生在大学教育活动中涉及养老照护内容频次和养老活动频次对医学生养老照护认知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读不同类型大学学校的医学生其养老照护认知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大学教育与医学生养老照护认知的分析[n(%),±S]

表5 大学教育与医学生养老照护认知的分析[n(%),±S]

开展形式 n(%) 统计量 F P学校类型公办 2066(87.1) 4.301±.4955 0.843 .498民办 51(2.1) 4.231±.5805独立院校 78(3.3) 3.303±.5374其他 21(0.9) 4.146±.6061不清楚 157(6.6) 4.271±.5208养老照护教育内容频次经常 1036(43.7) 4.442±.4655 43.245 .000有时 808(34) 4.202±.4762较少 263(11.1) 4.189±.4974无61(2.6) 4.035±.5626不清楚 205(8.6) 4.153±.5636养老照护教育活动频次经常 1002(42.2) 4.449±.4718 43.798 .000有时 820(34.6) 4.204±.4630较少 254(10.7) 4.149±.5160无79(3.3) 4.136±.5596不清楚 218(9.2) 4.174±.5484

三、讨论与建议

老龄化持续发展造成老年健康服务需求规模不断扩大[2]。我国高龄老年人中,38.1%有上门看病服务需求,11.3%有康复护理服务需求[3]。老年健康服务领域迎来了机遇和挑战,每个人都将成为家庭老年人的养老照护者,尤其医学院校学生是养老健康服务领域的主要潜在力量。老年人不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高,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和社会健康问题也普遍存在[4-5],因此要求为其提供健康服务的工作者应具有更多的爱心、同理心[6-7],医学生必须充分认识老年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妥善处理与老年人的关系,提供高质量的老年健康服务。

1.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养老照护教育内容和形式与大学不同,且对学生养老照护认知影响更大,应予以重视

本次调查显示,医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开展养老照护教育形式及内容均与大学不同。中小学以课程为主,其他包括讲座、宣传资料、宣传栏、电教片等,大学开展形式最多的是宣传资料的学习。内容方面,小学至高中主要为提倡公共场所尊老行为、养老先进事迹的学习、家庭孝老体验等。大学以养老院体验较多,可能与大学生随着年龄增长,认知水平、理解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提升有关。调查也显示,小学、初中、高中就读学校类型不同,研究对象养老照护认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4),可能与不同类型学校养老照护相关教育开展形式和强度不同等有关。不同类型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养老照护认知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可能提示医学生成年前的养老照护教育对其养老照护认知有更大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养老照护相关教育如果从小开始,在中小学的基础教育阶段就广泛开展生命伦理、养老照护等相关教育,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爱老尊老的良好认知将会延续至成年期,对尊老爱老的社会风气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强化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养老照护相关教育活动,提升学生成年后的养老照护认知

表2-5显示,医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开展养老照护教育活动中涉及养老照护内容频次和养老活动频次不同,养老照护认知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强度由强(经常)到弱(较少),与此对应,认知评分也基本呈现由高到低的趋势。一项相关研究显示,实习医院及学校的伦理教育是影响护生伦理决策的重要因素[8]。学校是学生成长和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环境之一,学生未来除了面对家庭老年人,也要面对职业情境中的老年人,妥善处理与老年人的关系是提供优质老年健康服务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现代学校的应试教育体系从小学到大学,每一更高层次的升学,评价学生成绩水平的首要标准是文化成绩,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尊老敬老等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培养。加上信息社会国际间交流日益频繁,带来各种思想和价值观的碰撞、多种文化的交融等,是导致有些年轻人根本不知道何为“孝”,更不清楚如何履行“孝”的传统孝文化失范的重要原因[9-10]。

综上,身处老龄化社会,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都会成为养老责任者。不仅医学院校,包括从小学到大学不同层次的学校均应重视开展形式多样的养老照护相关教育,并注重成效。让青年一代真正了解“孝”的丰富内涵,理解“孝”的重要意义。制定针对不同文化教育层次和职业特点学生的学校养老照护教育计划,循序渐进,将言传和身教密切结合,通过经常组织开展养老照护活动,反复强化,不断提高其养老照护认知水平,培养养老照护责任担当,使尊老敬老传统得以延续[11],以此促进我国老年人养老照护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答题医学生养老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