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入河排污口监测质量问题研究

2021-09-09马媛媛董艳平

绿色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排污口监测数据合格率

刘 罗,马媛媛,董艳平

(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3)

1 引言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中部地区,境内有长江、淮河、太湖三条水系,其中长江水系是南京市的主要水系,涉及流域面积6287.7 km2[1]。入河排污口作为直接将污水排入水环境的污染源头,时刻影响着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质量则直接关系到政府环境决策的科学准确[2,3]。因此,落实入河排污口监测质量控制,提高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是防治水污染,提升水环境的关键。

2 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监测实施要求

2.1 监测对象

入河排污口是指直接或者通过沟、渠、管道等设施向江河、湖泊(含运河、渠道、水库等水域)排放污水的排污口[4]。根据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要求,确定的监测对象主要有:工业企业污口,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口,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和城镇生活污水排口,雨洪排口(工业、建筑、居住区和其他雨洪排口),沟渠、河港排口,矿井、尾矿排口,港口码头排口和其他排口。

2.2 监测指标

根据实施方案要求,监测指标主要包括流量指标和水质指标,同时应记录色嗅味等感官描述。水质指标主要包括p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等,行业特征明显的入河排污口,按照行业排放标准加测特征指标。

2.3 质量保证

按照《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91.1-2019)、《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要求执行。

3 南京市长江入河排污口监测质控比对情况

为掌握入河排污口监测的质量情况,对3家第三方检测公司负责的11个入河排污口进行了现场采样核查和实验室质控比对,具体包括监测方案制定、仪器校验及准备工作、现场监测和实验室数据处理等。

参照《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测质量核查办法(修订)》[5]规定,进行44项样品比对,发现总体比对合格率为70%,具体比对合格情况见表1。从监测项目统计来看,化学需氧量比对11组,合格率为63.6%;氨氮比对11组,合格率为36.4%;总磷比对11组,合格率为81.8%;总氮比对11组,合格率为100%,具体见表2。

表1 第三方检测公司数据比对

表2 第三方检测公司的监测项目比对结果

4 存在问题

4.1 监测方案需改善

监测方案的内容应包括单位基本情况、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采样和样品保存方法、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6,7],但入河排污口监测中部分监测点位存在偏差,与相近的泵站排口混淆,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此外,监测指标不全,大部分只监测常规五项指标,污染物特征指标选取对应性不足。如钢铁行业中,只有3个排污口加测了石油类,未监测金属类指标;石化行业中,只有2个排污口加测了石油类、金属以及酚类,未按照相关排放标准监测苯系物、氰化物等特征指标。

4.2 质量保证不到位

(1)采样器具和仪器准备不全。缺少采样勺、漏斗、流量计、水温计等仪器设备。

(2)采样操作不规范。现场采样时,未进行水温测试;pH测试前未进行校准;监测项目未采集全程序空白或现场平行样品等。

(3)现场采样记录信息填写不完整。采样记录未在现场填写气象条件、采样方式、流量等。

(4)样品保存和运输不规范。存在未添加保存剂、未携带用于冷藏保存的保温箱等设备,有的保温箱内没有显示保存条件的温度计等。

4.3 采样人员能力不强

近年来,环境检测机构发展迅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专业人员相对紧缺,且流动性大,管理大多是定人定岗,工作职责相对固定[8,9],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检测需求,造成采样人员不能持证上岗,或是持证过多,“多面手”精力分散,无法面面俱到。与此同时,采样人对水质采样技术存在轻视,认为其简单却繁杂,造成积极性不强,缺乏细致耐心,未进行系统、全面地梳理和学习水质采样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5 对策建议

5.1 合理改善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是监测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的完整性、合理性关系着监测目的是否能达成,一旦排污单位生产工艺或处理设施发生改变,相应地执行标准也要随之改变,监测点位错误,监测指标不全等,将影响监测数据的质量。因此,要加强前期的资料查找与现场调查,收集入河排污口的经纬度、污染来源、行业类别、生产工艺、污染处理设施等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分析,根据入河排污口类别,针对性地制定出全面合理的监测方案。现场采样时,及时核实点位是否正确,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污染物特征指标选取具有代表性,可以真实地反映入河排污口的排污状况。

5.2 完善监测质量管理

加强对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的监督管理,针对人员责任、持证上岗、人员能力等建立个人档案。同时,制定监督考核办法,设立质量监督员,结合定期巡查和临时抽查,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对人员持证、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予以定性评判和定量考核,及时公开考核结果,奖优罚劣,从而提升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保证现场采样过程的规范性,保障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5.3 加强采样人员培养

(1)提高采样人员对水质采样工作的重视度。现场采样的规范与否切实影响监测数据的质量,水、气、噪声采样,不存在高低贵贱,均应认真对待。采样操作、样品保存不规范可能造成数据误差,如质控比对中氨氮合格率仅为36.4%;现场记录填写不完整可能无法溯源解释数据异常,这些基本都是细节性问题,只要加强自身主动性与责任心,定能有所改善。

(2)定期开展专题集中培训。针对现场采样器具准备、现场监测项目测试、采样操作规范性、监测记录填写等问题,围绕标准规范、操作实务等重点环节,采取“你说我听”和“你问我答”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技术人员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升。

6 结语

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保护好长江水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工作[10]。排查整治工作依托于监测数据,系统分析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长江入河排污口的监测质量,对于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排污口监测数据合格率
浅谈广西入河排污口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国务院办公厅: 发文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
根因分析法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合格率
2020年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抽检样品合格率99.49%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山西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
浅谈环境监测垂直管理的优势
环保验收监测异常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探讨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月度监测数据(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