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循环经济模式探讨

2021-09-08孙相勋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6期

孙相勋

摘 要 循环经济模式作为全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关系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在生态农业建设领域当中,广泛地运用循环经济模式能拓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从循环经济模式概述入手,探究了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循环经济模式构建路径,并提出了完善社会化服务和农业保障体系、强化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增加建设资金支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多方面的策略。

关键词 生态农业建设;循环经济模式;技术研发;资金支持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8.065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社会各界开始更加关注生态农业建设。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阶段,农业生产水平相对滞后,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更高需求。基于此,现代农业应当立足于各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利用生态学原理,贯彻循环经济理论,借助现代化农业发展技术,科学化地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等,以更加积极地实践进行生态农业推广,为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 循环经济模式概述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经济模式主要是高强度地开采利用地球物质资源进行加工与消费,促进经济的增值。这种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大多是一次性使用资源,浪费资源的现象严重,会引起资源短缺的问题,还会产生许多废弃物、污染排放等,影响环境质量,危害生态环境[1]。而循环经济模式根据自身的生态特性进行生产,强调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属于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经济,在整个生产、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较少,基本上能达到零排放的目标,进而确保环境与生产共同发展。构建循环经济模式,应创新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关键是构建符合实际的生态工艺形态。当前,主要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关键举措包括:产品消费之后的资源回收、建立生态工业园、企业做好清洁生产活动等。循环经济模式最核心的目标是节能减排,将农业生产各阶段产生的副产品,投入到其他生产环节或工厂中作为原材料,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达到农业生产的零污染排放目标,进而形成良性的社会循

环体系。

2 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循环经济模式构建路径

2.1 多种生物共生互利

生态农业强调建立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具有生产率高、稳定持续、综合性、有机性和效益性的特点。生态农业以生态经济学发展原理为核心,在农业生态系统当中,利用不同生物种类的优化组合、互利共生,真正起到增产、增收和创设良好生态环境的作用。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实用技术有沼气利用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细绿萍养殖及综合利用技术、稻田养殖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等。生态农业在经济上必须是可行的,有助于建设农村景观,生产出需要的产品,使农业生态体系变得更稳固。以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稻田养虾为例,稻田在经过施肥晒田、消毒等管理工序之后,放水、插秧、放虾,在收稻的时节,将虾撈出上市[2]。这种稻虾养殖模式,水稻能为虾提供良好的环境,虾也能发挥出除草、施肥的作用,大量的浮游生物能转化为水产品,水稻、虾实现了互利共生。实践表明,稻田养虾是一种内涵扩大再生产,是对国土资源的再利用,一般可增加水稻产量10%左右。同时还可以为社会增加水产品供应,丰富人们的“菜篮子”,同时还能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提升农民综合收益。

2.2 多层次资源循环应用

开展多层次的循环再利用生态农业工程,能推动林业、渔业、工业的协调稳定发展,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发挥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效用。例如,利用落叶、瓜果等养殖蚯蚓,将蚯蚓作为鸡、鸭、鱼的饲料,以鸡、鸭、鱼的粪便作为肥料还田,实现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的增收增产目标。又如,利用秸秆饲养牛羊,牛羊粪污和生活污水经过沼气池处理,生产出层次较高的生物产品,沼气发酵残留物堪称“肥中之王”,是世界上作物营养最全、最均衡、生产无公害绿色、高档有机食品最佳肥料,农业废弃物在多层次的循环利用中,转化为无害资源,提升了整体收益。此外,需要在无废料的农业生产中,注意避免出现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的情况,保护农业生产环境[3]。以濮阳市光弘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态产业园项目为例,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投资超过140万元,占用土地约10 hm2,建设智能温室、连栋温室,并完善PVC管道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等;购入了智能化打药机、喷雾器、苗床等,育苗、管理、收获等均实施工厂化管理,对每项生物质废料进行再加工、再利用,做到了资源的多层次循环使用,基本实现了无废料农业,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2.3 基于加工养殖业的庭院农业生态

主要有立体化养殖模式,以食物链为基础,建立农作物—畜禽—沼气—鱼的循环生态链。如濮阳市成昆农业养殖加工基地充分地利用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创造出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就实践过程进行分析,养殖场借助氧气池,将畜牧养殖场、水稻田等连接在一起,发酵之后的家禽粪便可以生产生猪饲料,沼气可作为生活燃料,以家禽粪便为原料的沼液进入稻田养鱼,也可以作为农业生产用肥,构建起科学化的自然经济发展体系。广泛运用的还有堆肥法,采用农作物—畜禽—覆膜堆肥—活性肥还田模式。例如内黄县威特有机肥厂,收集附近牛羊猪鸡等养殖厂动物粪便,堆肥时加入微生物制剂,覆膜促使高温发酵,生产出病虫害少,微生物丰富的活性有机肥,这种肥料是附近乡镇蔬菜基地用肥首选,供不应求。

3 循环经济模式下建设生态农业的建议

3.1 完善社会化服务和农业保障体系

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因此推进可循环的生态农业建设,实现我国农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应构建完善的环境管理、鼓励保障等机制体系,落实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在对国外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分析了解到,在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的阶段,均需要以完善保障体系作为核心。因此,我国相关部门需要加快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农业法律法规、基本政策,同时适当提升农业财政支持力度,引导搭建循环式农业发展平台,做好对农业环境的管理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度,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良好的条件。

3.2 强化农业高新技术研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聚集科技、产业、金融、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着力开展关键技术创新和生态循环模式创建[4]。1)要进行理论创新,重点进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研发农业废弃物收储与高值利用、投入品减量高效实用等关键技术和模式,最大限度地拓展农业生产内涵,拓展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数量和质量。2)加强技术装备研制和开发,废弃物收集、处置等专用装备及配套技术系统,为大面积地推广实施生态循环农业提供支撑和保障。3)要按照不同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因地制宜地打造一批示范试点,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促使各地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3.3 增加建设资金支持

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建立和完善,需要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在初始阶段,需要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并从宏观角度进行把控。以政策和财政资金的投入引导农户、企业等各经营主体进入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的产业链条,兴建公共基础设施,补充市场不足,保证循环经济体系链条的完整性[5]。同时仅依靠政府财政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充分运用各种财政政策,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激发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吸引农户、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以资金、土地、技术和劳务等方式入股农业循环经济各产业链,吸引各种要素向农业流动,不断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加快农业产业链发展速度,最终激活市场主体,形成良性运转的循环经济系统。

3.4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关鍵是结合地区资源发展的优势,重点关注优势产业,注重培育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具有紧跟科技发展、洞察发展趋势,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行“互联网+”、集约化发展等现代经营模式,有利于创新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有利于推动资源要素融合渗透、优化配置,能有效地将废弃物资源转化技术凸显出来,体现出清洁农业生产技术的价值优势。要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示范引领,扩大农户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

4 结语

在我国农业转型发展的特殊阶段,将循环经济理念运用到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设中,以生态学原理为核心,充分利用先进农业技术,合理循环利用多种能源,有利于保护农业生产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健全相应的农业法律法规和政策,优化资金保障机制,不断推进农业服务和技术创新,为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志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0(32):21-22.

[2] 刘志华,毕昕媛.基于多位一体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J].江西农业,2020(4):136.

[3] 李文君.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湖北农机化,2019(18):46.

[4] 蒋磊.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探讨[J].吉林蔬菜,2019(4):93-94.

[5] 隋猛,李法社,王文超,等.“五位一体”农业循环经济的应用[J].农业工程,2019,9(3):40-44.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