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数字技术在博物馆文物展览中的应用

2021-09-07李君

收藏与投资 2021年8期
关键词:数字技术博物馆应用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的信息化、数字化已成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多媒体和数字化等手段,可以全方位展示博物馆的文物藏品,向公众进行宣传和教育。笔者结合基层博物馆工作实际,积极探索陈列展览的数字化发展新模式,用科技手段展示文物藏品背后的故事,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数字技术;博物馆;文物展览;应用

互联网和数字化是当今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成为传统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2016年,国家有关部委就印发了《“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并作出工作部署,倡导利用信息媒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行动方向。

从定义上看,博物馆的数字化应用是指通过数字化和多媒体技术,将博物馆的展陈信息传播给社会公众的过程,可以有效展示博物馆在陈列、研究、宣传、交流、文创等领域的工作成果。由于互联网的独特优势,社会公众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媒介,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自由地查阅和学习数字博物馆的有关资料和信息。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已成为现代博物馆的重要标志之一,其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较为呆板的粗放式展陈理念和模式,拓寬了传统博物馆的作用领域,赋予了博物馆新的时代内涵和创新精神,为博物馆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依托地方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为定西市下辖县,文化底蕴深厚。根据通渭县境内的考古发现可知,早在五千年前,人类就已在这里繁衍生息。通渭县境内曾发现温家坪新石器时代遗址、战国时代秦长城遗址等古文化遗址,此地历史名人众多,人才辈出,如东汉末年的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和徐淑,明代尚书赵荣、开封知府王瓒,清代按察使牛树梅、知县李南晖等文化名人。同时,通渭县还是工农红军长征途经的重要地区,辖区内建有榜罗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长征纪念碑等革命建筑,其中榜罗会议遗址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著名景点之一。此外,“通渭小曲”是通渭县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93年,通渭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该地文化氛围浓厚,民众酷爱书画艺术,有各类画廊近300家,书画收藏总量达180万件,形成了省内外有名的“通渭现象”。

二、通渭县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和特色展陈

通渭县博物馆位于县城文化广场大楼四楼,于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全国基层博物馆展示提升试点单位,2008年对外免费开放。目前,场馆面积共1 000平方米,展厅面积达500平方米,馆藏文物2 000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30件、三级文物近百件,辖境内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在展厅方面,通渭县博物馆设置了“通渭文物陈列展”,包括“文明之旅”“名流之列”“书画之乡”三个单元,展出文物200余件,除了新石器时代等古文明遗迹展,还举办了“翰墨丹青”专题展,展出明清时期和近现代具有代表性的书画作品70余件。此外,专题陈列还展示了通渭地区的历史名人。通渭县博物馆代表性的馆藏文物有弧线网纹彩陶壶、变体鸟纹彩陶瓶、平行线网纹彩陶壶、漩涡纹彩陶双耳尖底瓶等,属于石岭下、马家窑等文化遗址类型。器物造型精美,图案流畅,有豆瓣纹、种子纹、浪花纹、垂波纹、草叶纹等纹饰,展现了农业发展的历程和先进的制陶工艺,是国内文物中的精品。馆内还举办了“通渭明清碑刻拓片展”,包括“豲道右尉”官印、明清石刻拓片、诰封10件等,其中诰封都来源于陇上名门的牛树梅家族。牛树梅是清代循吏,四川名臣,其家风淳朴,族人多仕宦,其家族被称为陇上望族,受到朝廷的屡次封赏。通过展览,参观者能了解其家族文化内涵和诰封知识,这也是博物馆的展陈目的之一。丰富的文物藏品承载着通渭县久远的历史文明,凝聚着人民群众的辛勤和智慧。

三、当前博物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通渭县博物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的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和要求,全面提升博物馆工作质量,提升馆藏文物的利用率,丰富精品馆藏文物的数量,举办各类专题文物展览,服务社会各界群众,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但是,该馆也清醒地认识到,在信息化和数字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通渭县博物馆的数字化进程还是相对滞后。博物馆还是以传统的展陈手段为主,缺乏对数字化和信息化等智能手段的改造和创新。此外,地方性博物馆普遍存在的经费不足、藏品总量少、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也较为突出。比如,通渭县博物馆的面积相对较小,目前馆舍面积1 000平方米,其中展厅只有500平方米,难以同时容纳多个主题的展览。目前全馆职工1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人,工勤人员5人,编制不足,特别是专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缺少高水平人才,影响了博物馆人才队伍的建设。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地方政府重视和支持,不断弥补博物馆的短板,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提升文化服务功能

当前形势下,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各级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在博物馆展陈创新方面,也要与时俱进,积极采用数字技术手段,推进博物馆的智慧化发展,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

(一)推进博物馆数字化,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博物馆是集科研、收藏、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随着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博物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博物馆的服务对象中社会公众是第一位的,社会公众的层次多,范围广,且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参观需求,参观群体既包括少年儿童,又包括老年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专家学者,也都在参观博物馆时充满期待。在博物馆工作中,展陈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要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作为工作定位、目标以及创新手段的指导,更好地服务社会群众,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比如,通过增置博物馆的多媒体查询设备,让专业人士在参观博物馆时,能够及时阅览馆藏的学术资料,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又如,增加展陈4D、全息影像技术、VR等多媒体手段,通过沉浸式互动展示历史文化,当中小学群体参观博物馆时,可以使博物馆藏品与中小学生互动,提升他们对馆藏文物的求知欲和兴趣,产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推进文物藏品的网络化管理,实现数字资源共享

藏品的数字化网络建设,是实现博物馆信息化的基础和手段。借助科技手段,可以大大拓展信息传播渠道,因此,要为博物馆配备必要的网络硬件,制定和完善管理数字化藏品的规程,实现博物馆的信息交互,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连通各类博物馆的门户网站或地方政府和新闻首页,丰富博物馆藏品展示的传播途径,将馆藏展览信息最大限度地传递给社会公众。比如,疫情期间现场参观不便,可以利用文物藏品的网络化手段,运用数字技术在网上举办博物馆的特色展览,或者开展相关文物知识的专题讲座,以多形式、多角度和全方位方式展示馆藏文物的文化内涵。网络化展示还可以加强館际信息交流和沟通,拓宽博物馆的学术和专业视野,防止“闭门造车”。

(三)提升馆藏文物的数字化、场景化建设

利用三维动画、AR、VR等技术手段,实现展品的数字化展示,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对馆内的石器、陶器、瓷器、碑刻等藏品,可以用高像素数码相机对其进行拍摄,利用三维扫描或者三维建模技术,实现藏品的三维展示效果。增设VR体验馆,由专业机构设计VR模型,能够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参观者的浓厚兴趣,调动青少年群体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四)提升博物馆信息技术和培养数字化人才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虽然博物馆的展陈可以委托有关技术公司和开发团队来完成和优化,但是在数字化博物馆的日常管理过程中,还是要依靠本馆管理队伍和专业人才的数字化技术水平。比如,馆藏文物的日常信息采集、存档、展示,包括博物馆数字化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等,都要以专业人才为保障,因此,要加强干部队伍的信息化日常培训,为工作人员提供学习机会,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能力。博物馆应安排专人对有关数字化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以满足博物馆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五)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为数字博物馆建设提供信息支持

通渭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古迹丰富,民俗文化也异彩纷呈、百花齐放,特别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境时,革命先辈们在此留下了光辉足迹,重要的革命遗址、文物也展现了地方的红色基因。此外,民间书画市场繁荣且收藏人士众多,也为通渭县博物馆提供了丰富的展陈资源,因此,在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博物馆要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进一步丰富馆藏文物,借助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为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信息支持,以展示地方文化形象,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五、结语

在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博物馆要把握发展契机,结合本地文化资源和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树立科技创新意识,促进数字和媒体技术与博物馆展陈的融合发展,提升博物馆的展陈效果和质量,提高博物馆的吸引力和数字化水平,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为我国文博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简介

李君,1984年1月生,男,助理馆员,本科,研究方向为文物保护与藏品管理。

参考文献

[1]郭小霞.浅议博物馆数字化管理[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89-90.

[2]郑晶.博物馆的数字化运用[J].武汉文博,2009(2):29-30.

[3]马昱,刘杰成.国内常见展示形式在科技馆中的运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3):157.

猜你喜欢

数字技术博物馆应用
博物馆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研究应用
工业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