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绿茶研究热点分析△

2021-09-06尹美玲宋颜君许利嘉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2021年7期
关键词:茶多酚绿茶发文

尹美玲,宋颜君,许利嘉*,肖培根

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

2.国家教育部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绿茶来源于中华茶树(山茶科常绿灌木),是一种非发酵茶[1]。近年来,绿茶作为饮品在全世界十分流行[2],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之一,中国绿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主要地位[3]。绿茶含有多酚、咖啡因、蛋白质等多种物质[4],具有抗氧化、抗癌、改善心血管疾病等作用[5-7]。

近20 年,以绿茶为主题的文章发表量逐年攀升,为了解国内外绿茶研究的轨迹与热点,本研究从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获得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利用HistCite、CiteSpace 软件对获得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客观呈现2000—2019 年绿茶研究的变化趋势及前沿热点为绿茶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在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索引选择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主题为“green tea”,时间为2000—2019 年,得到16 525 篇文献;文献类型选择文章和综述,排除会议论文、书籍、早期访问、撤销出版物及数据论文,最终获得文献15 171篇。

1.2 方法

利用Web of Science 数据库的分析检索报告功能统计文献年发表量。每条文献数据以全记录与引用参考文献的纯文本格式保存,分别导入HistCite、CiteSpace 5.5.R2 软件。用HistCite 软件统计国家、机构、作者、期刊的发文量(records,Recs)和全球总引用分数(the global citation score,TGCS);用CiteSpace 5.5.R2软件统计学科、关键词及突现等信息,时间分段(time slicing)为2000—2019 年,分段数为1,主题词来源默认全选,TOPn=50,节点类型选定学科和关键词,修剪(pruning)分别设为“无”和“pathfinder+pruning sliced networks”。应用WPS Office 2016 软件绘制文献年发表量图、文献学科分布图及关键词突现热图。

2 结果

2.1 年度趋势分析

根据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的统计,绿茶在2000—2019 年共发表15 171 篇英文文献,发文量随年份变化情况见图1。这20 年,绿茶研究的年发文量总体稳定增加。

图1 2000—2019年绿茶研究发文量

2.2 国家/地区分析

以文章作者的国家/地区计量,其中发文量前10位的国家见表1。发文量前3位的是美国(3307篇)、中国(3235 篇)及日本(2064 篇);其中,美国TGCS最高,为165 868。

表1 2000—2019年绿茶研究发文量前10位的国家及地区

2.3 机构分析

2000—2019 年发文量排名前3 位的机构是中国浙江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和日本静冈县立大学(表2),TGCS 前3 位的机构是美国罗格斯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和韩国首尔国家大学(表3)。

表2 2000—2019年绿茶研究发文量前10位机构

表3 2000—2019年绿茶研究TGCS前10位机构

2.4 作者分析

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作者见表4。

表4 2000—2019年绿茶研究发文量前10位的作者

2.5 期刊分析

表5 为发文量排名前10 位的出版物,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发文量最多。前10 位的期刊多与食品、化学领域相关,反映出绿茶在2000—2019年的重要研究领域。

表5 2000—2019年绿茶研究发文量排名前10位出版物

2.6 学科分析

频次排名前10 位的学科见图2,食品科学与技术、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营养与饮食的频次均大于2000,显示绿茶在食品、化学、营养学、药理等学科有广泛应用。

图2 2000—2019年绿茶研究频次排名前10位的学科

2.7 关键词分析

2.7.1 关键词共现 共得到124个关键词,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绿茶(green tea)、多酚(polyphenol)、儿茶素(catechin),出现频次>800 的关键词见表6,高频出现的关键词多与绿茶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相关。

表6 2000—2019年绿茶研究出现频次>800的关键词

2.7.2 突现检测 突现分析共得到67个关键词,显示绿茶的活性成分及药理功能一直是绿茶研究的热点。2000—2010年,茶黄素、茶多酚、茶儿茶素、EGCG、脂质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致癌作用、冠状动脉心脏疾病等是持续研究的热点。2011—2019年,绿茶中的茶多酚,尤其是儿茶素类化合物及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癌症、炎症等药理功能是研究热点。

3 讨论

2000—2019 年,绿茶研究发表文献量总体稳定增长。美国、中国、日本发文量位列前3 位;TGCS前3位的是美国、日本和中国;发文量前3位的机构均来自排名前3 的国家。茶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促进绿茶研究。例如,日本的茶叶研究机构多集中在茶叶生产地(静冈县等)[8],浙江是中国最大的产茶省份之一,浙江大学的茶学系也是全国茶学重点学科[9-10],浙江大学和静冈县立大学都属于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机构。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是绿茶研究发文量和TGCS最高的期刊,也是食品研究领域的权威国际期刊之一,主要发表农业和食品化学相关的文章。绿茶的研究领域很广泛,食品、营养学、化学、肿瘤学等是重点领域。美国侧重于绿茶的药理活性、生物、化学等基础研究,约有1/4的文章针对茶多酚。中国和日本对食品、营养、化学、农业等领域的关注更多。

绿茶的功效成分及药理作用是研究的重点,高频关键词有茶多酚、EGCG、黄酮类化合物、咖啡因及癌症、细胞凋亡、抗氧化等,频次较高的关键词还有红茶、提取、机制等。红茶和绿茶的来源相同,加工方式不同,两者成分及功效具有差异,往往被对比研究。提取的高频出现,说明绿茶成分作为活性研究的物质基础也得到关注。

2000—2019 年的突现词可以反映绿茶的研究热点并有助预测发展趋势。自2000 年开始,绿茶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成分EGCG、单宁、茶黄素;2006 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1 种用于治疗外生殖器和肛周疣的植物性药物——儿茶酚素[11]。至2010 年,茶多酚活性的多样性备受关注,在抗氧化[12]、降血压、降血糖、调血脂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13-14]及降低癌症风险等方面都有了突破[15-16],标准茶多酚制剂对前列腺癌的防治研究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17],以绿茶多酚为主要成分的新型肿瘤多药抗药性逆转剂及心脑健胶囊等新产品也相继面世[18]。2010—2019 年,茶多酚对慢性疾病的作用逐渐被关注,如儿茶素有助于保护大脑老化并减少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发生[19];EGCG 可治疗与代谢疾病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20];茶多酚可预防肥胖引起的慢性炎症或其他疾病[21-22]等。近5 年研究发现,EGCG 可以抑制环磷酸鸟苷合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cGAS)的激活,这为治疗与cGAS 相关的自身免疫病提供了潜在方法[23]。绿茶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尤其是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疾病的干预一直是研究热点,已发现EGCG 可以减轻与衰老相关的代谢紊乱[24];茶多酚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抑制癌症干细胞的迁移与更新[25],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26]等。此外,大量文献报道茶多酚的生物利用度差[27],针对这一问题,纳米颗粒传递药物系统[28]在绿茶中的研究得到重视,纳米粒子在近5年也成为绿茶研究热点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绿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备受消费者喜爱。通过本研究分析可看出,绿茶药理活性的研究侧重于慢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这也符合茶饮可改善亚健康的特点。绿茶中的茶多酚及其生物利用度和活性研究包括机制探索仍将是未来的热点。

猜你喜欢

茶多酚绿茶发文
The Price of Beauty
绿茶或能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茶多酚的抗氧化性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喝茶能刮油减肥?
茶多酚真能祛斑吗?
红樱绿茶两相欢
茶多酚真能祛斑吗?
绿茶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