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国有农场产业结构升级机制及实证研究

2021-09-06刘冰心段延民姚亚平陈亚新杨建飞

农业工程 2021年7期
关键词:农垦产业结构农场

刘冰心,段延民,姚亚平,陈亚新,杨建飞

(1.农业农村部工程建设服务中心,北京 100026; 2.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计划财务处,陕西 西安 710003;3.陕西省现代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68; 4.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0 引言

基础设施,顾名思义就是建设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生产生活,改善人民生产和消费需求的,由政府或政府联合相关部门所规划建设实现提供的公共服务产业及民生工程,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国民经济、产业经济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与推动力源泉。在众多专家学者研究中,基础设施(包括目前的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充当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有利打破经济发展瓶颈,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其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另外,产业结构升级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将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跨越该阶段的必由之路。因此,基础设施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必然存在科学的相互循环促进及累进的关系。

当前,农垦系统国有农场作为我国国有农业经济和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中贡献着重要力量,持续性发挥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及安边固疆的重要功能。

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农垦系统国有农场产业结构不断变化,从总量和结构上均呈不断向好态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模式不断完善。

从总量上看,由表1可知,2004—2017年的14年间农垦系统国有农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加了1 410.8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增加了3 220.2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了2 111.3亿元,其增加额第二产业最高,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低[1]。

表1 农垦系统国有农场2004—2017年各产业增加值

从结构上看,各年生产总值的第一二三产业比例由2004年的42∶30∶28到2017年的24∶45∶31,第一产业占比逐步下降,第二、三产业占比逐步上升,其第二、三产业的增加较为明显,侧面反映生产总值中产业增加值的变化。生产总值结构由传统的农业经济占比较大,到现今的第一产业下降、第二三产业占比较大,反映着经济增长结构的变化趋势。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例的加大发挥着高附加值的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影响的高增加作用,弥补第一产业在生产总值变化过程中不断降低的增长率,符合现今一二三产业的生产结构布局,体现农垦系统的市场化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政策的良好效应。

但是目前,农垦系统经济高质量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如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条较短、市场竞争力较弱、缺乏区域化布局和顶层设计规划等,影响了农垦系统国有农场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注重生产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考虑到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环境改善效应及成本降低效应等,基础设施投资将为国有农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助推力。

多数学者研究基础设施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关系,仅把产业结构升级作为基础设施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效应或机制进行分析,而专门研究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文章不多[2-5]。从研究样本和方法分析,大多文献以全国为研究对象,以单个交通基础设施为变量,研究数据多以时间序列数据为主,研究方法多以OLS分析和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为主[6-8]。将农垦系统国有农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参考上述学者研究,分析探讨农垦系统国有农场的基础设施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农垦系统国有农场基础设施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并运用时序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国有农场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与分析。

1 理论基础与理论解释

基础设施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发挥着经济发展及产业升级目标的基石作用,在发展经济学理论中,基础设施是一种“公共社会资本”的象征,代表着国家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支撑,是作为私人资本的先导,挤入私人资本并促进经济、社会生活不断向高水平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运用基础设施帮助农业乃至农场产业升级,其实质就是“工业和服务业反哺农业”的重要举措,是符合我国发展中国家现实经济情况的要求。在发展经济学中,当工业化处于中期以后,基于农业的基础性重要地位,“工业和服务业反哺农业”成为必然,但由于农业的弱质产业特征、农村落后的资本水平及资本的追逐利润最大化特性致使自动的“工业和服务业反哺农业”不会发生,因此需要政府对农业农村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以此带动工业和服务业反哺农业势头。也就是说,政府基础设施对农场的投资与应用本身就是一种对农场产业结构的升级,在现今农业入不敷出、增长率下降甚至为负,部分国有农场难以摆脱贫困或者相对贫困现状,受自然和市场因素影响较大的情况下,优化农业、农场产业结构已成为改变现状和控制影响因素的必然选择,运用基础设施优化农业、农场产业结构是政府扶持农业与农场的重要手段。

在基础设施经济学中,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一大突出表现就是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优化。基础设施投资不仅改善了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条件,更降低了交易成本和流通成本等关乎生产的重要成本,使得生产生活的各种资源要素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从而改变产品相对价格,推动产业资本积累,促进消费产业和投资产业的构成。同时,基础设施投资所具有的投资效益会将投资比例较高而消费比例较低的产业部门迅速扩张,影响消费和投资的产业构成。不断增加的基础设施投资将提高经济的总消费与总投资水平,从收入角度改变消费和投资的产业构成。总的来说,基础设施投资能通过价格效益、投资效益和收入效益推动产业结构转型,进而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2]。

此外,基础设施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逐渐扩大,由传统的经济、社会性基础设施发展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经济、社会、新型基础设施。功能也有所不同,传统基础设施通过对农田水利、交通等物理型经济性基础设施的改善,有效改善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合理规划水利分配布局和土地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土地利用和产出效率,从单位亩产和土地规模上实现粮食的增产增收,并将农业的市场范围扩大,促进农产品的流通,改善农业流通的闭塞现状,疏通发展道路,促进农垦系统国有农场农业经济发展。同时,通过科教文卫等服务型社会性基础设施提高农场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保障人才的持续输入,保障农场经济发展的稳定有序进行,一定程度上弥补因城市化建设农民工进城造成的人力资本的缺失。另外,新时代新的互联网销售(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物联网产品安全溯源体系、生态农业园建设等新型基础设施从销售端、生产端、消费端和贸易端的物理型基础设施、服务型基础设施及数字型基础设施融合中为国有农场发展提供了可行的路径支持,产生一种融合效应机制,衍生出互联网+农业、休闲类农业、精致类农业、生态农业及教育农业等新型现代化农业模式,将割裂的农业分工重新进行组合匹配,创造新的产业升级模式,是在现代背景下,信息、需求与农场资源的融合,以此促进国有农场二三产业发展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新的发展增长点,助力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9-10]。

2 实证检验与分析

2.1 变量选择、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1 变量选择及处理

(1)农垦系统国有农场产业结构升级(Y):用第二三产业产值占农垦生产总值比例表示,单位为%。

(2)农垦系统国有农场基础设施投资(X):用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第三产业投资额表示,单位为亿元。具体的基础设施投资数据缺乏,但了解基础设施投资概念和范围之后,发现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是针对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投资,包含交通运输、邮政,通讯,电力、热力、燃力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科教文卫等。将农垦系统国有农场基础设施投资变量取对数,消除数据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和剧烈波动,取对数之后用LX表示。

各变量的统计性描述如表2所示。

表2 各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图1 2004—2017年Y和LX变化Fig.1 Changes in Y and LX from 2004 to 2017

2.1.2 数据来源

指标数据来源自《中国农垦统计年鉴》,收集了2004—2017年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

2.1.3 研究方法

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进行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平稳性检验

在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中,明确提出传统的VAR模型中变量均是平稳的,平稳变量才能进行VAR分析,除此之外,非平稳变量需要经过差分之后变成平稳变量再进行VAR模型分析[11]。因此,采用Eviews10.0中ADF检验来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发现两个变量均通过平稳性检验,滞后0阶,如表3所示。

表3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2.2.2 Granger因果检验

在VAR模型中,先要判断两个变量在时间上的因果关系,用Granger因果检验,其实质是考察现在的Y被过去的X解释程度,加入X滞后项是否对提高解释程度有帮助[11]。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Granger因果检验

检验结果显示,基础设施投资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LX不是Y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基础设施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影响。

2.2.3 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分析

利用Eviews10.0建立农垦系统国有农场的基础设施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VAR模型,模型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看出,回归模型的拟合度R2分别为0.992 966和0.990 836,拟合度较好,可用于实证分析。同时,由表5可知,滞后一期基础设施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很小,甚至为负,一期发挥作用不大,表明基础设施投资的长期性,只有形成一定的基础设施之后,才会对产业结构升级起到显著促进作用;滞后二期之后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逐步加大,促进作用开始显著。为了更深入了解农垦系统国有农场基础设施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动态关系,以上述向量自回归模型为基础,建立农垦系统国有农场基础设施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脉冲响应模型。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横轴表示LX的滞后期数,纵轴表示Y对LX的响应程度。其中,Y对LX的响应在1期不明显,表明基础设施投资在刚投资1期时并不会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在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中才慢慢出现的,深刻体现基础设施投资的长期性效应。随后,在2~6期效应逐步发酵,到6期达到顶峰,符合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工程时间和进度,6期之后基础设施投资效果已经完全体现,基础设施已建成,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也达到最大,基础设施投资的长期性效应完全显露。此刻之后,再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效应逐步减少,可能存在重复建设或多余投资,进而影响私人资本投资,阻碍农场产业结构升级。由此可知,短期中农垦系统基础设施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效果不大,而长期中基础设施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显著。

图2 Y对LX的响应Fig.2 Y′s response to LX

3 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ADF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以农垦系统国有农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农垦系统国有农场基础设施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机制,利用2004—2017年《中国农垦统计年鉴》数据,实证分析检验了农垦系统国有农场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命题。

表5 VAR模型结果

3.1 结论

(1)农垦系统国有农场基础设施投资确实对其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

(2)该促进作用在短期不明显,是因为受到基础设施投资长期性效应的影响,但在长期作用效果显著。

(3)长期作用也有区别,达到一定限度之后,再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反而会制约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是因为长期中基础设施投资可能出现重复建设或多余投资,挤压私人资本投资,遏制二三产业活力,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3.2 政策建议

(1)针对现今农垦系统国有农场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基础薄弱等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依据基础设施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的研究结论,建议由中央政府联合地方政府、部门建立专门基金,助力农垦系统国有农场基础设施投资,仍是解决问题可行必要的政策手段,其中基础设施包括传统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等都会对农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与战略助力。

(2)根据基础设施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长期响应作用机制,中央、地方政府应明确基础设施投资的年限,坚持持续性投入资金建设农场基础设施,同时注重投入时间的长度,强化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科学管理与监督,避免因资金不到位造成投资年限较短或者资金过度投向基础设施造成投资年限过长,从而保障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农垦系统国有农场产业结构升级,进而促进我国农垦系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合理性、可预期性及其产业经济的实践效果。

猜你喜欢

农垦产业结构农场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农场假期
体验休闲采摘 感受农垦文化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农场
一号农场
困知勉行 积厚成器——快速成长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会计学院
丰收的农场
基于“两基准”理论新解释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