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与发展探析

2021-09-05姬杨吴淦

旅游纵览 2021年8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贵州

姬杨 吴淦

摘 要:本文基于已有研究结果,立足于新的发展背景,根据各旅游目的地生態旅游开发主要依托的旅游资源和业态类型,对贵州省生态旅游类别进行重新划分,以更加适应新时代贵州旅游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习水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案例分析,表明了贵州生态旅游蕴藏着巨大潜力,是贵州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

关键词:生态旅游;资源划分;自然保护区;贵州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一、贵州发展生态旅游的背景

自198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后,这种打破传统理念,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新型旅游方式迅速在全球兴起。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全面实施,生态旅游正式在中国扎根。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生态旅游已成为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为核心的旅游方式,同时也成为我国解决经济与生态矛盾的有效途径以及建设生态文明、寻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

在“十三五”期间,贵州经济增速领跑全国,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10 541亿元,到2020年的17 826.56亿元,在全国省份的排名从25位上升到20位,彻底撕掉了贫困的标签,成为西部地区发展浪潮中的一匹“黑马”。其中,由生态旅游业为主要引领的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0%左右,体现了贵州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西南腹地绿色发展高地的战略定位。但从局部区域来看,在西南地区各兄弟省份中,贵州经济仍处于落后位次。

二、贵州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东接湖南,西依云南和广西,北连四川和重庆,全省国土总面积176 167 km2,是西南地区的核心腹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远古以来的地理发育变迁的原因,贵州省的岩溶地貌发育突出,其面积占到了全省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是当之无愧的“喀斯特王国”。作为全国喀斯特地貌占比最高和少数民族成分占比第二高的省份,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极易受到外界影响的少数民族文化决定了贵州的旅游开发必须万分谨慎。

贵州的旅游产业形态多以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为主,良好的生态环境无疑是贵州旅游业“井喷式”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贵州旅游的金字招牌。纵观全省的A级景区,不管是金銮玉石的龙宫、垂落千尺的黄果树瀑布、静谧悠然的荔波漳江还是天辰绝做的梵净山,都是依托当地独特生态环境建立的自然风光景区。若贵州的生态和自然环境遭受破坏,那贵州的旅游就会基业尽毁,犹如灵猿断臂。所以以生态旅游代替传统旅游,是贵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体现了贵州全面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的思想理念。

三、贵州生态旅游研究历程

贵州是镶嵌在我国西部地区的一颗“绿宝石”,其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具备了开展生态旅游的绝佳优势,也因此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的一众学者早在1997年就对此进行了研究,贵州师范大学杨龙教授在《生态旅游在贵州》一书中对贵州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详尽的分类和描述[1-4]。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新一代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方法,从生态、文化、历史、经济等各个不同的角度更加全面的对贵州生态旅游进行研究,并将相关理论运用在具体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和管理上,进行了详实、深入的实证分析。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学者们开始以新的政策视角来看待贵州生态旅游。穆彪、周明蓉等对贵州丰富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科学的全局性定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贵州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为普通级和优良级两大类,缺乏特级资源区[5];舒小林等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出发,将贵州的生态旅游从空间上划分为黔东南生态旅游区、赤(水)-习(水)生态旅游区等8个涵盖不同核心旅游产品的生态旅游区域[6]。

目前正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关之际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重要时期,如何加快生态旅游产业化发展,开发和完善生态旅游产品业态,助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将会是贵州省生态旅游亟待研究的主要方向。

四、贵州生态旅游类别与资源划分

杨龙等曾在研究中将贵州省的生态旅游资源根据旅游业态划分为森林生态系统、珍稀动植物生态旅游资源、特殊自然景观生态旅游资源等五大类[4]。而王婧、钟林生等则利用层次分析法,将贵州省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高度优势开发区、高潜力开发区、中潜力开发区、低潜力开发区4种区域类型[7]。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笔者认为随着贵州旅游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变化,应对以往的划分方式进行改进,根据贵州省生态旅游开发的最主要业态类型进行划分,将更有利于旅游开发人员、管理者明确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也有助于更加高效的满足旅游者的核心旅游需求。

当然,以上分类主要是根据生态旅游的最核心资源进行划分,在众多的旅游目的地中常是多种类型嵌套重叠的(见表1)。

五、贵州生态旅游典型案例

在贵州省诸多生态旅游目的地中,以依托自然保护区建立起的生态旅游风景区是最具代表性的,它有效地实现了生态旅游内涵中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地协调统一。因此,本文选取了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贵州生态旅游开发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一)保护区地理及人文环境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北部,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是贵州、四川、重庆三省(市)的交界地带。而保护区则处在习水县西部和北部的边缘深山区,是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权属管理总面积为51 911 hm2,林业用地面积50 288 hm2,森林覆盖率为97%,活立木蓄积量327.2万 m3,是目前贵州省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所辖地涉及习水县大坡、三岔河、程寨等6个乡镇、26个行政村,现有农户约1 707户。保护区内的农户多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山区,其中绝大多数为汉族,有部分苗族和彝族。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于传统的种、养殖业,除外出打工和极少的个体商业经营外,没有其他就业渠道。与非保护区相比,区内经济发展落后,医疗卫生、教育等基本生活条件均无较好的保障。

(二)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

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正是由于它优越的水热条件,保护区内的多种森林植被共同组成中亚热带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有着巨大作用,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研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最有代表性的典型实验研究基地。

由于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具有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加上古植物地理和古气候的渊源,它蕴藏了丰富的生物资源。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保护区共有各类生物569科1 898屬3 863种(含种以下变种、亚种等),其中植物312科929属2 327种,动物257科969属1 536种。同时,保护区还蕴藏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据考察资料表明,区内共有中草药761种,其中有天麻、金钗石斛、何首乌、南沙参等贵州地道的名贵药材,还有许多珍稀的濒危药用植物、民族药材和地方特有的药用植物习水秋海棠。

(三)保护区管理及开发现状

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2年3月,于1994年8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保护区,199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保护区。根据保护区资源空间分布格局,保护区共划分为核心、缓冲和试验三级区域。其中,核心区总面积17 436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5.8%,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森林植被原生性强,实行绝对保护;缓冲区为各核心片区外围500~1 000 m的范围,总面积4 866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0%,区内不允许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实验区为核心区、缓冲区以外的区域,总面积26 364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4.2%,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区内允许采取人为措施开展科学实验、参观考察和综合经营利用。

保护区内风景资源独特雄厚,区内原始古朴、秀美多姿的自然景观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目前已开发的中国丹霞谷景区位于保护区北部的实验区内。景区以丹霞峡谷、丹霞赤壁、丹霞岩穴、丹霞峰柱、三岔河、溪流瀑布、望仙台、飞仙石、佛寺等作为主要景观,打造了雄师抢宝、水漫丹霞、千瀑竞秀、转塘奇观等一系列风光秀丽、悦心怡神的景点。景区整体以三岔河景区为主线进行开发,形成了以观光旅游为主,兼具野外生存挑战、割取岩蜂蜜、制作植物标本等研学、体验的旅游业态。景区始建于2003年,经过10多年的建设发展,已于2016年获批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贵州省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景区之一。

六、结语

在上述案例中,由于景区的开发,原本身处于深山老林,生活困苦的村民由于景区的开发,获得了新的就业机会。岩蜂养殖、农家乐、民宿等一系列旅游配套产业应运而生,为当地社会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而旅游道路的完善更是打通了保护区所涉区域的交通阻碍,为这些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在生态补偿等政策和区域红线划定的保护下,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并未受到过多影响,反而加深了游客对于自然保护区的认识,提高了大众生态意识,为生态文明的全面建设做出了贡献。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贵州省生态旅游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在新时代追求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贵州的生态旅游正成为助推贵州省旅游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康祥.贵州高原喀斯特山区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研究雏议(英文)[J].贵州科学,1997(2):151-158.

[2] 苏维词,朱文孝,李坡.论贵州喀斯特地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1):87-90.

[3] 杨龙.生态旅游在贵州[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1-7.

[4] 杨龙,殷红梅.贵州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建议[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64-69.

[5] 穆彪,周明蓉,胡明亮.贵州国家级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12-19.

[6] 舒小林,黄明刚.生态文明视角下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及驱动机制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生态经济,2013(11):99-105.

[7] WANG J,ZHONG L,CHEN T. Ecotourism Resources Assessment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Guizhou Province, China[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7(6):648-654.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贵州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