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酿酒专用小麦郑麦113综合评价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1-09-04息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王敏

河南农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赤霉病高产年度

息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王敏

一、郑麦113 综合评价

(一)郑麦113 各年度产量分析

2013—2014年度,郑麦113 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晚播组区域试验,每667 m2平均产量551.0 kg,比对照增长5.0%。2014—2015年度,郑麦113 在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晚播组区域续试,每667 m2平均产量525.2 kg,比对照增长7.5%。2015—2016年度,郑麦113 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晚播组区域生产试验,每667 m2平均产量527.3 kg,比对照增长6.4%。2016—2017年度,郑麦113 在息县孙庙乡稻茬麦区示范种植,每667 m2平均产量376.3 kg。2017—2018年度,郑麦113 在息县稻麦两熟区示范种植,每667 m2平均产量438.6 kg。2018—2019年度,郑麦113 在息县稻茬麦区示范种植,每667 m2平均产量446.5 kg。2019—2020年度,郑麦113 在息县稻茬小麦高产攻关田示范种植,每667 m2平均产量达526.6 kg,创信阳市稻茬小麦高产典型。

(二)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

稳产性和适应性是小麦品种能否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重要因素,好的品种应适应种植多样性的条件。从2013—2016年度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晚播组区域试验结果来看,郑麦113 在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陕西省的表现均增产,说明郑麦113 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其丰产性、稳产性、广适性均较好。

分析3年示范数据结果表明,郑麦113 产量三要素协调,有效穗、穗粒数、千粒质量平均数据较高,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结实性好、千粒质量高是其高产的主要因素。

(三)品质分析

通过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所送样品到中国贵州茅台酒厂进行酒曲发酵试验结果表明,郑麦113 品质优良,制曲效果好,能达到茅台酿酒专用小麦品质标准。2020年8 月7 日,郑麦113 被列为2021年河南省茅台有机小麦基地推荐种植小麦品种。

(四)农艺性状评价

郑麦113 属弱春性中早熟品种,幼苗半直立,叶片宽长,叶色黄绿,冬季抗寒性好,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株高80 cm 左右,株型松散适中,旗叶上举,穗层整齐,熟相好,抗倒伏能力强。籽粒偏粉质,饱满度好,穗大粒多,产量三要素协调,在稻茬麦区一般亩穗数37 万左右,穗粒数38 左右,千粒质量45 g左右。

(五)抗病性、抗逆性分析

郑麦113 田间自然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近3年,郑麦113 在息县生产示范中的大田表现表明,中抗条锈病,轻感白粉病、纹枯病。2017—2018年度,息县小麦赤霉病大爆发年份,该品种发病率3%,严重度为3~4 级,其他年份均表现较轻。

二、郑麦113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郑麦113 在稻麦两熟区种植,前期要保证每667 m2基本苗在22 万~25 万,重施底肥,配合施用氮肥、磷肥、钾肥,合理追肥。中后期重视病虫害防治,搞好“一喷三防”,保证郑麦113 实现优质高产。

(一)精细整地,适时条播,提高播种质量

为提高播种质量,应实行机械条播,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保证郑麦113 种植纯度。集中连片种植,实行“一村一品”,落实“四个统一”,保证品种生产的质量和品质。

(二)科学施肥

遵循“控氮、增磷、补钾”的施肥原则,整个生产过程要注意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适当增加磷肥、钾肥。在氮肥施用上,要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氮肥追施比例控制在30%以下,应在返青期至拔节期,视苗情和墒情追施。后期结合“一喷三防”补充磷肥、钾肥。在息县中低产水平条件下,每667 m2纯氮施用总量控制在12~16 kg,P2O5施用量为12 kg,K2O 施用量在15 kg 左右。

(三)适期播种,控制播种量,做好“四沟配套”

郑麦113 属弱春性小麦品种,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下旬至11 月上旬,旱作区基本苗每667 m2以20 万~22 万为宜,豫南稻麦两熟区基本苗每667 m2以22 万~25 万为宜,晚播适当增加播种量。豫南麦区要实行“四沟配套”,即3~5 m 宽开一条墒沟,地块较长时要开好腰沟,麦田四周要开好边沟,麦田外围要有排水沟,达到沟沟相通,畅排明暗水。

(四)抓住关键环节,加强田间管理

在确保一播全苗的前提下培育适宜的群体及健壮的个体,搞好田间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年后要搞好“四沟”清理工作,达到旱能浇、涝能排,提高抗灾能力。因苗施好促穗肥,当苗色转换缺肥时,要及时趁天晴追肥,促苗由黄转绿。追肥要提前追施,要赶在2 月底之前,进入3 月后,就尽量避免追肥。

抓好保优、增产、防病虫等各项措施的落实,抽穗扬花期结合“一喷三防”搞好防病治虫、防干热风、防早衰等工作,特别是要做好防治赤霉病工作。在抽穗扬花时要做好“一喷三防”工作,即在小麦抽穗初期每667 m2用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2000 倍液+9%磷酸二氢钾200倍液喷施1~2 次,可有效防治穗蚜、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小麦锈病及预防小麦后期干热风。特别是在小麦扬花期遇到阴雨时,要趁天晴每667 m2施用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2000 倍液喷施1 遍,可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蔓延。

猜你喜欢

赤霉病高产年度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春季调饲料 蛋鸡可高产
年度新锐之星
年度创意之星
大白菜要高产这样管理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农业农村部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
年度仿古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