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咖啡因缓释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2021-09-03赵娜萍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药动学缓释片内标

赵娜萍,周 佳,谭 军,邓 敏,张 黎,王 卓*

(1.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上海 200433;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药学部,上海 200092)

咖啡因是一种中枢兴奋药,具有提高多巴胺受体的敏感性、阻断腺苷受体和苯二氮受体等多种药理学作用[1],常被添加至饮料和食品中,许多药品中含有咖啡因,大约有60多种天然植物中也有咖啡因成分[2]。药效学研究证明,低、中摄入量的咖啡因对大脑有很多积极作用,包括兴奋大脑、振奋精神、提高注意力、改善情绪等[3]。在高强度、高要求、高度紧张的作业环境下,咖啡因制剂可以提升人员的认知作业和体力作业效率,并且可以在缺乏睡眠的情况下有效保持机体警觉.因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具有兴奋作用,甚至在某些高强度极端环境下能提升人员的快速反应力,有效提高工作效率[4],因此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本研究的健康受试者服用咖啡因缓释片,一天两次口服给药,减少用药次数,提高用药依从性,建立了简单、快速、准确的HPLC法测定血浆中的咖啡因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考察了咖啡因缓释片的药动学特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和试药 (1)仪器:LC-2010A型高效液相系统,包括ACE 5 C18-AR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由日本岛津公司提供;5804R高速冷冻离心机和移液器(10~100 μl、20~200 μl、100~1000 μl)由Eppendorf公司提供;AG285十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Mettler Toledo公司)。(2)试剂和药品:受试制剂咖啡因缓释片(规格300 mg/片,某大学自行研发,批号0807448);参比制剂安钠咖片(规格150 mg/片,四川锡成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90401);甲醇(色谱纯,Tedia公司);咖啡因对照品(纯度99.8%,批号100807)和二羟丙茶碱(纯度99.5%,批号0902272)由某大学提供。空白人血浆来自健康受试者。

1.2 受试者选择 入选标准:(1)年龄18~40岁,男性;(2)体重指数(BMI)为19~24 kg/m2;(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心电图检查、胸片检查等,结果正常或异常无临床意义;(4)无心、肝、肾、消化道和血液系统等疾病史;(5)不吸烟,不嗜酒。排除标准:(1)健康检查不符合入选标准;(2)有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代谢系统的明确病史或其他显著疾病;(3)有明确的药物过敏史或体位性低血压史;(4)筛选前3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药物试验或有献血史;(5)筛选前2周内服用过可能影响本试验结果的药物;(6)滥用毒品者。本试验方案经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按GCP要求实施试验方案。共入组10例男性健康受试者,年龄21~27岁,平均年龄22岁,BMI 19.71~23.67 kg/m2,平均BMI为21.97 kg/m2。

1.3 试验设计 采用两制剂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两个试验周期之间的清洗期为1周。将10例男性健康受试者按体重从轻到重依次编号,若体重相同,则再按身高由低到高依次编号,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例。受试者于给药前1 d入选,在给药前进行生命体征、体格、实验室、心电图和胸片检查。首次给药前一天晚餐后开始禁食(禁食至少10 h),给药当日早晨7:00空腹,用200 ml温开水送服规定剂量的试验药物。试验组在第1个周期口服受试制剂(咖啡因缓释片,300 mg),对照组在第1个周期口服参比制剂(安钠咖片,150 mg),服药后2 h可饮水,4 h后进食统一低脂膳食。首次给药后第4天早晨7:00空腹再次给药,2 h后进餐。之后,试验组每12 h用药一次,300 mg/次;对照组每6 h用药一次,150 mg/次,连续给药4 d。第7天咖啡因缓释片仅早晨给药一次,安钠咖片给药两次。间隔1周的清洗期后再交叉给药。受试者在第1、2个周期首次服药当天和第7天在Ⅰ期病房至少留观12 h,由Ⅰ期病房的医师和护士观察受试者的心率、血压及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眩晕、头痛等药品不良反应(ADRs)发生情况。整个试验期间受试者禁止饮用含柑橘、柠檬、葡萄、柚子、咖啡因、酒精或黄嘌呤的饮料,禁止剧烈运动及白天长时间躺卧。试验结束时再次进行生命体征、体格、实验室和心电图检查。

1.4 血样采集 对照组在第1次给药前及给药后0.25、0.5、1、1.5、2、3、4、6、8、10、14、24 h,第11~14次给药前及第14次给药后0.25、0.5、1、1.5、2、3、4、6 h,第15次给药后0.25、0.5、1、1.5、2、3、4、6、8、10、14、24 h,分别于肘静脉采血1.5 ml。试验组在第1次给药前及给药后0.5、1、2、3、4、6、8、10、15、24、36、48 h,第5~8次给药前及第8次给药后0.5、1、2、3、4、6、8、10、15、24、36、48 h,分别于肘静脉采血1.5 ml。肝素抗凝,置一次性塑料离心管中,以相对离心力1.5×104×g离心10 min,分取血浆置-20 ℃冰箱保存备用。

1.5 咖啡因血浆浓度的测定 (1)溶液的配制:①精密称取咖啡因对照品0.025 0 g,置25 ml棕色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即得浓度为1 mg/ml的咖啡因对照品储备液,将该储备液置4 ℃冰箱保存备用。②精密称取二羟丙茶碱对照品0.025 0 g,置50 ml棕色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即得浓度为500 μg/ml的二羟丙茶碱(内标)储备液,置4 ℃冰箱保存备用。取适量内标储备液用50%甲醇水溶液稀释,配置成0.5 μg/ml的内标工作液。③取适量咖啡因对照品储备液,用50%甲醇水溶液稀释,配置成系列浓度为2、10、20、33.333、50、80、100 μg/ml的咖啡因标准曲线工作液。另外配置10、33.3、80 μg/ml的质控工作液。(2)血浆样品预处理:吸取血浆样品0.3 ml,置1.5 ml离心管中,加浓度0.5 μg/ml的内标溶液30 μl,涡旋混匀10 s,加入10%三氯乙酸水溶液120 μl,涡旋混匀3 min,以相对离心力4.5×103×g离心10 min,取上清液10 μl进样分析。(3)HPLC法测定:用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咖啡因的浓度,选择ACE 5 C18-AR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0.2%乙酸溶液(17∶83),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4 nm;进样体积10 μl;每个样品的分析时间17 min。

1.6 方法学考察

1.6.1 专属性试验 测定空白血浆、空白血浆+咖啡因对照品+内标(咖啡因浓度2000 ng/ml),以及用药后血浆样品+内标的色谱图(见图1)。由图1可见,咖啡因和内标的保留时间分别为 9.0和15.6 min,两者分离度>1.5,空白血浆中内源性物质不干扰咖啡因和内标的测定。

图1 咖啡因的HPLC谱图

1.6.2 标准曲线的制备 取0.27 ml空白血浆,加入30 μl不同浓度的咖啡因标准曲线工作液和30 μl内标溶液,使血浆中咖啡因浓度分别为200、1000、2000、3333.3、5000、8000、10 000 ng/ml。按1.5项下血浆样品预处理方法处理后,进样分析。以咖啡因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的比值(y)为纵坐标,以质量浓度(x)为横坐标,做加权直线回归计算。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0 3x-0.002 2(r=0.999 9),线性范围为200~10 000 ng/ml。血浆中咖啡因定量下限为200 ng/ml(S/N>10)。

1.6.3 精密度试验和准确度试验 取0.27 ml空白血浆,加入30 μl内标溶液和30 μl不同浓度的咖啡因标准曲线工作液,制备咖啡因浓度为1 000、3 333.3、8 000 ng/ml的含药血浆,按1.5项下血浆样品预处理方法处理。取3个批次的血浆样品,每种浓度平行制备5份,连续3 d,用HPLC法测定浓度,计算日内、日间RSD和准确度,结果见表1。

表1 咖啡因血浆浓度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结果

1.6.4 回收率试验 取0.27 ml空白血浆,加入30 μl不同浓度的咖啡因质控工作液及30 μl内标溶液,制备咖啡因浓度为1 000、3 333.3、8 000 ng/ml的含药血浆,按1.5项下血浆样品预处理方法处理,进样测定。将空白血浆换成去离子水,同法操作,测定浓度,作为对照。最终得到低、中、高浓度咖啡因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9.34±2.21)%、(103.56±4.78)%、(106.52±5.31)%(n=5),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

1.6.5 稳定性试验 配置低、中、高3种不同浓度的质控样品,按以下条件分别处理。(1)将质控样品按1.5项下血浆样品预处理方法处理后,在自动进样器中室温放置24 h,进样测定;(2)将质控样品在室温与-20 ℃冰箱放置两种条件之间反复冻融3个循环,第3次冻融后,按照血浆样品预处理方法处理,进样测定;(3)将质控样品在-20 ℃冰箱中放置30 d后,分别按照血浆样品预处理方法处理,进样测定。结果见表 2。结果表明,含药血浆溶液在上述条件下放置均能够保持稳定。

表2 血浆中咖啡因的稳定性试验结果

2 结 果

2.1 单次给药的药动学参数 10例健康受试者分别单次口服150 mg安钠咖片或300 mg咖啡因缓释片后,经DAS 2.1.1软件处理,分别计算出相应的药动学参数。结果见表3。

表3 单次口服安钠咖片和咖啡因缓释片后的药动学参数

2.2 多次给药的药动学参数 10例健康受试者分别多次口服安钠咖片或咖啡因缓释片的药-时曲线见图2。经DAS 2.1.1软件处理,分别计算出咖啡因的药动学参数,结果见表4。

图2 多次口服安钠咖片和咖啡因缓释片后的咖啡因药-时曲线

表4 多次口服安钠咖片和咖啡因缓释片后的药动学参数

2.3 药动学参数的比较 从药动学参数上可以看出,与安钠咖片相比,咖啡因缓释片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cmax稍有区别,但无统计学差异;tmax延长,多次给药的波动系数(DF)减小(P<0.05),表明咖啡因缓释片具有明显缓释特性。多次口服安钠咖片和咖啡因缓释片的AUC0-t显著高于单次口服给药[(146.55±54.44) mg·h·L-1vs(29.69±8.34) mg·h·L-1,(172.28±83.63) mg·h·L-1vs(72.42±42.38) mg·h·L-1,P<0.05],提示多次连续给药后,咖啡因在体内有一定的蓄积。

3 讨 论

目前文献报道的咖啡因含量测定方法中,也有使用HPLC-MS法,虽然灵敏度较高,但线性关系稍差,单次检测存在偏差,并且检测成本较高[5]。因此,本文建立了HPLC法测定咖啡因的血浆浓度,参考以往研究采用了蛋白沉淀法对血浆样品做预处理[6],从血浆中分离咖啡因,操作简单;内标采用咖啡因类似物二羟丙茶碱[7],保留时间适当,分离度好,因此本研究采用的HPLC法能满足测定需要,简便、易操作、经济、快速。

在临床应用中,与普通片剂相比,缓释制剂可较长时间保持有效血药浓度,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达到有效、长效、稳定、安全用药的目的,同时也能减少血药浓度波动带来的ADRs。在本次临床试验过程中,10例健康受试者均未发生明显的ADRs。

咖啡因是临床最常用的中枢神经兴奋剂[2],能促进神经系统激活,并加强骨骼肌收缩,从而有助于机体快速反应。研究表明,在高度压力和睡眠不足的情况下,服用较高剂量的咖啡因可以使受试者保持认知功能,增强大脑警惕性和逻辑性,提高工作效率[7]。这可能与咖啡因是腺苷受体拮抗剂有关,咖啡因结合腺苷受体,主要作用于A1和A2A受体[2,7],而这些受体又与睡眠相关的大脑功能有关[8]。基于咖啡因的药理学特征及其与睡眠的关系,咖啡因在临床和某些特殊要求的作业环境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所用的咖啡因缓释片每日仅需服药两次,而普通片剂需要每日服药4次,缓释片减少了服药次数,有助于提高用药依从性,更方便、安全,且作用持久。本研究对于咖啡因缓释制剂的研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药动学缓释片内标
足量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评价
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观察
抗菌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对临床用药的意义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洗涤剂中的甲醇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异丁醇内标标准曲线法
部分控缓释制剂可掰开服用
青娥丸方有效成分药动学药效学相关性研究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废水中的总磷方法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