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能计量管理的现状与问题探讨

2021-09-03张杰阳江市凯源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品牌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电能计量电力企业

文/张杰(阳江市凯源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在当前的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电能计量管理是有效提升其服务职能的重要环节。电能计量管理是以电力企业本身为主体落实的对用户以及电力运行状态的全过程监管,以提升电力企业本身经济效益为目的,利用制度体系以及技术等进行全方位掌控。但是当前在电能计量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将直接影响电力企业本身的发展质量。

一、电能计量管理的具体发展现状

(一)成本投入较高,发展速度较快

在电力企业进行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电能计量管理成为直接影响电力企业自身发展状态的重要环节,而电能计量管理手段也从原有的单一化、简单化、分散化,逐步向当前的合法合规以及统一管理方向进行转型。除此之外市场经济体系的变化进一步增加了电力公司本身的竞争压力,农网以及城网改造之后,用户数量以及用户规模逐渐增加,电能计量的投入也开始不断加大,大量的数据信息成为提升电力系统运行压力的主要因素,因此落实好技术体系以及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根本举措。

(二)电能计量管理的要求逐渐提升

市场经济的高效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人们生产生活的质量,对于电力的要求也在逐步增强。因此,需要在建立公平、公正、高精度、高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设备体系以及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用电需求的不同,导致电能计量管理的功能需要向多样性以及多样化方向推进,以满足不同群体以及不同客户的实际需求;另外,原有的线下计量管理以及收费需要逐步向互联网方向推进,打造自动化的管理体系,以有效增强电能计量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三)对人员团队的要求逐步提升

当前信息技术的出现已经成为电能计量管理工作创新的重点工具,这与原有的人工以及半手工电能计量管理模式相比,有着更高的效率。同时正因为这种新形式的电能计量管理模式逐步推行,要求各个环节以及电力企业内部人员必须要具备更高的素养,不仅要建立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最基础的电能计量管理操作方法以及管理模式,还需要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具有平台操控能力。

(四)带动了相关技术体系的革新

新形势下的电能计量管理创新也是一种升级需求,那么以此为需求,其他的科学技术产业便需要为其提供完善的服务,例如建立在网络化的基础上,电能计量管理逐步向智能化方向推荐,这其中涉及了大量的遥感设备、信息软件操控系统、大数据库、收集系统、处理系统、中心控制站以及传输网络等等。与此相对应的高新技术产业、通信工程、人工智能领域、自动化设备研发领域等都需要进行改革。

二、电能计量管理工作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电能计量管理的创新和发展往往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为目的,但是单纯从方法角度进行创新还不够全面,还需要落实制度体系的优化。但是当前部分电力企业在落实电能计量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只单纯从方法和技术角度进行优化,而内部的制度体系未跟上,未能及时地落实针对性的转型,导致部分规章制度无法满足当前的实际创新,也无法提供有效的约束。缺乏合理的操作规范以及制度管理,电能计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将面临不稳定以及分散化的局面。

(二)存在区域管理差异

区域差异主要指的是,在当前城乡建设的过程中,城市管理以及农村管理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受到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方政策的影响,管理技术必须要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要符合不同区域的实际发展情况。但是当前部分电力企业未能结合不同区域的实际需求,进行电能计量管理的调试,例如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原有的手工抄表需要向自动化方向转型,但是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手工甚至半手工操作领域,工作效率较低,同时会浪费较大的人力物力以及成本。

(三)设备体系革新进度较慢

当前部分区域所采用的电能计量管理,设备较为陈旧,存在系统老化以及服务功能不足的现象。产生该种情况的主要因素在于企业过于考虑成本问题,缺乏对电能计量管理的优化创新重视,更新换代不及时,设备自身的性能和准确度不高,将直接导致电能计量管理效率下降。

(四)人员团队综合素养较低

当前部分电力企业的人员团队综合素养较低,未能及时地吸收当前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经验。主要由于人员基数较大,素养参差不齐,集中培训模式未能落实技术体系,使创新理念与人员管理之间产生脱节,导致人员缺乏先进的意识,技术操控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不足,从而使电能计量管理的创新存在阻碍。

(五)自动化计量系统的稳定性不强

结合当前的自动化电能计量系统运行情况来讲,其受到了社会用电需求的影响,整体系统的运行压力较大,同时不同的用户群体的用电特点也有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自动化计量系统本身有着较为精准的数据识别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同时为了进一步满足电力企业以及用户的实际权益和相关需求,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自动检测能力,可以及时地定位系统本身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是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讲,部分自动化计量系统的稳定性不强,本身并未设置较高性能的自动化故障检测体系以及稳定的性能分析系统,导致计量功能较为单一,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不高,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精准度下降以及故障等情况。

三、新时期电力企业电能计量管理工作创新的方法

(一)强化制度体系建设

可以通过对外学习以及交流的方式,了解当前的电能计量管理制度,在国家政策以及相关法规的角度,结合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状态,打造具有针对性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方案,进一步规范电能计量的安装、使用、维护、保养、管理等各个环节,落实好既有资料的规范化管理。结合不同的岗位以及不同的环节,打造最有针对性的制度方案,确保所有的制度体系落地有声,切实可行。

(二)减小区域管理差异

针对不同区域的电能计量管理创新来讲,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具体的用电需求,打造具有针对性的电能计量管理方案。也可以落实好区域人才引进以及部门建设,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调查以及建议获取的方式,适当的增加农村地区的计量经济投入合理地划分资金以及管理重点,打造不同区域的试点试行体系,以此确保技术手段以及管理模式切实可行,营造平衡的区域管理状态。

(三)强化技术设备的创新力度

落实好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创新,电力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定技术体系研发部门结合当前市面上先进的技术方案以及软硬件设施,打造具有针对性的自动化智能管理体系,可针对电能计量管理中的具体环节,构建立体化的智能化管理制度,通过设备的引进来构建基础框架,利用软件体系的研发和创新,营造具有联动性的智能化信息管控系统。这样能够不断提升电能计量管理服务的高效性、准确性、功能性,以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例如当前较为常见的电能计量智能化管理体系见图1,其中各个环节相辅相成,能够有效代替传统的手工计费,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地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从而提升电能计量管理的效率。

图1 常见的电能计量智能化管理体系

(四)完善人才管理模式

人在电能计量管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能计量管理的开展。电力企业要结合电能计量管理的创新方向,增加岗位落实好高质量人才引进,同时针对老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培训要点要放置在技能升级方面,使其掌握当前的新型技术体系,了解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方式,有效提升电能计量管理的效率。除此之外,新的电能计量管理方法对于人员的综合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例如人际交往能力、先进管理理念、概念理解能力、专业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协同合作能力等。打造多功能岗位以及综合性岗位,是应对电能计量管理创新的主要策略,也是对人员团队提出的新要求。

(五)落实好电能计量网关及计量系统的优化管理

为了进一步确保电能计量系统本身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可以结合实际需求快速地进行数据获取以及处理,必须打造稳定的自动控制体系以及智能检测体系,这样才能够及时发现电能计量系统以及计量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例如可以结合PLC自动控制系统打造智能故障检测体系以及监控体系,利用信息技术以及遥感设备,及时地获取整体系统以及设备本身的运行状态与实际的标准参数进行对比,若出现参数不符以及运行状态不稳定等情况,要及时通过警报系统以及人机交互界面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实地维修和检查。除此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电量网关对电能计量装置的要求。首先针对电能表来讲,有功功率表的准确度需要大于等于0.5级,无功功率表的准确度需要大于等于2.0级;为了随时反映整体系统的边际供电成本,具必须具备实时计价功能;要设置送受双面潮流关口,具备双向计量功能保证数据传输性能稳定。针对电压互感器以及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来讲,必须使用专用二次绕组,不得和保护、远动设备以及测量设备共用。电量关口的电能计量系统必须要进行全网的统一配置,设置电能计量柜,部分发电厂以及电力企业会设置双母线运行系统,为了确保其运行稳定,必须设置二次回路切换,配备统一的继电器屏,同时要具备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失压报警功能。

四、结束语

电能计量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够有效提升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质量,信息技术、制度体系、管理方案、人员培养等工作的全面落实,可以为电能计量管理提供完善的实现途径和保障,能够进一步强化电脑质量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从而进一步增强电力企业的社会服务职能以及业务服务质量,从而满足用户实际需求,也能够增强我国电力系统的稳定发展和创新力度。

猜你喜欢

电能计量电力企业
电力企业成本精益化管理提升研究
高速公路合同计量变更管理策略
澎湃电能 助力“四大攻坚”
计量生活之本
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措施和策略
电力企业管理的创新途径分析
闪电潮汐转化仪
可输出电能的椅子
第11讲 电能与电功率专题复习
新时期电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有效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