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高校党支部为载体的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价值意蕴、体系构建与优化路径*

2021-09-03李安然姜弘志侯璐瑶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体系理论人才

文/李安然 姜弘志 侯璐瑶(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一、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目标、价值与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要“及时回答时代之间、人民之间,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党的创新理论是党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结合中国实际状况进行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他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理论,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为立足点,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该理论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与剖析,还有对现实问题的理论分析和解决方案,更有对未来国内外形式的科学预判和战略分析[1]。

当下,多元文化遍布全球,我国主流文化受到挑战。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成果普及的过程。其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了解党的伟大成就,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凝聚力和引领力,使全体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高校是创新知识、先进科技与优秀人才聚集之地,其作为国家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建设好高校工作对于我国的人才培养有重要推进作用,也是我国宣传思想工作的关键步骤[2]。高校党支部是党联系高校师生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教育教学和服务管理的第一线,是党工作的战斗堡垒[3]。高校党支部对理论传播有着正向、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SWOT理论视阈下传播力要素分析

SWOT分析法是由美国战略专家韦里克提出的一种企业内部分析法,该方法由于客观、全面、可视化、易于操作等特点被广泛应用。本文通过调查列举出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依照矩阵形式排列,运用系统分析思想,对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进行分析,对各因素进行系统整合和匹配,制定出合适的战略并给出优化路径[4]。

以高校党支部作为载体,通过广泛问卷调研和实地走访,对当前党的创新理论在高校党支部传播情况进行SWOT分析,准确掌握当前传播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优化传播体系提供重要借鉴与参考,如表1所示。

三、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体系构建—基于“传播流”研究理论

为了进一步优化理论传播体系格局,本文从党的创新理论在高校党支部中的实际传播环境出发,通过结合“传播流”研究理论,以党的创新理论在高校党支部传播过程中的影响流为线索,构建 “三位一体”的理论传播创新体系,以促进传播机制不断优化与完善,有效提升党的创新理论在党支部的传播效果。

(一)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体系构建依据——基于“传播流”研究理论

现流行的传播流理论由美国农村社会学家罗杰斯提出,并由中国学者进一步完善而来,将大众传媒的信息传递过程进行拟物化处理,使信息作为一种“流”,经过特定的传播环节,最终传向信息受众。传播流内容可根据功能分为“信息流”“影响流”以及“噪音流”。“信息流”是指信息本身经过筛选、收集、传递等过程;“影响流”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受到中间环节作用而产生的影响与改变;“噪音流”是指对信息完整传播起干扰作用,造成不良影响的信息。综上所述,传播流理论为党在高校党支部中有效传播创新理论指导方向:控制信息流、引导影响流、消除噪音流[5]。

(二)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体系指标设计

基于传播流理论,结合高校党支部建设实际情况,厘清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流程,以“控制信息流、引导影响流、消除噪音流”为思路,构建以党支部为载体的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创新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创新体系

对党的创新理论在高校党组织的传播体系下分设三个一级指标 “控制信息流”“引导影响流”“消除噪音流”。其中“控制信息流”旨在让信息完整、真实传达到受众,可以分为两部分,即控制信息的内容正确和控制信息的完整传播,在下设 “及时传递最新理论内容”“严格审核相关发布内容”“巩固发展报纸电视等传统大众传媒”“积极拓展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媒介”“开展交流会支部会议等线下交流”“组织相关实践活动”等六个二级指标。“引导影响流”是为了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舆论导向,并对一系列的信息组成进行价值判断,对权威意见、争论意见、错误意见进行分类和分别处理。因此,在其下设有“树立传播媒体公信力和可信度”“加强舆论监控与管理”“建立信息监督机制”“弘扬正确价值观”“消除错误言论思想”“及时回应群众反馈和建议”“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等七个二级指标。“消除噪音流”即去除信息传递中产生的干扰要素,其表现为谣言、负面评论等。对于这些“噪音”要从“事实”“价值”两方面来处理,还原事情真相,倡导主流价值观。其设有“健全信息披露机制”“及时澄清与回应负面信息”“热点问题的引导与评论”“严肃处理造谣传谣违法犯罪行为”等四个二级指标。

四、党的创新理论对外传播力提升策略研究

(一)加强团队建设,健全多专多能型人才体系

在全媒体视域下,优秀的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素质,还要有一定的全媒体素质水平并对媒体传播有着明锐的嗅觉。所以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应该是既懂党的创新理论又具有较高媒体传播学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首先,要不拘一格降人才。高校应主动吸纳多专多能型人才,提升团队综合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完善和创新多专多能型人才引进机制。高校党支部成员普遍拥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党性修养,并且高校媒体传播资源相对丰富,在理论素养和媒体传播知识方面的提升可以通过定期举办讲座、培训班、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实现。其后,要制定科学、公平的人才管理机制和复合多样的人才激励机制,用规范、人性的人才管理体系和完备、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保护和激发人才的创造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

(二)推动媒体融合,打造全方面立体传播体系

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显著提高和进步,使新媒体逐渐成为主要传播媒介,多媒体融合矩阵建设愈发重要。在融媒体时代,要继续巩固维护传统大众传媒的优势地位,同时注重新媒介的拓展。当前问答平台、视频平台、咨询平台、社交平台等是人们主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因此,应基于这些优质的传播平台推出与党的创新理论相关的人民喜闻乐见的图画、H5、视频等新媒体作品,打造党的创新理论特色品牌,通过大数据分析推送到用户。统筹规划多媒体渠道,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过程中,各媒体渠道要做到充分发挥自我优势的同时联调联动、互联互动。各媒体渠道可以在内容、人才、设备、技术等方面形成资源共享,实现党的创新理论能够迅速、同时、全方位地传递到不同的用户。高校媒体平台丰富,既有传统的报纸、广播,也有微信、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媒介。高校党支部要合理运用现有的媒体平台,制作如微党课等特色媒体作品,打造党支部品牌,多渠道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三)注重语言运用,构建通俗易懂的话语体系

语言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所以运用能够让受众更好地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的语言表达就至关重要。抽象的理论和深奥晦涩的语言会增加人民群众的理解难度并减少认同感。因而,应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前提下将严谨规范的党的创新理论转化成贴近人民生活的语言,让党的创新理论变得简洁明了、生动形象,如习近平总书记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金言金句。可以运用叙事化的逻辑,用故事阐释理论,让党的创新理论也带有“人情味”且“接地气”。同时,这也要求在理论传播过程中要和“热词热句”联动,打造朗朗上口的“新词新句”,创造出能够准确表达理论导向的新话术体系。

五、结语

高校师生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生力军,高校党支部是党组织建设的桥头堡、主阵地,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负有重要责任与使命。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准确把握理论传播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根据传播流理论,构建以高校党支部为载体的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党的创新理论在教育教学质量与传播广度中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体系理论人才
人才云
坚持理论创新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毛遂自荐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