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线法套索固定冈上肌腱关节侧部分撕裂△

2021-09-02陈孙裕肖展豪王建坤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年16期
关键词:套索冈上滑囊

陈孙裕,肖展豪,王建坤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运动损伤科,福建福州 350007)

肩袖损伤是临床的常见病,目前大多数治疗及研究主要集中于肩袖全层撕裂方面,而肩袖部分损伤常常被忽视,对其治疗也存在争议。肩袖部分撕裂分为关节侧、滑囊侧和肌腱内撕裂,而关节侧撕裂更为常见,发生率约为滑囊侧的2~3倍[1,2]。肩袖部分撕裂的患者在普通人群中占比为13%~32%,随着年龄增大,比例逐渐增高,并非所有肩袖部分损伤的患者都需手术治疗,但随着时间推移,11.7%的患者需要行手术修复[3]。最初对于肩袖关节侧撕裂,采取转全层撕裂后再进行修补,随着关节镜技术的进步,目前更多的学者采用原位修复技术修补关节侧部分撕裂[4~6]。本研究为了完整保留滑囊侧肩袖组织,自2016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冈上肌腱关节侧部分撕裂患者25例,采用穿线法套索固定修补损伤的肩袖,现将技术方法与初步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1 手术技术

1.1 术前准备

术前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患肩关节行核磁共振检查(图1a),以确保每个患者明确诊断为冈上肌腱关节侧部分撕裂。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1.2 麻醉和体位

采用侧卧位,手术均在全麻气管插管及臂丛联合麻醉下进行,麻醉成功后,常规消毒铺巾,肩关节外展 45°,前屈 15°牵引。

1.3 手术操作

建立肩关节前、后及前外侧入路,探查肩盂关节及肩峰下间隙,可见冈上肌腱关节侧部分撕裂(图1b),采用射频刀及刨削刀清理修整损伤组织,探钩评估冈上肌腱撕裂厚度是否>50%。进入肩峰下间隙,清理肩峰下滑囊,若有肩峰撞击,适度肩峰成形,进一步检查肩袖滑囊侧的完整性(图1c)。关节镜于后侧入路进入盂肱关节内观察,腰穿针通过前外侧入路定位,经冈上肌腱滑囊侧表面穿过关节侧撕裂部分近侧端两侧,引线经腰穿针穿出(图1d),前方入路拉出,将高强度线引入,形成套索,同法,腰穿针穿出关节侧撕裂部的远侧端两侧,线尾分别穿出冈上肌腱滑囊侧。将关节镜经后侧入路进入肩峰下间隙观察,用过线器将线尾经套索内拉出(图1e),牵拉后,采用外排锚钉将高强度线固定于肱骨大结节,再次探查盂肱关节,见冈上肌腱断端贴近足印区(图1f),套索固定示意图见图1g。

1.4 术后处理

术后患肢外展护具悬吊固定,术后第1 d开始被动前屈、外展及内外旋活动,5次一组,每天2组,活动后冰敷10 min。术后1个月拆除肩关节外展护具,逐渐加大肩关节活动范围至正常,并开始肌肉力量训练。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2016年3月~2018年10月,共收治冈上肌腱关节侧部分撕裂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45~62 岁,平均(53.21±8.43)岁。病程 6~12 个月,平均(8.32±2.87)个月。所有患者均有患侧肩关节疼痛、无力等临床表现,经肩关节MR检查,关节镜确诊为冈上肌腱关节侧Ellman III级撕裂。所有患者经3个月以上的保守治疗。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2.2 初步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12±0.24)h。术中出血量(7.35±1.57)ml,住院时间(4.15±1.21)d。术后未出现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73±3.47)个月。肩关节VAS评分由术前(5.43±1.21)分显著减少至末次随访的(1.15±0.83)分(P<0.001);ASES肩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51.64±6.47)分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的(89.32±5.27)分(P<0.001);UCLA评分由术前(17.83±3.56)分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32.31±1.45)分(P<0.001)。所有患者肩关节功能显著改善,无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均复查肩关节核磁共振,见冈上肌腱关节侧与肱骨贴合,连续性完整(图1h)。

图1 患者,女,56岁,右肩冈上肌腱关节侧部分撕裂,采用穿线套索固定冈上肌腱关节侧部分撕裂 1a:术前患侧肩关节MR显示冈上肌腱关节侧部分撕裂 1b:关节镜下见冈上肌腱关节侧部分撕裂 1c:冈上肌腱滑囊侧完整 1d:腰穿针经滑囊侧穿过关节侧撕裂处近端,并引线 1e:将高强度线引出,并从滑囊侧穿出,形成套索 1f:固定修复后,关节镜下所见修复的冈上肌腱关节侧 1g:穿线套索固定示意图 1h:术后随访时MR示冈上肌腱连续性完好

3 讨 论

冈上肌腱部分损伤发生肌腱回缩、肌肉脂肪浸润、肌肉萎缩风险较低,大多数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对肌腱损伤深度>50%以上,容易延伸为全层撕裂,大多数学者倾向于手术干预治疗[7~9]。目前肩袖部分撕裂的缝合方法有原位修复和全层缝合。原位修复是通过穿刺定位,经肌腱拧入锚钉,保留肌腱残端,早期即可承受更强的应力负荷,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10,11]。全层缝合法是通过清理损伤的肌腱残端,暴露骨床,进行标准的肌腱缝合,容易被大多数医生掌握[12]。Jordan[13]认为原位修复技术在早期出现更为明显的疼痛和活动受限,虽然两者最终都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从长期结果来看,原位修复技术并无优越性,其早期疼痛的原因可能与术中多次穿刺肌腱导致一定程度损伤有关[14]。

本组病例采用穿线套索固定法是一种改良的原位修复技术,通过临床随访观察,获得了满意的早期效果。常规的原位修复,需要在损伤处拧入1~2枚锚钉,锚钉拧入时需经过完整的冈上肌腱滑囊侧,会造成一定程度损伤。而穿线套索牵拉法无需置入内排锚钉,未损伤冈上肌腱的滑囊侧,通过套环线的牵拉,维持肌腱张力,并下压肌腱与肱骨头紧密接触,防止肌腱撕裂的进一步扩大。对于骨质疏松患者而言,拧入外排锚钉有松脱的可能性,而导致固定失效,建议行全层清创,内排锚钉缝合后,在肱骨大结节远端近皮质处拧入直径较大的外排锚钉加强固定。

虽然原位修复技术在生物力学方面更具有优势,但临床文献报道,早期出现关节活动受限,因而进一步探索新的穿肌腱技术可能是未来研究的方向,本研究不足之处:(1)未进行生物力学的相关研究;(2)随访时间尚短,无法评估是否出现再撕裂的可能性;(3)样本量较少,还需大样本的随访研究。

猜你喜欢

套索冈上滑囊
MRI定量对冈上肌肌腱损伤的判定价值
冈上肌体积重建与定量分析对冈上肌撕裂术后肩关节外展功能的预测价值
天天跑步? 小心『鹅足滑囊炎』找上门!
肩关节镜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套索肽替代抗生素应用的研究进展
套索肽
——一种可供多肽类药物设计和改造的多功能载体
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教学分析
浅议常见PS抠图方法
超声在围髋关节相关滑囊炎诊断中的价值
滑囊炎一般无需抽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