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楮墨气韵璨目再造国宝精品

2021-09-02姚欣

新阅读 2021年9期
关键词:四书刻本中庸

姚欣

《宋本大学章句》一书,根据国家图书馆藏宋淳祐十二年(1252)当涂郡斋刻本原大影印,半页八行,行十五字,白口,左右双边,线装一函一册,由线装书局出版(2021年3月)。

《大学》这篇文献,本来和《中庸》一样是收在《礼记》里的,《礼记》是西汉时期礼学家戴圣汇集前贤的著作编纂而成的一本礼书,里面的篇章成书年代不一,也非出于一家。《大学》这篇的制作时代,诸家说法不一,从战国到秦汉的都有,王锷先生在总结各家说之后,又经过考证认为该篇“应该是战国前期的作品”,这个看法是南宋大儒朱熹的观点,而朱熹又恰恰是“四书”的编纂者。

《大学》篇章:名家、帝王推崇

公元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为了实现其“临雍讲学”的夙愿,下令修建辟雍,派时任工部尚书的刘墉主办此事,于次年完工。到了1785年(乾隆五十年),为了庆祝登基五十年,乾隆皇帝亲自“临新建辟雍,行讲学礼”,在北京国子监辟雍大殿举行了首次“临雍讲学”,此次活动声势浩大,盛况空前。在这次讲学中,主讲了两种书:满、汉大学士伍弥泰、蔡新面西而坐,讲《大学》;国子监满、汉祭酒觉罗吉善、邹奕孝面东而坐,讲《易经》。每讲一段,乾隆都亲阐书意、解经意,称“宣御论”。为什么要特别讲《大学》和《周易》呢?因为《大学》为“四书”之首,《周易》是“群经之首”, 特别是“四书”,是自宋代以来备受重视的经典文献,是科举考试必考的内容,其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学》《中庸》只是《礼记》中的两篇,虽然《礼记》被列为经书,可这两篇并不为人所重视。到唐代的时候,皇室贵族崇尚佛法,使佛学空前兴盛,远远超过中华本土的传统文化。一些注重传统思想的学者则反对佛法,推崇道统,于是开始关注《大学》和《中庸》,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韩愈和李翱。韩愈作《原道》篇,态度鲜明地弘扬儒道,指斥佛法,其中就引用了《大学》里的文字:“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所以清代学者全祖望就指出:“自秦汉以来,《大学》《中庸》杂入《礼记》之中,千有余年无人得其藩篱,而首见及之者,韩、李也。退之(韩愈)作《原道》,实阐正心诚意之旨,以推本于《大学》。而习之(李翱)论《复性》,则专以羽翼《中庸》。”

经过韩愈等人的推崇,《大学》《中庸》引起了儒学家们的重视,到了北宋,司马光著有《大学广义》和《中庸广义》各一卷,影响甚广,将《大学》作为儒家经典加以研究。以后由于程颢、程颐(“二程”)兄弟的倡导,《大学》《中庸》更加受到重视。他们对《大学》《中庸》进行了各种详细的讲解和论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了南宋的朱熹,他亲编了《二程遗书》和《二程外书》,大力推崇“二程”的学说,还给《大学》《中庸》作了“章句”,其中多引用“二程”之说,又给《论语》《孟子》作了“集注”,把四种合编在一起,称为《四书章句集注》,这也是“四书”这个名称的由来。朱熹注释的《四书》,广泛地收集前人的注解,参以己意,解说简洁详明,理义完备,合于世用;同时南宋时“程朱理学”在学界影响越来越大,地位日益上升,几乎成了儒学界的主流。在朱熹去世后,南宋朝廷便将他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颁行天下,从此盛行起来。到元代延祐年间(1314—1320)恢复科举考试,把出题范围限定在《四书章句集注》之内;明、清沿袭元制,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也都出自朱熹注释的《四书》——从南宋开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不仅是儒学经典,还是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

当涂郡斋刻本《大学》的历史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四书章句集注》的各种刻本和抄本数不胜数。据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副研究馆员徐德明先生统计,仅朱熹生前,该书就有宝婺本、靖江本与成都本、南康本、庆元本等刻本,其他宋代的本子有当涂郡斋本、复宋淳祐本(影宋本)、邓氏群碧楼藏残宋本、咸淳本、兴国本等,至于元、明、清各种官刻、家刻本(包括日本刻本)就更多了。大家都知道在诸本中以宋刻本为最善,而诸宋刻本中首称当涂郡斋刻本,徐先生认为,当涂郡斋本是朱熹晚年修订的一个定本,精校精刻,字大行疏,宋刻宋印,现存最早,错误最少。

当涂郡斋本《四书章句集注》原书板框高25厘米,宽17.5厘米,半页八行,行十五字,白口,左右双边。书后镌有淳祐十二年(1252)金华马光祖刻书跋,跋中介绍了此版曾迭经修补重印。淳祐十二年,金华马光祖于当涂郡斋修补嘉定十年(1218)吴柔胜所刻《论》《孟》章句集注的旧板,并全部补刻了《大学章句》和《中庸章句》,是所有宋刻本中的最精善者。

由于历史流传的曲折,精善的宋刻本世人却难得一见,主要是到了清代,海内只存一部,一直被密藏在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瞿氏铁琴铜剑楼内。铁琴铜剑楼始建于清朝乾隆末年,由常熟古里籍人氏瞿绍基所建,与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归安陆氏“皕宋楼”、钱塘丁氏“八千卷楼”齐名,合称“近代四大藏书楼”, 藏书历经二百多年,传承五世, 以藏书质量高、数量多而著称于世。

抗战爆发后,铁琴铜剑楼遭遇了最大的危难,在敌机轰炸之下,瞿氏旧宅悉数被摧毁,或许是苍天眷顾,藏书楼得以幸存,而日本人也觊觎其中的藏书,曾经打算像买下皕宋楼藏书一样买下铁琴铜剑楼的藏书,被瞿氏第四代传人瞿启甲拒绝。此后瞿氏家人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分散转移藏书,为中华保存下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虽然说“弱国无文物”,瞿氏却靠着充满热血的民族气节和对中华文化深入骨髓的热爱,保存下了这批图书文物,使之避免流失海外。

新中国成立后,瞿氏第五代传人瞿济苍、瞿旭初、瞿凤起兄弟,遵从父亲“书勿分散,不能守则归之公”的遗嘱,把铁琴铜剑楼的藏书和文物分别捐赠给了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常熟市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常熟博物馆,其中当涂郡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就是捐赠给北京图书馆的595种(4000多册)藏书之一,到现在可以确定已是海内外孤品,可谓是国宝级的古籍版本了。

《宋本大学章句》影印出版的意義

那么,为什么要影印出版当涂郡斋刻本的《大学章句》呢?

首先是时代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在此思想指引下,读古书、学习传统文化掀起热潮,国学再度成为知识热点,其中《大学》的部分章节被选入小学校本课程教材。但是,学生们在诵读经典的时候,面对简体横排的教材,无法领略繁体竖排古书的枣锓梨刻之气韵,楮纸松墨之华美。现在影印该版本的《大学章句》,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本良好的教材,也是一件精美的教具,可以具体地了解古书的形制面貌以及我国传统书籍的历史。

其次,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这个版本的《四书章句集注》是宋版书中错误最少、最为精善者,可以校勘其他版本的异同和错误。比如明代以来流传最广的是司礼监本《四书章句集注》(监本),徐德明先生指出监本与当涂郡斋本的差距很大,比如当涂郡斋刻本第三页下:“欲其一于善而无自欺也”,监本作“欲其必自慊而无自欺也”,可见一斑。

最后,具有收藏价值。此宋刻本固为孤品,世间罕见,是国宝级古本。此次影印出版,据原刻本全彩高仿真技术,原大尺寸影印,为线装形式,一函一册,就是尽量保存该书原貌,正如陈红彦先生在《出版说明》所言:“宋本之楮墨古茂、字画精严、气质醇穆表现无遗。”同时书上所钤“虞山瞿绍基藏书之印”“菰里瞿镛”“铁琴铜剑楼”诸印均予以保留,以见此书之收藏历史。书函的设计考究,美轮美奂,印刷精良,无论是个人收藏还是作为馈赠礼品,都是最佳选择。

作者系中国线装书局编辑部副主任

猜你喜欢

四书刻本中庸
和刻本《事林廣記》中所見宋詞——《全宋詞》未收《迎仙客》詞六首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密韵楼藏元刻本《南丰先生元丰类稿》版本关系初探
人的伟大
中庸自明
古人做书为什么不加页码
当代人如何读“四书”
陈澔对《礼记》的诠释特色
先秦儒家经典中关于“诚”的论述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