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缬沙坦联合特拉唑嗪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应用效果

2021-08-31严承泽谢日升黄祖坚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特拉缬沙坦动脉

严承泽 谢日升 黄祖坚

顽固性高血压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高血压病症,主要是指患者血压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中,即使通过3种及以上治疗药物干预,同时改变原有不良生活习惯,患者血压也不见改善的状况[1]。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患者往往预后不理想,血压控制难以达标,患者往往会因为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难以治愈[2]。顽固性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致使高血压疾病发生率逐年升高,且血压控制不理想,极易诱发心衰、心肌梗死或脑死亡等,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寻找安全高效的干预手段尤为重要[3]。现临床多选用缬沙坦予以治疗,该药作为血管紧张素抑制类药剂,可对各类高血压发挥较好效果。特拉唑嗪片属于广谱α1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调节舒张压水平,临床用来控制疾病症状[4]。为探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将对患者应用缬沙坦联合特拉唑嗪治疗,探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78例,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开展本研究,(1)纳入标准:①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询问病史,结合其临床症状,确诊为顽固性高血压[5];②无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及血液循环障碍。(2)排除标准:①治疗依从性差;②对本研究所涉及的治疗药物存在禁忌;③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④恶性肿瘤;⑤存在全身性炎症感染。依据用药方案的差异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39例,其中男22例,女17例;患者年龄41~74岁,平均(57.5±2.0)岁;高血压病程为7~21年,平均(14.1±2.3)年。研究组患者39例,其中男23例,女16例;患者年龄40~73岁,平均(57.4±2.1)岁;高血压病程8~20年,平均(14.7±2.6)年。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家属表示悉知,并在同意书上签字,此次研究通过了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先检测血压值,给予常规治疗方案降压,如应用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噻嗪类利尿剂等治疗[6-7]。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缬沙坦[名称:缬沙坦胶囊(霡欣),规格:80 mg/粒,生产企业:北京恩泽嘉事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485]治疗,口服给药,2粒/d,1次/d[8]。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缬沙坦联合特拉唑嗪[名称:盐酸特拉唑嗪胶囊,规格:1 mg,生产企业:世贸天阶制药(江苏)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223]治疗,其中缬沙坦胶囊给药方法及剂量同对照组。特拉唑嗪口服给药,l mg/次,2次/d,服用3 d后进行血压测量,若血压无明显降低,可追加至2 mg/d,待血压值下降至160/90 mm Hg以下,可停止用药。

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后进行相关指标检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4周后)临床治疗效果,参照《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患者的舒张压下降不少于20 mm Hg或收缩压降低30 mm Hg以上,且机体血压值处于正常水平;有效:舒张压下降水平为10~19 mm Hg,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无效:经治疗患者的血压值均未达到以上水平,临床症状指征无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在药物干预前及干预后分别对患者血压水平进行检测。在上午9:00-10:00通过水银柱式血压仪对患者的右侧肱动脉检测血压值,对患者血压检测三次,取平均值,由同一位医师用坐位测量法测量。(3)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管内皮功能(FMD)及肱动脉直径水平,通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美国,型号:GE 730)对肱动脉内径进行测量,并计算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4)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咳嗽、心率加快、头痛、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状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干预前后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2.2 血压水平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压水平均改善,研究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水平对比 [mm Hg,(±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水平对比 [mm Hg,(±s)]

组别 收缩压舒张压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对照组(n=39) 159.84±15.12 134.56±7.58 12.245 <0.05 96.14±8.47 88.97±4.26 12.584 <0.05研究组(n=39) 158.87±15.19 118.14±11.00 13.251 <0.05 96.20±8.52 75.41±3.62 13.226 <0.05 t值 1.422 17.527 1.015 15.587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血管内皮功能及肱动脉直径水平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FMD及肱动脉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改善,研究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肱动脉直径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及肱动脉直径水平对比 (±s)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及肱动脉直径水平对比 (±s)

组别 FMD(%)肱动脉直径(mm)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对照组(n=39) 3.89±0.56 4.26±0.32 11.487 <0.05 3.52±0.55 5.46±0.47 11.152 <0.05研究组(n=39) 3.88±0.55 7.88±0.64 12.625 <0.05 3.51±0.52 8.75±0.53 12.658 <0.05 t值 1.034 14.501 1.106 14.020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咳嗽、心率加快、头痛、直立性低血压的总发生率为20.5%,对照组总发生率为2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方的变化,加之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导致我国高血压概率持续升高,该病已成为脑卒中、心血管疾病等的重要因素,在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9]。随着疾病病程增加,及用药不当,导致部分患者病情进展为顽固性高血压[10]。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十分棘手,不但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还易引起脑、肾、心等损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积极控制血压水平,是治疗的重要前提[11]。

对于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缬沙坦联合特拉唑嗪治,均发挥积极重要作用,两者均能可实现降压效果。缬沙坦为临床较为常见的辅助降压药物,在临床中属于特异性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发挥的药理作用是使血管紧张素与Ⅰ型受体(AT1)的结合过程受阻,对醛固酮的释放进行有效抑制,实现降低血管活性,促进血管舒张的作用,且在治疗过不受到限制,不会影响患者心率,但其单用治疗效果不甚理想[12]。

特拉唑嗪作为选择性肾上腺素α1受体阻断剂,不但可对去甲肾上腺素(NA)诱发的动脉、静脉管收缩发挥对抗效果,还能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阻力降低,且不会引发反心率射性加快,显著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尤其对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发挥改善作用[13]。此外特拉唑嗪不会对机体糖分代谢产生影响,还可使胰岛素的敏感性得到改善,发挥改善血脂的作用[14]。

相关研究实验发现,特拉唑嗪具有较长的半衰期,时长可至12 h,经口服给药后,可实现促进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平稳降低血压水平,且每日仅需口服1次即可,利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可实现平稳降压[15]。相关学者指出,特拉唑嗪不但可实现有效降血压,还可使存在心力衰竭的患者的心功能提升,降低心脏回血量,减轻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因为此药物具有显著的降压功效,所以临床建议初始治疗应以小剂量服用,治疗中依据患者病情增加给药剂量,直至患者血压值恢复[16]。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压水平均改善,研究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研究组治疗方案对提升临床疗效、有效调节血压水平的积极作用。

内皮细胞所分泌的活性物质能对心血管功能进行调节,由于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受损,是指血管的扩张作用降低,使血压升高。本研究中,药物干预前两组患者FMD及肱动脉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改善,研究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肱动脉直径大于对照组(P<0.05),表明研究组联合方案对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肱动脉直径水平的积极作用。分析原因可能是研究组联合方案应用药物能发挥拮抗血管紧张素受体,在机体内发挥拮抗血管紧张素效应,促进血管扩张,同时抑制机体释放醛固酮,使患者心功能进一步改善,使高血压状态缓解[17]。此外特拉唑嗪药物半衰期长,可在体内血药浓度长期稳定,不会影响机体干扰素的分泌释放,与缬沙坦联合应用,更利于发挥降压作用。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咳嗽、心率加快、头痛、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5%,对照组总发生率为23.1%,两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显著的药物不良反应,研究组不会因联合用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对联合治疗方案的药物耐受性良好,药物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施以缬沙坦联合特拉唑嗪方案治疗,可促进临床疗效提升,并能有效调节血压水平,还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肱动脉直径,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特拉缬沙坦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特拉法尔加海战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特拉扬漫游大海
特拉维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