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价值

2021-08-31刘建营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诊断率定性影像学

刘建营

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FNH)是肝脏良性病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发病约为0.9%,占全部肝脏原发肿瘤的8%左右,在肝脏良性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血管瘤。FNH发生的详细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有研究显示,其可能与炎症、创伤或局部的血管畸形导致的肝脏异常增生等因素有关[1]。也有研究显示,其与雌激素的代谢异常有关[2]。但是可以肯定的是,FNH是肝脏的良性病变,大多数不需要外科治疗,如果定性诊断明确,长期随访是较为安全的方法。因此对FNH的定性诊断尤为重要。目前肝组织穿刺病检是FNH定性诊断最为可靠的方法,但是组织穿刺活检是有创检查,接受度低,而且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影像学评估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CT及MRI是肝脏检查最常用的方法[3-4]。本文就MRI动态增强扫描及CT动态增强扫描对FNH定性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1月-2020年4月42例FNH患者影像学资料,其中女31例,男11例;年龄23~59岁,平均(44.7±6.2)岁。纳入标准:(1)FNH经肝组织穿刺病理活检诊断明确;(2)患者病理及MRI、CT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既往有肝脏手术史;(2)合并肝炎等慢性肝病病史;(3)合并代谢性疾病病史。

1.2 方法

1.2.1 MRI动态增强扫描 患者均为空腹状态下行MRI检查,检查仪器为美国西门子公司HD750型3.0T磁共振仪,检查前进行讲解指导,以便患者能够屏气呼吸配合,患者仰卧位扫描,扫描范围自膈顶至右肾中极平面,扫描参数设置:轴位呼吸触发、FSET2抑制序列,重复时间(TR)为2~3个呼吸周期,回波时间(TE)设定为80 ms,层厚6 mm,层间距1.5 mm,视野(FOV)设定为40 cm×30 cm,矩阵设定为320×224,激励次数(NEX)设定为2.0。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像成像(SE-EPI)扩散加权成像(DWI),TR设定为5 000 ms,TE设定为75.40 ms,层间距及层厚同前,矩设定为128×128,FOV设定为40 cm×40 cm,NEX设定为8。动态增强扫描,造影对比剂为GD-DTPA(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射剂量15 ml,注射速率为2.0 ml/s,注射造影剂后注射适量生理盐水冲洗,造影剂注射后15、60、90 s分别进行扫描,参数TE设置为2.30 ms,TR设置为5.14 ms,FOV设置为40 cm×36 cm,层间距设置为2.50 mm,层厚设置为5 mm,矩阵设置为288×192。扫描完成后数据输入后工作站,选择肝脏期数据进行成像,获取影像。

1.2.2 CT动态增强扫描 CT扫描采用美国西门子High Speed Advantage型64排螺旋CT机,患者均在空腹状态下进行扫描,患者取仰卧位,抱头,扫描范围自膈顶至右肾中极平面,扫描参数设置:电压120 kV,电流250 mA,层厚5 mm,平扫后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造影剂为碘海醇(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经肘前静脉高压注射器团注,注射速率为4.0 ml/s,增强对比剂注射完毕后20、60、180 s进行扫描,数据输入后工作站获取图像。

工作站获取图像后由影像诊断医师(副高级)进行图像分析及诊断,诊断意见不一致时集体阅片进行诊断。

1.3 观察指标

观察MRI动态增强扫描及CT动态增强扫描FNH影像学特点。比较MRI动态增强扫描及CT动态增强扫描对FNH的诊断价值。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动态增强扫描FNH影像学特点

FNH在MRI动态增强扫描上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晰病灶,T1WI稍低(25/42,59.5%)或等信号(17/42,40.5%),肿块内可见放射状或星芒状低信号(38/42,90.5%);T2WI稍高(19/42,45.2%)或等信号,肿块内可见放射状或星芒状高信号(38/42,90.5%)。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动脉期(31/42,73.8%)或门脉期均匀强化(11/42,26.2%),肿物中间可见放射状或星芒状无强化区域(39/42,92.9%),见图1。

图1 MRI动态增强扫描FNH影像学特点

2.2 CT动态增强扫描FNH影像学特点

CT平扫可见边界清晰低密度灶(32/42,76.2%)或等密度灶(10/42,23.8%),中心或可见更低密度区(20/42,47.6%);增强扫描部分病灶动脉期可见均匀强化(36/42,85.7%),部分病灶静脉期可见均匀强化(6/42,14.3%),在增强扫描时,部分病灶中间可见星芒状或放射状无强化区域(33/42,78.6%),见图2。

图2 CT动态增强扫描FNH影像学特点

2.3 MRI与CT动态增强扫描对FNH的定性诊断价值

42例患者增强MRI定性诊断39例,诊断率为92.9%,CT动态增强扫描定性诊断31例,诊断率为73.8%,MRI动态增强扫描对FNH的定性诊断率高于CT动态增强扫描(χ2=5.486,P=0.019)。

3 讨论

FNH是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FNH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先天性肝脏血管畸形、炎症、创伤等可能与FNH的发生有关。FNH的发病与性别有关,女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女性的发病率约为男性的8倍,而且服用避孕药能够增加FNH的发病风险,其可能与性激素的水平变化有关[1]。FNH并非真性肿瘤,对于无进展的FNH,可长期随访观察,并不需要外科治疗的介入,因此对于FNH能够明确的定性诊断至关重要。

MRI和CT均是肝脏等实质脏器最常用的检查方法。CT扫描由于普及早,而且扫描时间短,在临床应用更为广泛。在CT平扫上,FNH大多表现为低密度及等密度病灶,而在增强扫描上,病灶多表现为动脉期或静脉期的均匀强化,部分病灶可表现出中心区域的星芒状或放射状的无强化区域,是FNH内纤维瘢痕的特征性表现[5-7]。本研究显示,CT增强扫描上大约有78.6%的病灶出现上述特征性的变化。MRI对于实质脏器病变的检出或定性诊断更具有优势,MRI的成像原理与CT不同,其对组织的水肿、细胞水分子含量等更为敏感,尤其对肝脏病变的分辨上,具有更好的分辨能力[8]。既往研究认为,在MRI扫描上,T2WI病灶中心星芒状的高信号,病灶T1WI等信号或稍低信号,病灶在动脉期或门脉期能够获得均匀强化,中心区域的瘢痕无明显强化,而且病灶无假包膜征象是FNH的特征性改变[9-10]。中心区域的纤维瘢痕多在3 cm以上的病灶常见[11]。本研究显示,FNH在MRI扫描上T1WI稍低信号的发生率较高,在MRI平扫上大部分病灶可见到中心区域纤维瘢痕的特征性信号,而在增强扫描上,病灶均能获得均匀强化,其中在动脉期均匀强化更为常见,在增强扫描上,肿物中间可见放射状或星芒状无强化区域。在对两种物理检查的定性诊断率的分析发现,MRI动态增强扫描的定性诊断率明显高于增强CT,说明MRI动态增强扫描在FNH的定性诊断上更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MRI动态增强扫描FNH具有特征性的信号特点和影像学特征,对FNH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在FNH的定性诊断上更具有价值。

猜你喜欢

诊断率定性影像学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定性定量分析上的应用
分裂平衡问题的Levitin-Polyak适定性
基于UPLC-Q-Tof-MS/MS和HPLC的牙膏中叶绿素铜钠主要成分的定性与定量研究
带定性判断的计分投票制及其公理刻画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