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程化沟通方式用于母乳喂养护理干预中的效果观察

2021-08-31程亚平李丹妮侯荣商洛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陕西商洛726000

贵州医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流程化护患母乳喂养

程亚平 李丹妮 侯荣(商洛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陕西 商洛 726000)

国际上自20世纪70年代起母乳喂养率呈现全球下降趋势,逐渐波及到我国,近年来虽然母乳喂养率逐渐回升,但20世纪90年代我国各地区数据显示婴儿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普遍<60%,婴儿6个月<30%[1]。母乳是新生儿最天然、最理想的食物,不仅会为新生儿提供丰富营养,母乳中含有的抗体与免疫因子可提高新生儿免疫力,母乳是其他任何代乳品无法代替的,因此提高母乳喂养是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2]。本文旨在探讨流程化沟通方式用于母乳喂养护理干预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年龄21~33岁,平均(26.8±2.0)岁;孕周37~40周,平均(38.5±1.0)周;初产妇68例,经产妇32例;自然分娩产妇70例,剖宫产30例。对照组年龄20~34岁,平均(27.5±2.1)岁;孕周37~40周,平均(38.0±1.0)周;初产妇66例,经产妇34例;自然分娩产妇71例,剖宫产29例。纳入标准:均为足月单胎头位;产妇沟通能力良好;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被纳入组。排除标准:排除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排除母乳喂养禁忌证者;排除精神异常者;排除意识障碍者;排除视听功能障碍者;排除产后生命体征不稳定者。本研究已上报本单位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母乳喂养流程化沟通干预:(1)建立流程化沟通服务流程:护士提前列举护士与产妇沟通的所有场景,初步明确6个基本流程:①选择产妇喜欢的称谓,使用礼貌用语;②告知产妇“我是谁”;③告诉产妇“我来的原因,我将要做什么,需要配合的内容”;④主动询问产妇有无需要、担心什么,对护理服务有何种意见与建议;⑤及时针对产妇提出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反馈、双方保持柔和的沟通态度,避免起冲突,耐心解释,认知倾听;⑥有礼貌的离开。(2)2名护士组成1个沟通小组,小组成员自行在业余时间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录制视频后交由护士长查看,总结流程问题,最终对流程进行优化,确定为6个流程:①接触产妇前制定本次干预的护理目标,在确保产妇得到良好休息后,护士主动面带微笑与产妇接触,主动介绍自己的身份,礼貌询问产妇如何称呼;②进一步向产妇介绍自己的职称、擅长的护理领域;③告诉产妇自己会在后续时间内主要负责为产妇提供护理帮助与新生儿护理指导的工作,帮助产妇掌握更多、正确的护理方法,与产妇保持友好、自然的交流,取得产妇信任;④询问产妇存在的护理需求,评估需求是否合理,评估产妇对新生儿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询问产妇不愿意母乳喂养的原因,分析导致母乳喂养错误的原因;⑤合理回答产妇的疑问,评估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制定解决方案,对思想错误的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与思想诱导,促使产妇认识到自身角色与责任,强调母乳喂养的优势,告知母乳是最安全、理想的营养品,解释早期正确的吸吮可促进乳汁分泌;⑥指导产妇正确按摩乳房,尽早开奶,及时提供协助喂养,每次与产妇保持10 min左右的护患沟通,结束沟通后有礼貌的离开,每日重复6个流程,直至产妇出院。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评分[3]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4]。比较两组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占比。比较两组对护理质量的评分,采用自制护理质量评分表,项目包括服务态度、护患沟通、健康指导、母乳喂养教育,得分高表示产妇对护理质量评价高。

2 结 果

2.1母乳喂养自我效能 对照组干预前(45.94±7.80)分、干预后(47.16±6.03)分,观察组干预前(45.85±7.66)分、干预后(51.08±5.13)分。干预后,观察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t=7.829,P<0.05)。

2.2母乳喂养情况 对照组纯母乳喂养45例(45.00%)、混合喂养40例(40.00%)、人工喂养15例(15.00%),观察组纯母乳喂养79例(79.00%)、混合喂养18例(18.00%)、人工喂养3例(3.00%)。观察组纯母乳喂养占比高于对照组(χ2=24.533,P<0.05),混合喂养与人工喂养占比均低于对照组(χ2=11.753、8.791,P<0.05)。

2.3焦虑评分 对照组干预前(61.05±1.35)分、干预后(54.85±1.64)分,观察组干预前(61.28±1.40)分、干预后(49.21±1.01)分。干预后,两组焦虑评分均降低(t=29.188、69.918,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29.283,P<0.05)。

2.4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产妇对服务态度、护患沟通、健康指导、母乳喂养教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5.138、19.332、33.063、29.456,P<0.05)。见表1。

表1 两组对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流程化沟通方式是一种新型护患沟通方式,最早由美国医疗机构制定得出,是以流程为导向与患者进行沟通,包括接触、介绍、沟通、询问、回答、离开等步骤,通过以上流程循序渐进的完成护患沟通工作[5]。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纯母乳喂养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对服务态度、护患沟通、健康指导、母乳喂养教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发现,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护士执行护患沟通过程往往缺乏流程化特点,未明确规定沟通方式、时间,多由护士随意决定,导致护患沟通工作缺乏规范性特点,而观察组应用流程化沟通方式,通过6个基本流程、规定每次沟通时间等形式确保规范的护患沟通操作[6]。常规护理模式中护患沟通中未明确自我介绍、询问患者情况、健康教育等措施的实施先后顺序,部分工作经验缺乏的护士多存在沟通内容混乱、混乱信息交流顺序,护理目的多不明确,导致护士可能存在忘记沟通时间的不当行为,影响沟通效果[7]。流程化沟通方法具有明确的顺序,先主动做自我介绍,获得患者关注,再告知产妇来意,促使产妇了解护士的任务,护士了解产妇现存问题、护理需求、建议、意见等,完成护理评估工作后制定护理方案,再及时反馈产妇提出的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法,护士有意识的控制沟通时间,有礼貌的离开,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改善焦虑情绪。流程化沟通方式具有双向性交流特点,护士重视关注产妇信息反馈,护士多问多听,及时满足产妇身心的合理需求,提高护患沟通相关,准确传授产妇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提高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与护理质量[8]。

综上所述,产妇母乳喂养护理干预中应用流程化沟通方式可明显提高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与纯母乳喂养率,改善焦虑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流程化护患母乳喂养
护患沟通:妇科护理工作中具体应用探讨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半躺式母乳喂养法对产妇母乳喂养影响的meta分析
现代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及对策
“具化 瘦身 流程化”责任落实3步走
母乳喂养进社区
煤矿材料“超市”运营模式的具体应用和经济评价
职业教育教材开发与服务的研究
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检查分析
我的月子经:从纯母乳喂养到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