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下治疗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病理特征分析

2021-08-31刘萌芳陈怀金厦门市中医院妇科福建厦门361009

贵州医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宫腔镜良性内膜

刘萌芳 陈怀金(厦门市中医院妇科,福建 厦门 361009)

子宫异常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而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则是女性子宫内膜发生病理性改变的主要表现[1]。临床通常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最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诊断性刮宫术和宫腔镜手术两种。然为明确子宫异常出现的主要原因,给予患者更加准确有效的治疗,预防或遏制癌变的风险,对于其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取出组织仍需给予病理检查[2]。本文探讨对绝经后子宫异常出现患者采用宫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根据患者绝经时间和绝经年龄的不同分析其病理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75例。纳入标准[3]:阴道出血明显的出现症状,经宫颈涂片、血常规以及妇科检查排除输卵管、阴道以及卵巢的病变出血;患者自然绝经时长在1年以上;无手术治疗禁忌症,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4]: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或者全身感染性疾病;患有乳腺癌变病史;接受激素代替疗法1年以上;患有乳腺癌变病史。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9),对照组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4.05±4.51)岁,绝经时长1~28年、平均绝经时长(15.82±2.44)年,出血时间7 d~3年、平均出血时间(1.28±0.24)年;研究组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3.92±4.58)岁,绝经时长1~29年、平均绝经时长(15.79±2.51)年,出血时间5 d~3年、平均出血时间(1.29±0.2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项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通过。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诊断性刮宫术进行治疗:先给予患者B超检查确定子宫出血的位置、数目和大小,再选取合适型号的刮匙进行刮宫治疗。而研究组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首先给予患者一定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采用静脉麻醉的方式,协助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后选用5%葡萄糖溶液进行膨宫处理,压力值设定为10~20kPa,随后在宫腔镜的直视下缓慢向宫腔内缓慢插入宫颈管,扩展宫腔,明确出血情况,冲洗子宫腔。最后再借助宫腔镜对子宫内膜进行刮宫活检。两组刮宫所得病理组织均进行病理组织活检。根据绝经时长的不同将75例患者分为Ⅰ组(1~5年)、Ⅱ组(6~10年)、Ⅲ组(10~15年)、Ⅳ组(10~20年)和Ⅴ组(21年及以上);然后在根据患者年龄的不同将75例患者分为A组(49岁及以下)、B组(50~54岁)、C组(55~60岁)、D组(61~65岁)、E组(66~70岁)、F组(71~75岁)和G组(76岁及以上),对不同组别患者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情况,对比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和住院时长等指标间的差异;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病理组织活检结果,参考《第4版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组织学分类》[5]分析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对比不同年龄和不同绝经时长在病理类型方面的差异。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研究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对照组术后发生大出血2例,低钠血症、子宫穿孔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11.11%;研究组术后发生大出血、低钠血症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5.1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审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2.3病理诊断结果 75例患者中子宫良性病变(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宫颈息肉等)43例、占比57.33%,子宫内膜癌18例、占比24.00%,非器质性病变者(萎缩性、增生性、分泌性子宫内膜等)9例、占比12.00%,子宫内膜癌前病变5例、占比6.67%。

2.4年龄不同的病理类型比较 年龄不同的患者在子宫良性病变、子宫内膜癌、非器质性病变以及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发生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年龄不同的病理类型比较[n(%)]

2.5绝经时长不同的病理类型比较 绝经时长不同的患者在子宫良性病变、子宫内膜癌、非器质性病变以及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发生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绝经时长不同的病理类型比较[n(%)]

3 讨 论

现阶段,手术治疗是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治疗效果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结果发现,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长和住院时长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宫腔镜手术存在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在宫腔镜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膨宫介质扩张子宫腔,从而全面掌握其内部病灶情况,保障病灶组织切除的完整性[6]。而两组术后相近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一步证明,宫腔镜手术在治疗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方面的安全性。与此同时,本研究在对患者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时发现,75例患者中子宫良性病变的占比率最高,由此可见,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的病因与子宫良性病变密切相关。经研究表明[7],临床常见的良性病变包括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炎或增生;而子宫内膜癌、非器质性病变以及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均属恶性病变。在本研究中发现,年龄越大,绝经时间越长的患者在恶性病变方面的占比率较高,而年龄越小,绝经时间越短的患者则多为良性病变,不同的年龄段和绝经时长在良恶性病变的占比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推测其原因可能与卵巢功能有关。经研究发现[8],绝经后子宫出血好发于绝经1年后,该阶段的卵巢功能逐渐衰弱,雌激素分泌水平下降,从而导致子宫内膜也日益萎缩。在绝经的初期阶段,受少量雌激素作用的影响,子宫内膜多表现为增生性变化,而随着时间的延长,雌激素的支持作用减弱,内膜则会因脱落而引发出血症状,从而形成良性病变;但随着患者年龄增长,激素水平会进一步下降,子宫内膜会日益变薄,然后造成宫体缩小,此时出现的异常出血现象,则多由恶性病变所致。

综上所述,对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可以在保障患者安全性的基础上缩短住院时长,促进其早日恢复,其中子宫良性病变是诱发患者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的主要原因,但伴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和绝经时间的延长,子宫内膜癌成为诱发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的主要原因。

猜你喜欢

宫腔镜良性内膜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宫腔镜技术培训教学模式探讨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miR-145通过调控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OCT4的表达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机制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刨削系统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别大意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作用及预后分析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