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山春涧里的禅心:读王维《鸟鸣涧》

2021-08-30郑朝晖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宁谧王维香味

郑朝晖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小时候孜孜矻矻地背唐诗,有时候也未必是好事,因为顺口溜式的背诵,很难去咀嚼诗歌里深蕴的意趣。而偏偏我们小时候背的唐诗宋词又都是唐诗宋词里头一等一的好作品,有时候就这么无知无识,咿咿呀呀地背过,实在是有些暴殄天物的意思。年齿既增,阅历渐广,好些经历累积在心底里,有时候就会触碰到那些记忆中的诗句,用今天的心绪去理解那些曾经背过的诗句,丰厚的意思才渐渐显现出来——这当然也是那些诗句的妙处所在了,儿时有儿时的欢愉,如今有如今的意趣。夜晚投宿在湖边,遇到一个宁谧的夜晚,在清冽的空气里一立,心底里忽然浮现的就是王维的这几句诗了。

汉语的神奇之处就是不太注重语言的时态、语态,也不太注重语词之间关系的交代。比如“人闲桂花落”,其中人之闲与桂花之落之间究竟是何关系,诗人并不说明,这样的好处是读者的发挥余地就很大。比如人之闲与桂花之落可以是并列的关系,说了不想干的两件事;也可以是人因为“闲”而得见桂花之落;更可以是比喻的关系,人之闲就如桂花之落……意思可以有很多。至于说究竟是哪一個,大概只能说,你觉得是哪个,就是哪个吧。因为,在你的解释里看到的是你的世界与你的心思。

在万籁俱寂的夜里,一小朵米粒儿似的桂花从枝头飘落,仿佛一细条香味的曲线,而淡黄的花在月光里是银白的,但并不白得发光,只有一种老银器所发出的幽微的光泽而已,因为那种炫耀的光与沉静的气息是不相合的。桂花落下有没有声音?应该是有的,但这样的声音太响,只配久久在心底里回荡,心之外就了无声息了。因为落到地上,香味从碰触到地面的一瞬间就弥散开来,伴着月光,氤氲一片——一个人的心情也有气味吗?那带着桂花香味的寂寞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中国诗歌中的“闲”,是一种寂寞,但这种寂寞却不是无聊赖,而是一种以宁谧之心观照自身的审美,是没来由的寂寥与空阔,哲学家会说是一种对于生命本质的洞悉。不管怎样,王维用一阵桂花的香气开始了他诗性的歌咏。

人之寂寞在心,是一种感觉,但是在中国人的世界里,这种感觉却是能够坐实为一种世界的形态。天人相应,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既能在自然中照见自己,而自己的内心也能再造自然。比如眼前的“春山”,花枝春满,天心月圆,又怎么会“空”呢?其实,或满或空全在一心而已。说满,繁花缀枝,月华如水,还有陈香缭绕,色声香味触俱在;说空,万事烟云,落花流水,所有煊赫繁茂都有一个寥廓来做底子。尤其在静谧夜色之中,红尘纷扰一切远去,一个人只是对着一树春桂,山树花月一切不过让人更深地走进自己寂寥的内心,空阔得能听得见桂花落地的回声;但这样的空却又是充实的,因为,那些白日里拼了命要去追逐的,那些因为爱不得而沮丧的,如今在这样浑然的世界里,却一丝丝也容不得它存在。空,并非是虚无,而是实有。

其实,诗人何止再造自然,在他的诗歌的世界里,也可以再造时间,甚至在一个时空之外再造一个时空又有何难?从常识上看,月华之照耀是一个渐渐显著的过程,断不至于让鸟儿因为月光的陡然闪耀而受到惊扰。但在这个诗人创造的世界,诗人可以让月亮和鸟儿在不同的时间里存在,又能够相互对话:在这个世界里,月亮仿佛是存在于一个加速的时空里,渐渐明亮的过程被压缩成了一瞬间,月华仿佛是一瞬间将那个阴翳的世界照亮了,而鸟儿则被“加速”的月光所惊扰,在那个瞬间里展翅飞起,让自己的鸣叫声回荡在深深的山谷里。

诗与歌是相伴而生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是幽寂舒缓的低吟,而“月出惊山鸟”则是节奏的改变,也是陡然而出的清角之音,是全诗吟唱的高潮。诗歌的结尾“时鸣春涧中”,则又复归悠远平和。前人评论此句常常在“以声衬静”上下功夫,这固然是对的,但是在我看来那个“时”字也有着说不尽的妙处。“时”就是“不时”,不是连绵不断的鸣叫,而是时不时的啼鸣,承接了“惊”的节奏,但又有幽静宁谧的意思。而“春涧”的意象与“春山”浑穆的感觉不同,是一种纵深连绵的意思,仿佛将人们的心绪带到极悠远的地方去了。全句是高潮后的结尾,有声有色,连绵不绝,但又幽静平和,仿佛追溯着鸟儿的鸣叫,去往一个更加宁谧的世界,那里月色皎洁,春意盎然。

不少人说王维的诗是“禅诗”,仿佛这些诗里藏着什么了不起的道理,其实,禅本无心,只是将自己的心融化到自然之中,让那种幽微的感受引领着我们沉醉其中,如是而已。这首小时候背过的诗,因为一个春夜,湖边的一瞥,就忽然让人有了那点心的悸动,这多少也是一份机缘,一种慈悲。

猜你喜欢

宁谧王维香味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小梦
小梦
小梦
安守内心的祥和
甜美的香味
独具特色的香味币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
带香味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