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力开启“十四五”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21-08-30杨时云江苏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江苏农村经济 2021年8期
关键词:屠宰十四五畜牧业

杨时云/江苏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畜牧业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满足人们的营养需求、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2021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畜牧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进入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市场主导、政策支持、防疫优先、绿色发展,突出“固产能、防风险、延链条、促循环、强监管”,推动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实现“四个提升”。一是畜禽产品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畜牧业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全省猪肉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其中苏南30%以上、苏中80%以上、苏北115%以上。二是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幅提升,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85%,畜禽种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屠宰加工行业整体水平大幅提升,标准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全产业链经营取得突破。三是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匹配度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全面形成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发展格局。四是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全面提升,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兽医卫生监管能力大幅提高,兽医社会化服务取得突破,饲料、兽药监管能力持续增强,主要动物疫病稳定控制,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更加扎实。

以稳定畜禽产能为根本守牢重要农副产品保供底线

对照国家对江苏提出的猪肉、牛羊肉、奶类保障目标,全省猪肉、牛羊肉等生产仍有一定差距。全省各地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开展畜禽稳产保供行动为抓手,研究制定具体保障计划,将各项目标任务逐级分解细化,切实抓紧抓实。

把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围绕稳固产能,抓住能繁母猪、规模猪场、生猪大县“三个关键”,突出政策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采取多种手段,夯实保供基础。落实好生猪良种补贴等政策,推动养殖场调整优化母猪结构,提高繁殖性能,稳定种猪生产。坚持大型集约化养殖与适度规模并举,稳定生产能力,防止生产大起大落。积极借鉴扬州做法,争取政府支持,加强部门协作,将生猪规模养殖基地纳入土地总体规划,保持长期稳定。生猪大县要用好用足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持续优化提升生猪生产基地,打牢产业发展基础。各地要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全面推进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突出抓好非洲猪瘟防控,不折不扣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同时,提前做好应对“猪周期”的准备,加强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监测预警,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减缓价格大幅波动对产业造成的影响。

统筹抓好家禽和牛羊生产。充分发挥江苏家禽大省优势,进一步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在稳定白羽肉鸡、高产蛋鸡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黄羽肉鸡、麻鸭、鹅等地方家禽。实施好苏系肉鸡产业集群项目,打造百亿级优质肉鸡全产业链。徐宿、沿海等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发展牛羊生产,推进自繁自育规模养殖场建设,增加基础母畜存栏,推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提升牛羊肉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奶业振兴,提高优质奶源基地建设标准,扩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范围,提高奶牛单产水平,稳定奶源自给率。因地制宜发展肉兔、肉鸽、鹌鹑等特种畜禽生产,做优地方特色畜禽产业。

着力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组织开展新一轮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普及行动,严格生态健康养殖场县级评估,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建设一批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和部级标准化示范场。大力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加强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添加“瘦肉精”等物质的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推进动物检疫规范提升,继续加强畜禽屠宰监管,严格屠宰企业肉品品质检验管理,切实提升质量保障能力。

以加强疫病防控为先手筑牢畜牧业健康发展防线

抓好动物疫病防控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各地要以贯彻实施新版《动物防疫法》为契机,以开展动物疫病防控护航行动为抓手,切实推动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政府管理责任有效落实,强化全链条防控和监管,以高质量动物疫病防控管理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实施动物防疫政策改革。全面推行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大力发展兽医社会化服务,落实养殖场户防疫主体责任,2025年全面取消政府招标采购强免疫苗。指导并督促养殖场户强化生物安全管理,积极开展非洲猪瘟无疫小区、重点疫病净化场等建设。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制度,加强省、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规模养殖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兽医实验室建设,落实例行监测、风险监测、飞行监测工作机制,提升问题早发现早处置能力。

健全落实全链条监管。严格落实国家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政策,强化重大动物疫病网格化管理,严把出栏检疫、调运监管、落地报告“三关”。落实畜禽运输主体及车辆备案管理制度,健全畜禽运输车辆洗消中心建设。加强屠宰检疫管理,严格落实生猪屠宰“两项制度”,继续推进牛羊集中屠宰、规范检疫工作。积极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升级改造,全面实施保处联动。

加大动物防疫执法力度。新版《动物防疫法》加大了违法惩处和责任追究力度,不仅提高了罚款标准,还增加了禁止或限制从业的规定,增强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威慑力。各地要切实加强综合执法机构动物防疫执法能力建设,强化业务培训,开展案卷评查,对违法行为要敢于执法、善于办案,通过严格执法推动防疫措施落实。

以畅通利用路径为关键加快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

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立足资源环境禀赋,坚持因地施策、种养平衡、规范处理、综合利用,以构建种养结合长效机制为主攻方向,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巩固提升行动,在种养两端协同发力,加快构建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新格局。

落实源头管控措施。指导养殖场优化科学设计和建设,推行清洁生产,推广节水、节料、节能、饲料营养调控养殖工艺,指导采取臭气减控环境保护措施,促进畜禽粪污源头减量。

升级处理利用设施装备。开展检查认定“回头看”,建立规模养殖场整治提升清单,指导督促养殖场更新完善相关设施设备,向高标准发展,确保粪污规范处理、高效利用。

畅通农牧循环渠道。畜禽粪肥就地就近还田是资源化利用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各地要以实施绿色种养循环试点为契机,加大种养结合推广力度,加强对堆(沤)肥、种养结合、清洁回用等技术的指导,布局建设一批田间地头的粪肥输送管网和储存设施,加快培育发展一批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多形式多途径拓宽粪肥利用渠道,努力打通农牧循环“最后一公里”。

以畜禽种业创新为突破提升畜牧业核心竞争力

畜禽种业是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各地要把畜禽种业创新发展作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任务来抓,对标对表国内外先进水平,破卡点、补短板、强优势,加快推动江苏畜禽种业创新发展。

筑牢基础。扎实开展第三次种质资源普查,摸清江苏畜禽遗传资源的群体数量和分布区域,科学评估其特征特性和生产性能,对新发现、濒危、珍贵、稀有资源开展抢救性收集保护。进一步完善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落实资源保护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特别是盱眙山区水牛、徐州黄牛、黄淮山羊、灶猪、太湖鸡等资源要抓紧确定保种主体,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

突破卡点。推动产学研深度协作融通,实现自主原创技术成果重大突破,提升江苏畜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省级公益性共享平台和商业化育种创新平台,推动种质资源库、试验数据平台等公益性成果开放共享。不断加强基础性应用技术研究和创新性技术攻关,争取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建立现代精准育种技术体系。

补齐短板。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开展瘦肉型猪本土化、优质地方猪、肉羊、屠宰型黄羽肉鸡、白羽肉鸡等品种的选育攻关,培育一批新品种,逐步缩小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差距,减少核心种源依赖。

做强优势。培育壮大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种业企业,建设一批育繁推现代化种业企业。结合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加强地方特色品种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培育优质畜禽区域公用品牌,扩大江苏优质畜禽市场占有率,重点发展“苏黑猪”“苏黄鸡”“苏白羊”“苏白鹅”等优势特色产业,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

以构建加工流通体系为抓手提高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屠宰加工和冷链物流是提升畜牧业价值链、促进消费升级的关键。各地要聚焦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推动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发展,拓展产业功能,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持续优化屠宰产能布局。积极推动屠宰产能向养殖区转移,苏中、苏北等畜禽养殖量较大、落后屠宰产能较多的地区,要在淘汰压减原有落后产能基础上,综合考虑养殖规模、市场需求等因素,引进优质屠宰资源,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切实加强冷链配送体系建设。鼓励畜禽屠宰企业建设冷却库、低温分割车间等冷藏加工设施,配置冷链运输设备,拓展销售网络,推动建立完善畜禽肉品冷链配送体系,促进运活畜禽向运肉转变。引导龙头企业发展猪肉、禽肉、蛋品等精深加工,建设物流配送中心,提高产品附加值。

积极推动全产业链经营。鼓励和支持畜禽养殖、饲料兽药、屠宰加工等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参股、收购、自建等方式向上下游延伸,培育打造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综合实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扩大“公司+家庭牧场”“公司+产业基地+农户”等新型合作经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分享加工增值收益。

不断拓展畜牧业新业态。深度挖掘畜牧业特色资源,着力拓展畜牧业的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功能,打造畜禽文化博物馆、休闲观光牧场、“共享农庄”等新业态,探索发展体验式、定制化营销服务。鼓励引导养殖企业与电商企业对接,开拓“互联网+”销售,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以推动智能化建设为方向增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动力

深入贯彻省委关于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不断推进养殖设施自动化和行业管理数字化,以智能化引领驱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畜禽养殖自动化。落实和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将养殖场(户)购置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农机装备按规定纳入补贴范围,做到应补尽补。通过项目支持、示范引导,重点普及自动喂料饮水、自动清粪、自动挤奶集蛋、智能环境控制、远程视频监控、生产数据采集分析等现代设施装备,实现畜禽养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推广建设一批智慧养殖场,提高精准管理、动物疫病监测、畜禽产品追溯等智能化水平。

推进管理服务数字化。在已有智慧动监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加快江苏智慧畜牧业“一张网”建设,尽快建成包含畜禽智能养殖监测与决策、产品全链条供需与追溯、重大疫病预警与指挥、绿色生产监测与调控、信息化服务与指导、动物卫生信息化监督与管理等内容的智慧畜牧信息系统,加强数据、系统、资源的有机整合,构建养殖、运输到屠宰等全链条大数据库,全面提升畜牧业管理服务水平。

以推动责任落实为重点严守畜牧业安全生产底线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涉及养殖、饲料、兽药、屠宰加工、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诸多方面,产业链条长、风险隐患多,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全力以赴抓好畜牧兽医安全生产工作。

坚决扛起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按照“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的要求,切实履职尽责,主动作为,全力防范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按照全省关于深化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部署要求,扎实开展畜牧兽医行业危化品风险隐患专项整治、粉尘爆炸风险隐患专项整治等,督促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安全认识到位、技术培训到位、措施落实到位,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猜你喜欢

屠宰十四五畜牧业
第二十届(2022)中国畜牧业博览会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2021中国(重庆)畜牧业博览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健康传播在畜牧业领域的实践分析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