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效果比较

2021-08-29崔冬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4期
关键词:耐多药西沙氧氟沙星

崔冬梅

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由结合型分枝杆菌引起。耐多药结核病指的是患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产生抗药性的情况。耐多药肺结核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治疗不合理、疾病控制不到位、用药不当、药物开发滞后等都可能导致耐药性。目前,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主要采用常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总体效果不理想,对重症患者治疗效果较差[1]。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耐多药结核病严重阻碍了我国结核病的防治,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发展,已证明氟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抗结核药物之间不存在交叉耐药性。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感染,促进痰阴转和空洞闭合,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选择本院2018 年12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 年12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2~71 岁,平均年龄(47.56±8.82)岁;病程6~22 个月,平均病程(8.54±4.85)个月。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1~79,平均年龄(47.21±10.75)岁;病程6~21 个月,平均病程(8.24±4.7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耐多药肺结核诊断标准;②对本研究方案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非耐多药肺结核患者;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④合并精神疾病患者;⑤合并恶性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⑥药物禁忌患者;⑦严重心脏疾病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给予乙胺丁醇15 mg/kg,1 次/d 口服;阿米卡星0.6 g/次,1 次/d 静脉滴注;吡嗪酰胺0.5 g/次,3 次/d 口服,连续治疗3 个月。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即左氧氟沙星0.6 g/次,1 次/d 口服,治疗3 个月。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即莫西沙星0.4 g/次,1 次/d 口服,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症状与体征(咳嗽、咯血、咳痰、发热)改善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效果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咳嗽、咳痰、咯血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甚至消失,痰结核持续阴性6 个月以上,胸部X 线检查无活动性病变;有效:治疗后咳嗽、咳痰、咯血等临床症状改善,痰结核减少或转为阴性,胸部X线检查病灶较治疗前缩小;无效:上述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不明显,痰结核检查、胸部X 线检查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损伤、白细胞降低、消化系统异常、QT 间期延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与体征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咳嗽、咯血、咳痰、发热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与体征改善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症状与体征改善时间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n(%)]

3 讨论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结核分枝杆菌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带菌的结核病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结核病发病病例为800 万~1000 万,每年约有300 万人死于结核病。肺结核是导致死亡人数最多、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的单一传染病。即使经过积极治疗,仍有部分患者痰涂片呈阳性,对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耐药[3,4]。如何治疗肺结核一直是学者和传染病医生关注的焦点。

耐多药结核病是最难治疗的疾病之一,患者一般对异烟肼、利福平等两种以上药物耐药,难以有效提高疗效。据临床分析,耐多药肺结核的形成机制主要是体内大量过敏性细菌被杀死,导致结核分枝杆菌繁殖环境不断改善。临床研究表明,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因此必须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措施,确保其生命安全[5,6]。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遗传物质DNA 复制过程的初始阶段,使结核分枝杆菌遗传物质DNA 复制过程松弛而打结;在结核分枝杆菌遗传物质DNA 复制过程的最后,母链DNA 与新的合成链交织在一起,导致异常结核的出现,进而起到抗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7,8]。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物质,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肺炎链球菌、肠杆菌、革兰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临床上,左氧氟沙星被广泛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对于肺结核患者,左氧氟沙星可促进结核分枝杆菌的复制,阻断结核分枝杆菌解旋酶的合成,从而杀死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实践表明,左氧氟沙星天然耐药性低,一般不会与其他抗结核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效果良好。同时,左氧氟沙星口服后能迅速被人体吸收,并在短时间内达到有效药物浓度,从而完成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杀灭。此外,左氧氟沙星的使用相对温和,进入人体后对其他器官组织影响不大,因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患者的治疗有很大帮助[9,10]。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主要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遗传物质DNA 旋转酶A 亚单位,对胞外和胞外结核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杀伤作用。考虑到莫西沙星组织结构中的甲基侧链能显著提高药物的抗菌杀菌生物活性,患者对莫西沙星具有较高的吸收能力、较高的生物利用度、较高的血药浓度和较强的组织渗透性,更好地清除患者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联合基础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莫西沙星组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11,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咳嗽、咯血、咳痰、发热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肺结核传染性强,耐多药肺结核也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结核病,通常不能完全避免感染。耐多药患者携带细菌的时间较长,治疗时间也较长,因此潜在传播的数量会更多[13,14]。由于治疗不当而导致的抗药性突变的自然选择将使结核分枝杆菌变成抗药性菌株,敏感结核菌被非最佳方案杀死后,抗药性突变体成为优势菌株[15-17]。本次研究结果证明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有效,其属于第四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和DNA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鼻窦炎等引起的社会获得性肺炎,是具有广谱抗菌谱的新一代抗生素。拓扑异构酶能有效干扰拓扑异构酶Ⅱ、Ⅳ。拓扑异构酶是控制DNA 拓扑和DNA 复制、修复和转录的关键酶,同时,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效果好,临床不良反应少[18-20]。

综上所述,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莫西沙星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在更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但莫西沙星可能会引起QT 间期延长,需要加以关注

猜你喜欢

耐多药西沙氧氟沙星
结核分枝杆菌McSpoligotyping基因分型在宜昌地区耐多药结核病中的应用研究
Ibalizumab治疗耐多药HIV-1感染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及经济学评价
“鹰击”护西沙
莫西沙星和依替米星联合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近期疗效分析
砗磲采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以西沙北礁为例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引起神经毒性1例
清肺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肺部感染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