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四节气信息可视化设计探析

2021-08-28张璇

流行色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视觉传达传统文化

摘要: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观察人与自然关系的经验型理解。信息可视化是计算机将数据等信息进行图形图像处理的一种可视化表达方式。本文从作品分类、色彩、设计问题与方法、现代价值等途径探寻如何更好地设计二十四节气文化内容,为推进中国优秀文化传播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寻找思路。经分析发现,通过提升跨学科学术研究、考虑地理环境差异性、融合交互可视化、与现代生活结合等方式有助于从信息可视化角度推广二十四节气文化。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信息可视化设计;视觉传达;传统文化;色彩研究

Abstract: Twenty-four solar terms is an empir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ancient Chinese observ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is a way of visual expression for the computer to process data and other information into graphics and imag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to better design 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 cultural content from work classification, design issues and methods, and modern values, so as to find ideas for the promotion of China's excellent cultural dissemination and sustainable social development. After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motion of 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by improving interdisciplinary academic research,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ces in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ntegrating interactive visualization, and combining with modern life.

Keywords:twenty-four solar terms;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design; visual communic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color research

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抽象简明的物候历,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目前国内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研究主要落在文化溯源、气象、中医和艺术设计等领域。学术期刊中数量最多的是民俗谚语、饮食医学养生和通识性科普教育,相比而言,色彩、信息可视化等艺术设计类研究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信息可视化是计算机将数据等信息进行图形图像处理的一种可视化表达方式[1]。它注重抽象的高维数据,设计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各类图表。从设计技法来看,它常与手绘插画、矢量插图等结合设计出综合性作品。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凝练、清晰的色彩和图像语言具有极强的直观性。其展示目的是将人的感知和认知通过可视化信息处理,进行人机优势互补,从而弥补人脑的思考局限,有助于人们进行有效地分析和决策。

一、相关主题作品分类

中国作为农耕文明大国,准确把握农业生产生活的时间十分必要,在古代关乎民生大计。2016年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相关研究内容的数量显著增多,节气中蕴藏的智慧也让更多人知晓,其中通过信息可视化设计推广二十四节气的传播方式也日渐普遍,相关作品大致分为三类。

1.以插画、字体再造为主的可视化设计

此类设计作品主要通过矢量或手绘插画的形式重现节气场景,用字体解构再造的方式传达节气感受。部分可视化海报也会涉及节气的时间、太阳高度角、饮食习俗等内容。从插画角度来看,色彩和构成是传达信息的核心,此类作品色彩较为写实,以绿色、黄色系为主,通过不同节气环境色彩变化和地球轨道运动的光影变化等即可直观看出节气在一年中的位置和区别。其中蓝绿底色结合金色线稿描边的形式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视觉冲击力,这种色彩风格比较受欢迎。从字体设计角度来看,字体解构是将文字进行艺术符号化处理的方式,汉字笔画融合节气元素有助于让受众激发强烈情感,产生共鸣。

2.基于文创衍生的科普类可视化设计

近年来,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科普类产品日益增多,比如故宫博物院出品:给孩子的故宫系列《哇!故宫的二十四节气》绘本(如图1)。该绘本按照节气分为24小本,每一本以故宫为背景讲述故宫在不同节气下的变化以及人们的生活习俗,这类科普可视化文创绘本的优势在于大量渲染环境色彩并适当进行主观处理。故宫的红墙黄瓦实际效果偏深,而绘本采用明度和纯度偏高的颜色对画面进行主观提亮。这种饱满的色彩和圆滑的物体造型更符合少儿审美偏好,受到小朋友的广泛欢迎。此外,还有图书《二十四节气就是这么有趣》、妙手回潮公司设计的《雕刻时光》系列日历中都有信息可视化内容。

3.可交互的数字信息可视化设计

通过信息可视化有效整合设计,有助于帮助受众更好地厘清信息背后的逻辑,从而全面感知并获取知识。如今传统平面设计已无法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交互式数字媒介将是信息可视化在新媒介时代中的设计方向。

二十四节气的交互式数字信息可视化有支付宝蚂蚁森林的节气可视化、“四季物语—中国传统文化信息可视化设计”等作品。以“四季物语”为例,它是一个剧情类互动绘本单机游戲,作者提取二十四节气文化中比较有特色的地方习俗,根据节气特点以及习俗特征进行可视化设计。整体采用扁平风格的插画绘本,主色调选取更有视觉穿透力的黄色来激发玩家使用兴趣,游戏方式有拼图、迷宫、消除等,它们的色彩主要是不同色阶的黄色和蓝色,配色形式有较大突破。另外交互产品还运用了 AR 功能,其原理与相机滤镜相似,通过与玩家实时所在场景相融合,用户可进行拍照和拍摄15秒以内的视频,大大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从该角度研究二十四节气的学位论文目前有山西大学的《传统文化的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和兰州大学的《二十四节气文化的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等。这两件作品通过高度凝练能指和所指信息形成矢量符号,并按照天文星象、农业活动等分类展示平面内容。在用色方面使用更加稳重的姜黄和墨绿作为主色调,能明显地烘托出节气文化的厚重感和历史底蕴。

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1.设计类型同质化严重

在视觉传达设计方面,节气作品大多是基于自然风格的信息插画设计,这样的插图海报并不能完全概括所有地区的节气样貌。比如春季多是浅绿、嫩绿色调,而实际上中国初春仍有部分冰雪且植物发芽进展缓慢。夏季凉爽的深绿色多取自江南风景,而到了丰收季节,北方温厚的暖橘色又成为主流,基本忽视了南方秋季的黄绿色,冬季也主要是北方干冷的银装素裹(如图2)。此外,信息展示以纯文本为主,缺少数据支撑,原创性不足也是一大问题。图表类可视化作品大多留存于古代书籍和学者自绘,类型较为单一,缺乏归纳和创意,只是基本罗列信息,缺少分析。由此现状,我们可适当丰富不同节气的色彩风格并尝试插画和数据结合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或者直接运用视频创作等新类型突破传统平面视觉传达媒介。

在设计内容上,基于中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我国气候、农业活动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可以以城市或地区为主题展开分类设计。为了更严谨地传播二十四节气文化,我们应当依据城市或地区之间的差异分别介绍并做色彩区分,不能一言以蔽之。这样即可保证地区之间节气色彩的统一,也能较为全面地展示节气文化的多样性。

2.设计主体内容不均衡

一方面缺少节气的定位、由来、变迁、气候形成、以及中国地域环境的差异性梳理与设计。节气研究不仅仅是民俗范畴,也是中国人生活的态度和科学观察的成果,所以对于二十四节气的“前因”部分也需要科学分析和推广。

另一方面,每个节气的宣传程度不均衡。像清明这样时节划分明显甚至设立了法定节假日的节气普及度更高,这一现象使得节气传播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不利于二十四节气整体推广。在设计前期应该强化学术研究,积极探索每个细节,找到有依据的材料后再进行创作会更加有效。对于相关资料不足的领域,可以在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领域查找佐证,通过跨学科融合研究弥补疏漏。

3.缺乏交互式数字媒介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信息可视化设计不仅限于平面视觉传达,数字交互式可视化设计也逐渐兴起,但不论是研究文章还是设计作品数量都不够丰富,目前还是平面信息可视化作品最为广泛。此外,一些视频平台也有基于节气设计的动态图像、科普动画等,仍然缺乏交互式体验和用户参与感。

为了提升信息传达质量,优秀的色彩搭配必不可少。现在部分作品为了迎合数字交互的现代科技感,将属于传统农耕文明的节气内容与色彩鲜明的孟菲斯风格、强冲击力的赛博朋克等样式结合,完全失去节气文化原本的气质。另一种极端是基本套用想象的物理环境,简单认为春天是浅绿,夏天是蓝绿或深绿,秋天是暖黄色调,冬天一定有白色的雪花。我们设计可视化内容时,应该以真实节气场景为基础,然后在保证节气氛围和地域差异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色彩调配与主观处理。这样视觉与交互触觉的多通道体验组合才能有效传递信息,使得受众产生更好的情感共鸣,从而提升信息传达质量。

4.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不佳

二十四节气的信息可视化内容在平台中传播效果与影响力不足可以简单归为两个原因:可视化作品深度不够和内容陈旧缺乏现代性。

这些节气可视化设计作品有的构成和色彩搭配比较优秀,但缺少一定深度的知识内容与功能性,比如通过节气可视化解决某个社会问题并产生影响。其原因在于节气、节日类非遗内容属于一个民族文化的精神行为规范,它很难靠物质表现,我们需要借用某个载体或者设计实物去传播。(下转第65页)

因此,在主观处理方面可先从视觉上优化。首先,我们应当保证视觉清晰,视觉清晰在构成方面需要考虑版面组合和正負形规划。在色彩方面需要考虑纯度对比、明度层次感等,通过差异性设计避免各元素之间信息的干扰。其次,文字是获取知识与传达信息的重要载体,随着电子阅读和人们审美的变化,文字还需具备情感价值,有温度的字体设计给予文字更深厚的内涵从而感染大众。由于可视化作品的深度不够,这直接导致它的功能性不足,基于此问题,建议增强信息内容的科学性和数据支撑,通过大量的资料研究佐证再结合增强视觉的叙事性手法丰富设计内容并提升作品的可读性。最后,适当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内容合作,辅助产品推广。

缺乏现代性这部分,一方面是因为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信息可视化内容多少具有时代感和历史厚重感,在色彩运用上明度和纯度会趋于偏低,很容易显得沉闷或过于庄重。另一方面,二十四节气起源古代黄河流域,该地区的节气习俗和农业生产活动并不适用于全国。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和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全国节气的平均气温都有显著增暖趋势,传统经验并不完全适用于现代,二十四节气在农业上的作用远不如从前。所以,我们可以尝试将每一个节气与相对应的社会问题结合并使用更加灵动活泼的色调吸引大众,让二十四节气产生新的现代社会价值。根据以上问题分析不难发现,基于二十四节气的信息可视化设计需要将设计与功能性结合,通过现代生活连接达到受众的情感需求。

二十四节气是基于人类认识世界最朴素的经验型思维形态下总结出的气候特征、物候变化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敬畏天时以应时宜,顺天应时、循时而动……这些思想已深深印刻在民族的血液里,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因此研究并推广它十分必要。

三、结语

视觉性非语言传达分为图像语言、肢体语言和物体语言,信息可视化设计作为视觉传达中的图像语言类设计,其研究重点已从“以任务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作为计算机图形学应用领域的一个重要成果,它没有明显的空间特征,但能够增强人们对抽象信息的认知 [2]。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信息可视化这种视觉传达方式更加准确、直观,再加上相比于纯文本内容,人类更加偏好图像语言,因此,借助丰富多样的可视化图形和色彩搭配传播节气文化有助于提高受众理解信息的效率,在符合功能性的基础上满足了人们的心理和精神认同。中国的文化内涵实际上是以节气为代表的“天人合一”和谐理念,可视化的视觉设计方式是从色彩、构成、数据和信息整合的角度贯穿天人合一的价值观。通过加强学术与跨学科融合研究让内容更加真实可靠,再使用叙述性的交互式信息可视化设计有助于推动文化创意传播,树立民族文化认同与自信。

参考文献:

[1] 杜士英 . 视觉传达设计原理 [M] . 上海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1):215- 217

[2] 许世虎 , 宋方 . 基于视觉思维的信息可视化设计 [J] . 包装工程,2011, 32(16):11-14+34.

作者简介:

张璇(1998.07),女,汉,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研究方向:文化创意设计。

猜你喜欢

二十四节气视觉传达传统文化
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鹤文化视觉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