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一化三转”改革模式研究

2021-08-27董婷婷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思政育人

董婷婷

[摘           要]  在新经济常态下,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边缘化是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问题。加强思政改革是开展思政育人和课程思政的重点。根据职业院校特色,实现教育驱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及教育目标与时代结合的及时转变,形成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思政育人格局。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思政实践;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1-0014-02

在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多次提到关于职业教育要集中力量补齐短板、产教融合,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思政内涵建设。按照此文件的要求建设特色型院校首先要加强思政教育,以思政育人为专业课程思政的抓手,从教育驱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目标四个方面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育人“一化三转”体系。

一、职业院校思政育人现状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到要推动下一步我国劳动者实现更高水平的高等教育,那么职业教育将占据高等教育中更大的比例。而且目前职业院校逐步向本科院校融入转型,如何提高职业教育思政育人的水平,培育具有高标准、严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如何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育人和课程思政转型显得尤为重要。

(一)缺乏协同育人机制

所谓协同育人即“学校、企业、家庭”三方联合协同育人,特别是思政教育,三者更不应该脱离。高职教育普遍存在重视技能而轻视思政的意识,对思政育人的不重视导致思政边缘化。其一,学校忽视相关思政育人的重要性。院校对国家下发的相关思政育人文件没有进行解读或者并没有向学生传达;学校思政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个人觉悟不够:没有真正投入课程教学中去,重实践,轻素质;教师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思政课程的传达依靠辅导员等非专业课老师。其二,家庭不重视。家庭没有关注学生个人思想成长,缺乏对政治、国家等方面的敏感性和荣誉感。其三,企业不关注。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开展校内实践的重要方面,只看重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造成学生素质方面的短板。

(二)缺乏科学实践性

十九大以来国家一直推动思政育人的实践性发展。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政实践基本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课程思政教育还未完全展开,还处于一个架空的阶段,认为思政过于高大上,不贴合实际。如何将思政落实落地是职业院校应该思考的。思政实践的形式局限在“三下乡”“志愿者”“参观”等,学生日常思政实践或寒暑假相关实践活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学校经费有限、缺乏相关带队教师、难以与地区区域经济和文化相协调,课程思政缺乏项目支撑等,导致高职院校思政育人的落地与本科院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三)缺乏时代的时效性

思政教育就是源于当前的时代背景而丰富和发展的。作为思政课老师必须是严格的党的思想理论的支持者和遵循者。思政课首先应该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时代教育理论,结合会议精神,推动时代性话题在课堂中的运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与时代主体的接触存在时间差,运用的教学方法、教育模式依然是传统的案例教学法,而且案例陈旧,导致学生对思政课“一倒一大片”。针对当前新鲜的“00后”群体,他们对新媒体的接触面广,日常中接受的思政信息较多,教师应对这些信息加以正确的引导,运用当前活跃的多媒体形式和方法与学生沟通,避免被网上的一些片面化信息误导,对当前时代形成错误认知。

(四)育人体系不完善

思政不是鼓励的课程,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核心。构建全面育人的思政体系,这里面就包括校园文化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考核体系等方面。高职院校缺乏浓厚的思政育人氛围,课程考核中学生还存在应付的情况,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脱钩,德育育人脱离思政育人的指导方向,缺乏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核,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念、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脱离。育人体系缺乏完整的闭环系统,年级教育缺乏梯度和深度,导致学生缺乏学习思政的主动性。

二、构建高职院校“一化三转”思政育人体系

根据调查研究,总结出目前职业院校思政育人普遍存在缺乏协同育人机制、缺乏科学实践性、缺乏时代的时效性、育人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结合国家近年来对职业院校发展、思政育人文件要求以及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诉求,从教育驱动、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几个方面对职业院校思政育人模式进行改革。

(一)教育驱动——社会化

充分挖掘区域经济、文化特色并融入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按照三全育人的要求,思政建设以社会化为内在教育驱动,结合区域经济新常态、区域经济特色、文化特色、校企合作对人才的高素质要求,革新育人方法。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应凸显社会化的驱动,确定社会需求人才是职业院校的内在驱动。应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变化,结合地区经济的发展,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推动学、思、行三者协同;以职业为导向,进行沉浸式教学。挖掘当地传统文化、优秀楷模、专业特色楷模并引进校园巡讲,校外参观,增强学生思政感受的融入感和荣誉感。

(二)教育内容向“时代性”转化

2020年作为中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新的“2035规划”的实现正好需要这一代青年的付出,因此要培育当代青年承大任、做大事的理想。进入“5G”时代,新时代学生对新媒体接触较多,网络化碎片知识的冲击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面对“00后”群体,思政育人要结合媒体和网络对新群体的冲击,发挥线上课程教育的可操作性。构建“互联网+”“智能+”打造“活起来”“动起来”的思政育人课堂。

思政教育应具有新思想、新专题、运用新媒体,结合时效性的思政教育文件、会议、话题、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面对新群体“00后”转化,将涉及的新内容契合到思政育人的专题教育中。通过公众号、抖音、校园网等各种新型平台打造校园文化,根据大数据分析学生的观看信息并反馈,针对大学生重点查看的问题建立新媒体反馈机制。

(三)教育形式向“理论+实践”转化,促进课程思政建设、思政实践教学、产学结合反馈体系化

1.加强“双高”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课程之间的良性互动。而高水平的老师是思政教育的重点。职业院校从体制建设、师德师风、教师培养等方面培育一批政治端正、科研水平高、交流能力强的优质教师作为带动人,带动整体的思政育人和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交流合作,提高专业老师的思政水平,实现优势互补。

2.促进课程思政建设:这要求必须结合理论与实践,构建全校思政育人的格局,理论结合实践,加大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一流课程,打造思政育人新机制。以思政理论课程内容为基础,凸显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加大特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专业群。

3.发挥院校特色实践:高职院校有医、护、航空等特色专业,教、学、用相长,聚焦区域经济发展和特色需求,与当地企业打好配合战,吸引更多校企合作,以课程思政提高学生的素质,以校企合作检验理论课教学成效,以成果转化推动校企良性发展。在高职院校入学及上岗、教学过程对接企业的生产流程的过程中做好德育工作,打造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是培育“实习人”,更重要的是培育“企业人”。

(四)教育目标向“七位一体”转化

高职院校由于学生普遍年龄较小、素质较低,对其德育和思政方面的关注度较低,目前普遍存在只重视“智”的问题,我们推动思政与德育育人体系同向而行,构建德、智、体、美、劳、安(安全)、成(行为养成)七位一体,充实“立德树人”育人内容。从德育建设、智(学生学分、比赛)、体(体育、身体素质、相关比赛)、美(审美、正确辨别美)、劳(宿舍教室、日常劳动等)、成(个人行为养成,社会公德等)七个方面建立学生在校期间的考核目标体系,培育践行者,才能真正做到“育人”。

三、贯穿学生的“七位一体”育人的目标评价体系

育人目标评价体系是指以受教育者为评价对象,对其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进行量化的指标体系,并针对指标范围内的偏差进行纠正的过程。在思政育人体系中构建七位一体育人目标评价体系,在几门思政理论课的基础上,将学生“德、智、体、美、劳、安全、行为养成”这七个方面纳入大学思政考核的一部分。

(一)回归思政育人本体——学生

“七位一体”育人评价体系以学生获得感为重心,注重教育教学实践,通过对专业课、校企合作、课外实习、学生日常行为等进行考核,注重对学生个人品格方面的评价,涵盖思政教育从价值观到行的各个方面,建立完善的课程考核表,特别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贯穿入学教育到学生去企业实习考核的全过程。

(二)导师制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自律性较差的现状,给学生配备导师。以导师指导制对学生进行教育,每个老师都可以作为导师指导10~20位学生,考核学生的数据变化和成长,重点针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对学校评价、学生三省(昨日反思、今日作为、明日计划三方面)评价、行业评价综合考量,注重学生自身的获得感、成就感、价值感,为学生走向社会、持久服务与引领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通过目标考核对育人体系成果进行检验,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式思政育人效果测评体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思政育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