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课堂,向教学更深处漫溯

2021-08-27田敏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智慧资源学校

田敏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及广泛运用,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技术手段不断涌现,智慧课堂应运而生。智慧课堂是指以构建主义学校理论为依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应用的智能、高效的课堂。

● 智慧课堂智能化服务平台的建构

构建基于现代智能信息技术的智慧课堂智能化服务平台,是实施智慧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智慧课堂信息化云平台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化、信息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对于服务于智慧课堂的云平台,需要从资源服务、教学服务、终端应用等多个层面对其进行整体架构设计。面对众多智慧课堂产品,需要对接教师的应用需求,真正让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和学的全过程,实现从教学数字化到数字化教学的转变。

笔者所在学校采用钉钉软件作为智慧校园推进的云平台载体,通过和阿里巴巴钉钉未来教育实验室团队的多次研讨,不断优化和丰富平台教学应用。通过这一平台的“在线课堂”功能,学科教师可以通过手机、计算机随时随地开展沉浸式教学,支持上课签到、课堂连麦、实时互动、随堂练习,支持在线实时批注,轻松导入各种工具,随时回放重现知识点讲解,帮助家长解决作业辅导中的痛点,让学生轻松高效地预习和复习。学校在多方研究论证和专家指导的基础上,搭建了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云平台建设框架。

学校教学云平台建设框架分为四大板块,即“基础支持环境”“建立资源平台”“智慧课堂实践”“智慧校园大数据”四方面内容。其中,“基础支持环境”主要解决基础架构、网络空间和应用系统的问题;“资源平台”主要分为“教学资源平台”和“学生学习中心”两方面,“教学资源平台”分别涵盖备课系统、基础资源和校本资源,“学生学习中心”则关注学习空间、成果展示和错题集等;“智慧课堂实践”遵循课前学情前测—课中混合学习—课后个性辅导的路径;“智慧校园大数据”从师生成果、智慧评价和教师发展等方面展示平台建设成果。

学校教学云平台紧扣教与学的智慧应用这一核心,以不断优化基础支持环境为基础,重点做好资源平台建设,以此为依托构建智慧课堂的实践样态,通过校园大数据来实现教师、学生的智慧发展和智能提升。

● 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探索

智慧课堂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融合和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学校的信息化平台,为了使“教”和“学”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学校将智慧课堂的流程结构与传统5+4模式的课堂流程进行对比(如下页表),并进行优化设计,形成了湖滨实验学校智慧课堂的“三段六步”式教学流程模式,构成了教与学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完整智慧教学过程(如下页图1)。

这一逻辑图式涵盖了智慧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明确了在云平台支持下的师生、备课组的各环节活动。第一,智慧课堂的教学由三个阶段(课前、课中和课后)和六个教学步骤(学情检测、情境创设、教学互动、实时评测、探索共享、评价反思)组成,实现智慧课堂环境下师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第二,备课组参与智慧课堂的活动流程。智慧课堂的教学备课,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宗旨,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备课组通过日常集备开展充分的备课设计研讨,在教学环节参与日常教学应用,课后实现备课组的集体交流反思,深化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第三,智慧课堂的典型教学策略包括情境启发策略、个性化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分层教学策略。智慧课堂的互动教学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高度统一的、在交互活动中相互影响的过程。

● 智慧课堂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智慧课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支持智慧课堂的教学云平台,为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提供了理想的学习环境,教学云平台具备开放性的特点,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教研组着力探究智慧课堂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模式的研究,认知策略主要促进学生面向学科学习中的经验达成学习并促进思维的深度发展。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情反馈,来实现学生协作共享和自主探究学习。

具体包括:第一,个人自主探究学习。在个人自适应性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偏好与发展需要,自主选择难度系数不同的学习资源,智慧云平台能够基于学情自适应推送难度不一的练习资源等。第二,分组协作式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强调构建虚拟的“学习共同体”,通过智慧课堂多屏协作等形式开展项目式学习,支持小组讨论与演示,展示小组合作智慧。第三,情境体验式学习。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需求,利用智慧云平台构造虚拟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人机互动,理解学习内容,获得学习的体验,发展综合素养。

为实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基本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目标,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实践中,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视角已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手段”转向“转变学习方式”。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云平台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动力、认知能力、学习策略与方法、学习结果相互作用,形成动态能力系统,激发学生的在线学习动力和潜能,推动学生顺利完成智慧课堂的学习目标,最终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

● 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学资源的使用

学校的智慧课堂云平台是以支持学校独立应用及师生教学为主的互联网平台,主要包含资源管理与服务系统、课堂教学系统、作业上传与评价系统以及微课制作等应用系统。《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发展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基本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此,依托云平台,学校着力建设数字化教与学的资源体系。

通过综合对比各大云平台的优势和特点,学校选取了“101教育PPT”这一软件平台作为教师日常授课的专用软件,可以实现资源时时处处的获取和修改。通过学校统一购买专用账户,各备课组长将学校原有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整理并上传,实现了数据的有效统整和综合利用。通过常态化的日常集备,形成了一系列教学设计及配套课件的“范本”,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个性化修改,并运用到教学中去。学校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积累的优质资源,可以通过平台上传共享,不断充实着软件的“校本资源库”。

在智慧课堂中,可以充分利用云平台的资源,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应用的智能、高效的课堂教学。

以英语语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云平台的语音资源布置听、读的预习任务;课中运用校本资源库共享的各类媒体资源(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进行情境的创设、人机互动,学生模仿纯正的语音并及时生成语言文件,进行师生共评;课后通过云平台布置并批改学生语音作业,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为更好地改进教学效果提供依据(如图2)。

除了依托网络平台开展智慧教学,学校还积极打造湖滨专属的数字资源体系,目前收集整理了本校教师“江苏省名师课堂”“无锡空中课堂”“一师一优课”“名师面对面”等优秀教学实录一百多节次,各类微课、微视频、教学设计、课件、动画、音视频资源约计15T左右。后期设想开展“湖滨名师课堂”资源建设,从备课、课件、课堂实录等方面构建全方位、实用性强的专属资源。

智慧课堂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形态,它通过信息技术构建了理想的教学环境,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缺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增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师生互动交流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智慧资源学校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学校推介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