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活节之雨》:纳博科夫短篇小说中的两重世界

2021-08-27魏利霞

文教资料 2021年14期
关键词:孤独

摘   要: 两重世界,是纳博科夫作品中反映的重要主题。本文以Wmatrix在线语料库软件为工具,以短篇小说《复活节之雨》为研究语料库,以另外65篇短篇小说为参照语料库,通过提取关键概念,对该小说中反映的两重世界,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结果发现:其指向的,均是主人公无以言明、永无止境的孤独。

关键词: 《复活节之雨》   Wmatrix   两重世界   孤独

纳博科夫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短篇小说是一种短小而极致的文学形式。其作品结构严谨、情节曲折、用词精妙,为日后享誉世界的长篇小说出炉奠定了基础。另外,纳博科夫以俄、法、英三种语言创作短篇小说。大部分用俄语或法语创作的短篇小说已经由他本人、朋友或儿子译为英文在英语国家中结集出版[1](3-8,27)。其汉译本全集已经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2]。有关纳博科夫短篇小说的研究数量较有限,主要集中在主题上。具体而言,Shrayer[3](700-725)探究了短篇小说《奥里利安》中的记忆和死亡主题。Bale-strini[4](345-357)通过对比纳博科夫和亨利·詹姆斯的四部短篇小说,分析了意识这一主题。王雪梅[5](20)对《循环》和《完美》两部短篇小说展现的相似主题流亡、怀念、回忆及死亡进行了分析。另外,赵灿[6](248-249)和赖宇琛[7](31-32)分别借助《魔法师》和《菲亚塔之春》对纳博科夫的时空观、现实与记忆观进行了探索。雷清平[8](53-55)结合《博物馆之旅》的内容及纳博科夫的亲身经历及世界观,指出该作品是政治诉求与艺术化表现的完美结合。陈辉[9](79-83)另辟蹊径,从叙述诗学的角度对纳博科夫短篇小说《“老K”》的独特“圆圈”叙事结构进行了分析。魏利霞和李林[10](24-29)从语料库文体学的角度对《复活节之雨》的主题进行了认知解读,通过关键词分类分析及主人公梦的解析揭示了小说的孤独主题,指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和无处可逃的孤独感。近年来,由于国内翻译硕士专业的蓬勃发展,有关其短篇小说的翻译研究突然增多。例如,王琳[11]对《里克》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梳理。陈前[12]、王攀[13]、王爽子[14]等均完成了有关纳博科夫短篇小说的翻译报告。戴卓萌[15]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对纳博科夫小说《眼睛》《绝望》《卢仁的防守》等中的两重世界进行了探析。利用语料库软件对纳博科夫的短篇小说进行解读的研究还是很少,对其作品中的两重世界更是极少涉及。本研究以在线语料库检索软件Wmatrix为工具,以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复活节之雨》进行基于语料库的认知文体研究,旨在探究小说中的两重世界。

一、研究设计

Wmatrix是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语料库研究中心Paul Rayson等人研发的一款基于网络的在线语料分析工具[16](519-549)。与WordSmith,AntConc等线下语料库分析软件相比,Wmatrix最大的优势是可以通过提取关键概念进行语义域分析,可能发现仅仅通过词频或关键词分析无法识别的重要主题[17](372)。鉴于此,本文以《复活节之雨》为研究语料库,以《纳博科夫短篇小说》[18]中的其余65篇短篇小说为参照语料库,利用Wmatrix提取关键概念,对该小说中的双重世界进行探究。《复活节之雨》于1925年4月在俄国移民杂志Russkoe Ekho上出版,原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被发现[19](151-162),鲜有研究涉及。故事与一位瑞士老年妇女有关,她在俄国以做家教为生,由于思乡情切,倍感孤独。12年后她虽重返故里瑞士,但无法融入当地生活,时时回忆起在俄国的种种美好时光。为与一位新搬来洛桑的俄国老年夫妇共度复活节,她满怀热情,抱病为二人准备复活节礼物,但并未获得二人与之共度节日的邀请,失望之余,病情加重,诊断为肺炎,昏迷五日。显而易见,女主人公无论是在俄国还是瑞士,都是孤独的。

二、《复活节之雨》中的两重世界

利用语料库分析软件Wmatrix,我们共提取宗教、动物、人名、颜色、媒体等9类关键概念。下面,通过重点分析动物和颜色两类关键概念,尝试探究其中反映的两重世界。由于研究关键概念的有效办法之一是通过索引行查看Wmatrix归于某一类别的单词形式(Walker,2014),因此在分析动物及颜色这两类概念时,我们对其相应索引行中的单词也做了统计。

就动物这一关键概念而言,与之相关的单词有27个,其中18个单词是eggs, egg和shells几个单词的重复。此3词均与鸡蛋有关。另外,mouse, swan, wings, goose, sheep, hooves等6个单词涉及不同動物及其身体部位,drone是昆虫的嗡嗡声,共出现2次,alighted是描写动物动作的单词。

通过细读与eggs, egg, shells相关的索引行,我们可以看出Josephine想通过给一对新搬来洛桑的俄国老年夫妇赠送复活节礼物,使其邀请自己一起去教堂庆祝复活节,共进早餐。这礼物是她精心自制的彩蛋。在绘制彩蛋的过程中,她常常回忆起在俄国欢度复活节时绘制彩蛋的过程及所用工具和颜料。Drone的两个索引行分别显示了女主人公Josephine的身体状态及心理状态。她是带病买蛋、绘蛋、送蛋的,因此,耳中时常听到嗡嗡声。在未如预想那般收到Platonovs夫妇一起去教堂的邀请后,她心情低落,病情加重,昏迷五日。昏迷期间,她梦见俄国的人和事时,心中充满喜悦,与清醒时伤心欲绝的心理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Mouse, swan, wings, goose, sheep, hooves, alighted等涉及不同动物及其身体部位和动作的单词在文中均有所指。Mouse与Josephine的邻居Finard相关。此人又瘦又小,举止安静,与鼠类似。Hooves及alighted与Josephine在俄国做家教时的男主人出现于其昏迷状态梦境时所骑小马的动作有关。例如,Peter suddenly leapt off his bronze steed, the hooves of both its forelegs having simultaneously alighted.显而易见,Peter及小马的动作都是动态动词,如leapt off, alighted,这与修饰Finard的词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运动和安静、活力和死寂。同样,俄国的欢声笑语与瑞士的悄声细语形成鲜明对比,彰显了主人公回国后的孤寂。另外,通过以奶油制作的金角绵羊形容太阳,女主人公梦境中的景象到处充满阳光,与其清醒时阴雨连绵的天气形成了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天气反映的是Josephine在俄国和瑞士洛桑时的两种心情。

Swan, wings, goose 3词与Josephine在拜访Platonov夫妇后,返家途中遇见的意象相关。索引行显示,这些词表面在说动物,实则喻指主人公。例如,回家途中,由于岸边树木繁多,遮挡了Josephine的视线,她看见一个又大又白的不明物体正努力往一条黑色的小船上爬。仔细一看,发现是只体型巨大的老天鹅,扇着翅膀,像家鹅一般笨拙地摔倒在甲板上。意象由优雅的天鹅转换为笨拙的家鹅,映射她满怀希望拜访Platonov夫妇却遭到冷遇,心情难过,希望落空的真实情景。这种徒劳无功的无助之感席卷全身,将她从摆脱日常机械生活进入节日庆祝世界的愿望击得粉碎(Polsky 1997)。

与颜色这一关键概念相关的单词有60个,对应60个索引行。虽然这些索引行显示了诸如黑、白、黄、绿、灰、蓝、紫、等各种各样的颜色,但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黑色。细读含有黑色一词的索引行,我们发现在俄国居住12年后重返故乡瑞士洛桑的女主人公Josephine所用、所见均以黑色为主色调,完全处于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例如,她购买的刷子是黑色的、打的雨伞是黑色的、戴的手表是黑色的;她邻居Finard的头发、围巾、纱线均为黑色;就连她走在路上看到的船、水、云也无一例外是黑色的。黑色使人压抑、绝望。这个黑色的世界没有留给Josephine任何希望,所以她的所作所为不是出错就是所思所想无法实现。例如,购买颜料时,她本想买一点化学颜料,在鸡蛋上好粘一些,但是不知道如何询问才算得体,又觉得在那里解释来解释去很尴尬,所以只买了在鸡蛋上不太好粘的普通水彩颜料。另外,她非常希望能与Platonov夫妇共度东正教复活节,因此,节日前夕抱病购买鸡蛋、毛笔、水彩等物品,亲手绘制彩蛋作为送给二人的节日礼物。虽然复活节是瑞士和俄国共同庆祝的重大节日,但是,由于所绘彩蛋是为一对俄国夫妇准备的礼物,因此对俄语几乎一无所知的她试着在鸡蛋上绘上复活节的俄文首字母XB。其中X代表耶稣,B代表复活。由于不懂俄文,她对第二个字母的写法记忆模糊,错把B画成了R,招至Platonov先生的嘲笑。在交流中,她本想通过回忆在俄国时的经历勾起Platonov夫妇的认同感,获邀一起去教堂,但是由于讲话不当,招致二人厌恶,并未获得任何邀请,愿望落空。

然而,在昏迷中,梦境中,摆脱现实世界,重返俄国的Josephine处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太阳是金色的,鸡蛋是彩色的,衣服也是彩色的。周围变得五颜六色、多姿多彩。清醒时和梦境中的颜色世界形成反差,彰显了又一个两重世界。

动物和颜色这两类关键概念通过对比主人公的心情、周围人的行为动作、天气,彰显了两重世界。同时,现实与梦境两个场景在小说中的交替出现,反映了主人公在俄国与瑞士、昏迷中与清醒时完全不同的世界,以对立的两重世界反衬了主人公无以言明、永无止境的孤独。

参考文献:

[1]于晓丹.纳博科夫其人及其短篇小说[J].外国文学,1995(02).

[2]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全集[M].逢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

[3]Shrayer, M. Pilgrimage, Memory and Death in Vladimir Nabokovs Short Story “The Aurelian”[J]. The Slavic and East European Journal, 1996, 40(Winter).

[4]Balestrini, N.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Mind: The Depiction of Consciousness in Selected Short Works by Vladimir Nabokov and Henry James[J]. American Studies, 2002,47(03).

[5]王雪梅.纳博科夫《循环》与《完美》短篇小说主题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4).

[6]赵灿.纳博科夫——让时间驻足的“魔法师”——论纳博科夫小说《魔法师》中空间化的时间[J].中外企业家,2016(20).

[7]赖宇琛.现实还是记忆——纳博科夫的《菲亚塔之春》解析[J].黑河学刊,2016(01).

[8]雷清平.《博物馆之旅》:反极权诉求与纯粹艺术的融合[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08).

[9]陈辉.“圆圈”叙事结构对话政治——分析纳博科夫短篇小说《“老K”》[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02).

[10]魏利霞,李林.《復活节之雨》的孤独主题:基于语料库的认知文体分析[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10).

[11]王琳.纳博科夫短篇小说《里克》翻译策略[D].上海:复旦大学,2012.

[12]陈前.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天涯海角》翻译报告[D].广州:暨南大学,2016.

[13]王攀.纳博科夫短篇小说《猎杀暴君》翻译报告[D].广州:暨南大学,2016.

[14]王爽子.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孤王》翻译报告[D].广州:暨南大学,2016.

[15]戴卓萌.纳博科夫的两重世界[J].外语学刊,2014(03).

[16]Rayson, P. From Key Words to Key Semantic Domai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 2008,13(04).

[17]Walker, B. Wmatrix, Key Concepts and the Narrators in Julian Barness Talking It Over. In McIntyre, D & Busse, B. Language and Style[C].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14.

[18]Nabokov, V. The Stories of Vladimir Nabokov[M].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96.

[19]Polsky, S. Vladimir Nabokovs Short Story “Easter Rain”[J]. Nabokov Studies, 1997(04).

基金项目:该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项目号:2019XYSWY04)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孤独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社会性别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冬》:孤独的狂欢
从当下国产青春电影看青春的怀旧与孤独
我的世界谁来懂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