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1-08-27李宁冯传柒管亮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4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思政高职

李宁 冯传柒 管亮

[摘           要]  当前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舒适的教学环境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水平。基于此,分析高职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研究高职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以期为高职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    键   词]  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融入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4-0016-02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行业深化改革进程的加快,高职院校愈发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渗透与落实。但在高职体育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仍无法全面地渗透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导致高职学生素质水平不高。而通过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这是推动当前高职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高职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目标的意义

(一)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习惯

在思政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构建高职体育课堂时,教师应以学生作为主体对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主学习意识,督促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取感兴趣的知识模块进行自主练习,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念[1]。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与定位,帮助学生构建适合自身学习情况的目标和方法策略,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平台,并借助评价考核机制定期检验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更深层次地完善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系,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二)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体育课堂的积极性

在正式教学前,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引导者角色的定位,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突出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地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平台,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督促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课前准备活动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但在实践过程中通常仅由教师带领学生重复枯燥乏味的课前准备动作,不但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前准备活动的积极性,长此以往还可能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丧失兴趣。基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各小组成员按照具体的教学内容编排全新的课前准备动作,尽可能在保证准备活动质量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不断开发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在体育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由完成健身操准备活动,要求各小组保持一定的间距进行自主练习,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实践高质量的健身操准备动作,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向教师请教准备动作技巧和难以掌握的规范动作要领,而教师在巡查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角色的作用,积极指出各小组准备动作中存在的错误,并及时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学生的课前准备动作具有规范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各小组成员互相分享经验和心得体会,充分调动小组成员借鉴与学习其他优秀小组思维过程的积极性,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打造出参与式体育互动课堂。

(三)引导学生树立公平竞争意识

在高职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德育目标时,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平竞争意识,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团队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竞技能力,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3]。基于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在不同班级间开展团队竞赛活动,要求学生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灵活运用竞技技巧取得优胜,通过团队竞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团队竞争活动开展前,教师应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参赛原则,要求学生始终保持正确的竞争心态,为学生日后社会规则的适应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体育教师开展接力跑竞赛活动时,可以将学生合理规划为四人接力小组,尽可能确保每位学生均能参与接力赛跑活动,其中接力赛活动的名单和出场顺序由各小组成员探讨交流后共同决定,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理分配接力赛交棒顺序。各小组成员进行准备活动时,教师应积极查看各小组的准备情况,在保证学生熟知接力比赛规则的基础上积极地向各小组成员分享接力技巧和经验。在正式比赛过程中,由规定时间内最先跑完全程的接力小组获胜,并且教师还可以对获胜小组与表现优异的参赛成员给予物质奖励,并鼓励获胜小组积极分享相关经验,并对每位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综合教学评价,激发全体学生再次取得胜利的上进心。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基于思政教育理念,在高职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体育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4]。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基于宏观角度引导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满足体育教学需求的基础上自由选择小组合作方法与探究方向[5],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梳理体育教学框架和重难点理论知识,组织学生围绕难以理解的問题进行小组交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巧的畏难心理,进一步强化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和集体认同感。例如,体育教师在正式开展篮球教学前,可以结合各班级学生数量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在尊重学生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合理规划体育小组,针对不同小组成员的综合学习水平与身体素质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具体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小组竞赛活动以及趣味性游戏等方式对学生予以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与此同时,在正式课堂教学前,体育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积极收集适合的教学资源,以图片、动态视频以及PPT课件的方式向学生呈现直观立体的教学画面,并要求各学习小组围绕所需研究的课题进行探讨交流,采用书面报告或文件归档的形式分析整理课题研究报告。

二、高职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构建完善的体育德育评价机制

在思政教育理念下,教师应积极构建高效的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但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较为浅薄,仅局限于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动作技巧和基础理论知识,片面地将体育课程视为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辅助性教学工具,未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兼具的德育职能,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相关体育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并未充分发掘体育课程中隐含的德育教学元素,致使高职体育思政评价机制的构建仅流于形式[6]。与此同时,高职体育教学的德育评价机制也尚不完善,无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德育应有的实效性。因此体育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优化与完善体育德育评价机制:(1)从宏观角度出发,客观看待未来教育行业的发展动态,在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高职体育课程体系与流程,确保体育教学内容与德育目标相符,同时高职院校还应不断督促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与思想教育水平,促使体育教师对德育的积极意义有正确认知。(2)将德育指标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成果进行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体育教师参与德育课题研究的主观能动性,并鼓励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积极引进德育资源,在强化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同時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在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通常由教师作为课堂主体对象,全程把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尤其集中体现在备课、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布置以及阶段性测验等环节,整个教学流程均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主导,致使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思路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并未真正参与到各阶段的教学环节中[7]。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体育动作要领时,仅通过示范动作的方式要求学生进行模仿,不但无法保障学生真正熟练掌握体育动作技巧,长此以往还可能导致学生降低参与体育课堂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充分发挥高效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此外,这种模仿体育动作技巧的教学方式还可能造成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示范教学,一旦脱离教师的掌控,将直接导致学生在面对体育锻炼活动时无所适从,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自主探究意识。但实际上,高职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与专业实践能力直接决定着思政教育融合体育课程的实效性,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以加大思政教育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基层教师参与思政教育活动与讲座。在思政教育培训活动中,应将最新的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培训内容中,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要求教师对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进行有效结合的重要作用和潜在价值有基本认知。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结合思政工作内容开设教师评价考核环节,以教师的政治素养与德育能力为参考指标建立奖惩机制,有效激发教师积极参与思政工作的上进心。

(三)基于育人理念完善公共体育课程

高职院校在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时,应基于宏观角度明确战略发展目标,并将其作为完善思政教育体系的核心基础,在精准掌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同时不断优化教学流程,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思政教育环境。首先,高职院校应采用合理的手段全面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思政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从思想政治层面着手引导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督促教师严格按照育人管理机制不断地约束自身行为,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向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教师不但需要注重日常理论教学工作,还应高度重视思政工作中的素质教育,在课余时间认真观察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心理动态,及时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予以疏导,以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认真倾听学生的心理诉求。另一方面,基于新形势,高职院校还应对理论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意义有正确认知,在遵循育人协同原则的基础上完善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机制,从源头上保障教学工作与思政教育的紧密性。再次,教师还应紧跟思政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实时了解与掌握思政工作的最新动态,将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相关联,严格按照育人协同长效机制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

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相关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不断拓展教学渠道,更深层次地优化与完善思政教育内容,督促体育教师充分认识思政课程在体育教学工作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将多元化体育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固定思维的局限,从多角度、多层面着手,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性,以此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洪亮,周晨,陈显建,等.高职体育课程同向开展“课程思政”路径探究[J].体育教学,2020,40(11):75-77.

[2]庄立为.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1):95-97.

[3]吴丽霞.探析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J].教育教学论坛,2020(26):87-88.

[4]徐敏.“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9):85-86,88.

[5]黄强,赵宗林.高职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2):123-124.

[6]黄亚忠.高职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68.

[7]任云兰.“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体育课程的发展与启示[J].现代职业教育,2020(8):186-187.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思政高职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