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铭器』里的千年往事

2021-08-27崔秀娜

山东画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饕餮青铜器文物

崔秀娜

“在全国县级博物馆里,我们滕州市博物馆馆藏的青铜器数量是数一数二的。”滕州市博物馆讲解员吕姝霖眼神清亮,满溢自豪。

青铜饕餮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用了“青铜饕餮”标题来统一概括青铜狞厉之美,蒋勋在《美的沉思》中则更具人文范儿:“周代青铜器风格简朴端庄,传达的是理性人文精神的均衡、安定,平复了商的巫术之美中过分繁丽激情的部分。”

传说中的夏铸九鼎,大概是打开青铜时代第一页的标记。以饕餮为突出代表的青铜器纹饰,已不同于神异的几何抽象纹饰,它们是更为具体的动物形象,但在现实中并没有对应的这种动物;它们属于“真实地想象”出来的“某种东西”。

“以饕餮为代表的青铜器纹饰具有肯定自身、保护社会、‘协上下、‘承天休的祯祥意义。”这是李泽厚在《美的历程·青铜饕餮》中对于青铜器作用的最佳概括。

与青铜时代同时发达成熟的,是汉字。在这时期,甲骨文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汉字了。所以,在出土的青铜器中,很多能看到銘文。这也是青铜器极具观赏价值和史料价值的意义之一。

“别看滕国小,却历史悠久。滕国,西周初年立国,为周王朝分封姬姓侯国,共传了三十一世。这件滕侯鼎就是滕国之器。”当讲解员吕姝霖领着我们穿过偌大的展厅,来到这件滕侯鼎前,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来到了诸侯分封的西周初年。

罕见对铭器

1984年,在考古专业学术性期刊《考古》上,时任滕县博物馆馆长万树瀛、滕县博物馆田野考古研究员陈庆峰联合发表文章《山东滕县发现滕侯铜器墓》,在文物界引起了不小轰动。据文章记载:1982年3月间,滕县姜屯公社庄里西村社员在该村西约250米处一土台下取土时,于距地表4米深处发现青铜器6件,其中一件即为滕侯鼎。

“方鼎,平面呈圆角长方形,子母口加盖,盖上置卷龙状四小纽,附耳,腹外鼓,四柱状实足。盖及口沿下均饰夔龙纹、鸟纹各一周,云雷纹填地。腹饰饕餮纹四组,足饰蝉纹及卷云纹。通高27厘米、口径11.5×16厘米、腹深15厘米。为对铭器,盖、器内底部铸有相同的铭文:滕侯乍(作)宝尊彝。”这是该篇文章中对于滕侯鼎最准确的描述。

“造型古朴、纹饰华丽、优雅大方”是任何一个见到这件国家一级文物的人都会在脑海中涌现出的词语。

那具有神秘威力和狞厉之美的饕餮纹,让你充分领略到这件青铜器的神秘。鼎上的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般的情感,再配上滕侯鼎的古朴造型,令人瞬时回到那“有虔秉钺,如火烈烈”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

据滕州博物馆副馆长聂瑞安介绍,该滕侯鼎的造型也有诸多奇特之处。常见的鼎一般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制式,但该鼎却介于方圆之间。鼎口四角均呈圆弧形,而口边又设为直线形,且前后两面较长,左右两面稍短,口呈圆角长方形;其次是附有鼎盖,鼎口设计巧妙,为子母口,上加盖,盖顶置卷龙状四小钮;更为独特的是,该鼎的鼎盖及鼎身内部分别铸有内容完全相同的铭文“滕侯乍(作)宝尊彝”两行六字,这种器物被文物界专称为“对铭器”,实属罕见。

时光凝结的物证

那么滕侯鼎这样一件精致、华美的器物,其主人的身份该是何等的尊贵?从其铭文“滕侯”二字推测,它的主人应是滕国的一位国君。“根据铭文、形制推断,这件滕侯鼎是西周早期的器物,大致处于康王时期,其主人应为滕国第二代国君。”聂瑞安表示。

而“滕”以“国”的面目出现,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为巩固新生政权,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周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封藩建卫”。姬叔绣,为周文王庶子、周武王的异母弟,时任周王朝的卜正,被封于滕,为侯爵,滕国建立。

滕国积极推行强国之策,尤其滕文公在位时期,积极采纳孟子治国思想,“法先王、行仁政、施善教”,一时政绩显著,百业俱兴,慕名来滕者络绎不绝,被誉为“善国”,“卓然于泗上十二诸侯之上”。

文物是时光凝结的物证,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往事。看到滕侯鼎,我们仿佛穿越了几千年,回到了西周初年。但,我们更应该看到,这是一件在滕州出土的文物。文物与当地的地理、气候、文化也有密切关联。

“滕州史前文化较为发达,北辛文化即因1964年春首先发现于滕县北辛村而得名。”讲解员吕姝霖自豪地向我们介绍。通过一件件器物,我们仿佛回到了滕州近万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感受古滕先民的生活与智慧。“滕州是古今文化衔接未断的悠悠绵长之地,也就是说文化从未断代过,这在县级市里也是很少见的。”

一件文物,一方水土,通过那狞厉的饕餮纹,这古朴造型的滕侯鼎在跟你诉说一件来自千年的往事。虽然这件往事的细节已经淹没在历史的烟云中,但我们知道,那里面肯定有对滕州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

猜你喜欢

饕餮青铜器文物
山海经之凶兽狍鸮
饕餮吃掉了春天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器辨伪概论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它就是饕餮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文物失窃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