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项举措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1-08-27杨东冬

江西教育A 2021年7期
关键词:奥赛赣州初高中

杨东冬

赣州中学现有学生近6000名,教职工418名,其中党员200名,分布在全校6个党支部,奋斗在教育教学各个岗位。为了实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双融合、双促进,赣州中学党委提出并实践“支部建在年级上”。学校初高中6位党支部书记分别兼任年级组长,党支部支委兼任年级组委,支委、组委一套人马,党务、业务一并抓。党建成果与育人实效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学校治理效能得到明显提升。

1.“党建+”导师制,实现全员育人。在师生之间充分沟通、双向选择的基础上,每名党员教师主动认领6~8名学生为受导对象,从思想引导、人生规划、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学业辅导、兴趣培养对受导学生开展引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个性化、特长化发展,构建新型的教学关系和教学模式。

2.“党建+”网格化管理,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学校在试行安全、卫生、秩序网络化管理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建立了133个环境卫生网格、235个学生宿舍管理网格。学校党委委员带领校务会成员每周至少2天住在学校,实行党员带教师、教师带学生值周、值日制度。学校还充分发挥学生团员、业余党校学员在网格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小主人”的作用,推动校风学风持续向好。

3.“党建+”微备课,优化教学方案。学校要求各备课组每天安排15分钟左右时间,集中碰头,对当天授课内容进行“点”上的再梳理、再研究,即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做到“标、增、改、删、调”,优化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党支部支委根据学科专业,分别挂点各备课组检查、指导工作。

4.“党建+”大阅读,用书香浸润学生成长。学校把“阅读”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固定环节,并向全校师生推广“大阅读”活动;把阅读纳入学校课程规划,各年级每周开设1~2节阅读课;制定完整的阅读“套餐”,持续开展系列读书分享活动;构建多元读书网络,补充“个人书橱”“班级读书角”“学校阅览室”图书,坚持开展每月好书推荐活动,将阅读与测试相结合,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5.“党建+”学术月,浓厚科研氛围。每月由1~2个学科教研组主办“学术月”活动,要求做到“五个一”,即一堂精品公开课、一场学科专题讲座、一个学科趣味活动、一次教研活动展示和一部学科纪录片。活动开展以来,教研组活动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6.“党建+”推门听课,推动班风学风建设。学校要求全体党委委员、校务会成员、学术委员会成员、教研组长每周至少推门听一节课,深入了解被听课教师的备课情况和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教学情况,对各班出勤、卫生、着装、班级文化布置等进行检查,课后当面向授课教师、班主任反馈情况、交流意见。

7.“党建+”学生发展指导,探索多元成长路径。应对新高考改革,学校积极谋划、组建“学生发展指导团队”。学校开设“生涯大讲堂”,利用生涯测评等手段,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制定科学合理的高考目标,增强备考动力。关注“强基计划”“综合评价”“高水平艺术团/运动队”等多元升学路径,为学生通往名校争取更多机会。

8.“党建+”学科奥赛,加大优生培养力度。学校跨年级成立学科奥赛辅导团队,选聘以党员为核心的奥赛教练,创造条件为每支竞赛队安排培训场地,配备教學设备,提高奥赛培优的补助标准,每月组织召开奥赛培优工作推进会。在初中部创新班组建数学、信息学、物理竞赛队,高中凌班、宏志班全体学生每周进行强基课程培训。

9.“党建+”评比,营造浓厚育人氛围。学校每月坚持开展由教务处牵头、各年级组实施、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评选活动。学校通过宣传展板、微信公众号及时展示最受欢迎的教师风采,激励全体教师爱生敬业、博学善导。

10.“党建+”初高中无缝衔接。学校本着“重划学段,系统推进,拓宽加深,注重实效”的原则,在保留原有教育属性(初、高中各三年)的基础上,对初高中6个学年进行全新的学段设计。6个支部(初、高中各3个)两两对接,聚焦新高考,6年一盘棋,实现“五个一体化”(年级管理一体化、招生录取一体化、课程学习一体化、奥赛培优一体化、创新特色一体化)。

自2013年以来,赣州中学连续8年被赣州市教育局授予“省重点中学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先进单位”称号,蝉联赣州市综合评价总分第一名。学校以“让每一个赣中人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为办学理念,做有温度的教育,成为当地学子心中向往的名校,成为当地群众普遍认可的学校。◆(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中学)

猜你喜欢

奥赛赣州初高中
赣州城市中央公园
野蛮生长的学科奥赛,该管管了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2017年斯洛文尼亚奥赛不等式试题的推广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赣州就业扶贫“251”模式成榜样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赣州:“1+100”为青年办实事 做青年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