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引导下的京剧翻译

2021-08-27徐俊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翻译技巧目的论京剧

摘 要: 戏剧是一门具有可读性和可表演性的综合艺术,具有“国剧”之称的京剧更是承载了厚重的华夏文明。在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京剧的翻译也逐渐成为让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而实现弘扬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目标。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主张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行为。作者从目的论视角出发,经过剖析《打渔杀家》的英文译本,探讨了京剧翻译的可行性,并且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目的论 京剧 《打渔杀家》 翻译技巧

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剧种,在文学、音乐和表演等多方面都有标准化的艺术表达方式,在服饰、伴奏方面,都别具一格。京剧作为一种艺术,促进其走出国门,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将京剧的独特内容、文化,以及优美的音韵翻译成恰当的英语,并且做到表达准确又不失特色,这样才能帮助目标语观众更好地领会剧情内容,达到国际文化交流互通的目的。但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文化背景,对民众的思维方式、语言文化形成了重要影响,这一现实问题使剧本在翻译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难题,而弗米尔( Hans J. Vermeer)的目的论为解决京剧翻译中遇到的障碍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一、京剧翻译的现状

(一)中西戏剧的差异

受文化因素影响,东西方戏剧从内容到表达方式都是不对等的,主要区别有:第一,中国戏剧更注重抒情和虚实相生,其舞台时空在演员的唱、念、做、打中生成,西方戏剧更注重情节和写实,其舞台时空是纯粹物质的。第二,中国戏剧的主旨在于让观众通过情节获得一种直觉上的审美体验,而西方戏曲则重在通过故事引发观众的思考;第三,中国戏曲将说、唱、歌、舞、打融合为一,西方话剧(主要依靠台词)与歌剧(只唱歌没有舞蹈)分离。a剧本翻译必须要充分考虑舞台演出的效果,译者不可固守原文中的旁征博引和内涵,而应竭尽全力使译作口语化,否则译本就只能适合阅读,却不适合舞台演出。在这样的文化因素影响下,对剧本进行翻译时,对原文中的旁征博引和内涵部分,应注意要符合舞台剧本相比较文学作品更口语化的特点,以提升舞台演出的效果。

(二)京剧翻译的诸多困难

戏剧语言有独特的视听性和通俗性,所以在翻译戏剧剧本时应以观众的视听直觉感受为出发点,以常规翻译原则作为指导,同时还要适当结合其他文学形式的翻译规则。翻译京剧剧本较一般戏剧剧本而言,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翻译难点:一是如何能将剧本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保留,并且找到相应的合适的语言符号,准确传达剧本原文丰富的文化内涵。二是台上演出时字幕空间有限,速度快,如果在翻译时选用生僻的英文词汇会对观众了解具体的剧情产生障碍。三是对译者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普通翻译人员难以胜任。京剧唱词在创作时多以诗词歌赋等有韵律的词句来体现,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具备较高的英语翻译能力,还要非常熟悉传统文化和中国戏曲,而且需要对舞台上的唱、念、做、打都有一定深度的理解。

二、《打渔杀家》内容分析

《打渔杀家》(Fishermans Revenge)是京剧的经典作品,故事取材于《水浒传》,由《庆顶珠》中的两折改编而成,19世纪中叶上映后就倍受观众喜爱。剧情大意为:北宋末年,萧恩(即梁山好汉阮小七)得到一颗宝珠,这颗宝珠可以让人在水中行走如履平地。起义失败后,萧恩带着女儿在江边靠打鱼来维持生计。老朋友李俊带倪荣前来探望,正当他们在船上开怀畅饮时,丁府来征收鱼税,但天旱多日,打不到鱼,无法交出银子。李、倪二人实在看不过眼,打抱不平,因而得罪了管家。丁府便派人打上门来,却被反击得狼狈而逃。萧恩去县衙告状,却被沆瀣一氣的县太爷打了四十棍,还被逼迫去丁府登门认错。忍无可忍之下,萧恩带着女儿以上门请罪献宝的名义进入府内,杀了丁府全家后,不得不背井离乡。在后来的剧情中,官府派兵捉拿父女二人,萧恩无奈自刎而死,女儿流落江湖,后被人救起,随之与花逢春相认并成亲。全剧描述的不只是一个老渔夫为了报仇而杀人全家的故事,它是有特定的历史大背景的,揭露的是封建社会下恶霸和官府互相勾结,残酷地剥削人民,以至于激起民愤,百姓奋起反抗。正所谓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三、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综述

在翻译领域内,戏剧被划归为文学翻译。但由于戏剧翻译存在前述的困难,特别是对翻译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高,导致戏剧翻译研究之人不多,对戏剧翻译理论的研究也甚少。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德国功能主义基础理论之一的翻译目的论为戏剧翻译提供了理论指引。其主要提倡者Vermeer以译本在译入语中的功能为研究目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目的论”b,并且认为翻译“不只是词汇和句子的语言间转换,而是一种复杂的行动”c。翻译行动理论的最高原则是“目的原则”,即“任何翻译行动都由其目的亦即功能来决定”。

关于目的论,Vermeer从翻译的目的性、连续性和忠实性三方面提出了应遵循的标准和原则。一是目的准则。任何翻译都有其特定的目的,翻译策略的选择,均取决于翻译所要服务的目的。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翻译人员根据预期想要达到的翻译效果,来选择最合适的翻译技巧。二是连贯性准则。该准则表明翻译的内容要同时具备逻辑性和可读性,并且达到语言内连贯性的标准,如此才能使有着文化背景差异的译入语读者易于理解。连贯性准则是目的准则的有效增补。三是忠实性准则。即翻译要忠实于原文,原文意欲展现的风格或其中蕴含的文化需要译者在译文中再现。忠实程度是由翻译者对原始文本的理解和翻译需要达到的目的共同决定的。综上所述,以上三个原则中,目的准则居于首位,其中心思想为“所有的翻译行为均取决于翻译目的”。目的论主张目标语预期的受众和目标语预期的目的是决定译者翻译技巧选择的首要因素。它不局限于对等理论,因此可灵活使用各种各样的翻译策略。d

四、目的论指导下的《打渔杀家》翻译策略

戏剧具有文学性和表演性两种属性,其剧本不像小说等只是为了阅读而创作,它更是为了演出而创作,在行文及用词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基于舞台演出的目的,京剧剧本难以通过全译的方法与原文保持高度一致,生搬硬套的翻译会使京剧特色大打折扣,只能在不影响原文内容的原则下,进行变通翻译,即目的论中所推行的“充分性”翻译,而非“等值”翻译。

(一)目的法则下的意译

意译法是指按照原文的大概意思灵活翻译,能跨越不同民族文化间的语言障碍,更能被观众接受。当剧本内容由于文化差异而难以进行翻译时,翻译者必须考虑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在表达方式和理解方式等方面的差别。这种情况下,应以目的法则为主,其他两种法则作为辅助,即译者有必要把准确地传播原文要表达的意思摆放在首要位置,也就是将译入语读者的理解需求放在第一位。此时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来避免误解,这样的译文能更快地将观众带入情境中。例如:

萧恩:(白)娃娃,当真要打?(Do you really mean it, baby?)

大教师:(白)当真要打。(MASTER: Of course.)

萧恩:(白)果然要打?(Are you absolutely sure?)

大教师:(白)果然要打。 (Absolutely.)

萧恩:(白)好哇!(Fine!) e

这段对白是丁府教头带领府内一帮狗腿子上门抓人的片段,却因花拳绣腿被萧恩戏耍一番,最后铩羽而归,画面滑稽逗趣。“大教师”此处指训练家丁武功的教头,译文中选用“Master”再恰当不过,因为英语中多指代男性,并且有“someone who is very skilled at something” f的意思,译入语读者很容易理解;“娃娃”没有选择“kid”或者“child”,而是使用了英语中更口语化的“baby”,生动呈现出萧恩不把他们放在眼里的戏谑画面;“of course”“absolutely”“fine”避免了用词重复,更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使译入语读者读起来更有亲切感,也更易于接受并理解。

(二)忠实法则下的直译

直译和意译是兩种应用最广泛的翻译方法,相对于意译而言,直译更偏重于外在形式和原文的意思。通常,文学著作的翻译,对语言的意蕴要求相对较高,通常意译的策略使用较频繁,能更好地贴合译入语言的习惯,方便理解。但有时为了在同一文本的某些片段中保持原始含义的完整性,这种情况下就要选择直译。直译不等同于生搬硬套。意译法和直译法的共同点在于二者最终的目的是相同的,即都是为了能准确表达剧本原意,使读者在阅读剧本时,能同时感受到原文的思想和风格。例如:

萧恩:(白)二位贤弟,愚兄做的河下的生意,忌的是“干旱”二字。(“Dry”and“drought”taboo words in my presence.)有人提起“干旱”二字,不敢说罚,(If someone mentions those words-though its not much of a penalty,)愚兄要敬酒三杯。(You will have to drink three cups of wine.)

……

倪荣:(白)干!(Dry the cup!)罚我三杯!罚我三杯!I accept my penalty: three cups of wine! g

这是倪、李二人登船后,与萧兄把酒言欢的一场戏,三人畅所欲言,无所顾忌。萧恩以捕鱼为生,因此他总是希望雨水充沛,河水满槽。而“干杯”和“干旱”都有“干”字,有“枯竭,没有水”的意思,对渔民来说,是非常不好的寓意。所以他不希望听到有“gan”发音的词汇。译者没有把“干(杯)”翻译为和“干”无关的“cheers”或“bottom up”,而是选择使用“Dry the cup”,传神地再现了原文的戏剧性。这样做不但和原文表意相同,而且使用相近的形式,使目标语读者可同时领会原剧本的思想和风格。

(三)连贯法则下的增译

翻译策略中的增译是指在翻译中加入一些词句补充信息量,唯有如此才能使译入语在形式上符合当地人的表达习惯,使目标语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原文本的意图。在上下文的语境中,说话人有时会将一些前文提到的或众所周知的含义省略,这种情况下由于读者对原语文化背景的常识不足,如果只是阅读直译后的台词会造成理解障碍,因此翻译者需将这些被省略的内容进行补充。如剧中萧恩和李俊、倪荣告别后,回家后一夜宿醉,天亮时才想起昨天赶走了上门催讨鱼税的丁府管家,唯恐情况不妙,以下唱词是《打渔杀家》中萧恩的主要唱段:

我本当不打鱼关门闲坐,怎奈我家贫穷无计奈何。[But I am poor and wretched, and I have a family to feed. What shall I do? (He hears a deep sign and moves toward the invisible door ) ]清晨起开柴扉乌鸦叫过,飞过来叫过去却是为何?[(Open the door and looks out. The cawing of some crows is heard.) I hear the crows cawing overhead. (He comes out and looks up.)They are flying and cawing here and there. (Frowns at the sound which,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superstition, forebodes bad luck. )What is the mean of this? (Shakes his head, puzzled. )] h

从上文可看出译文采用了叙述体翻译唱词,通过对舞台动作的精细描述,配合着台词,演员的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跃然眼前,竭力再现了舞台形象,同时也不忘传播民族文化。乌鸦这种鸟类,在各种文学作品中都有着神秘的双重身份,有时象征光明和重生,暗示有喜讯即将到来,有时代表黑暗和死亡,唯恐灾祸降临。文化和思想观念不同,对乌鸦的看法就会不同。如果译者没有加注的话,译入语读者的理解可能产生歧义。使用这样的翻译策略既满足了原剧要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要求,符合忠实法则;又满足了语篇内的连贯法则,很好地规避了目标语读者的理解障碍,将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更清晰地表达出来,从而帮助目标语读者理解剧情。这就体现了目的论的三方面是互为补充的。

五、结语

京剧早在2010年就被列入人类非遗名录,其所包含的诸如脸谱、锣鼓、唱腔等艺术元素常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标志。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将京剧作为文化载体进行对外交流,达到原作表达需求和译作理解需求之间的最佳平衡,对我国文化传播有着非凡的意义。剧本翻译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仅是抛砖引玉,以期更多学者深入进行戏剧翻译理论及实践方面的探索,不断提升京剧的翻译质量,让更多京剧剧目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展现风采,从而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a 彭萍:《社会叙述理论与京剧英译和传播》,中译出版社2019年版,第83—85页。

b Reiss, K and Hans J. Vermeer(2014). Towards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 Skopos Theory Explained.

c Vermeer, Hans .(1986). 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al Action.

d 李琳琳:《翻译目的论与翻译策略》,《翻译研究》2007年第12期。

e 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 The Fishermans Revenge . Beijing Language Press,1956,p34.

f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8页。

g 孙萍《打渔杀家:英汉对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版,第73页。

h Yao Hsin-nung.Book Reviews:Famous Chinese Plays J Tien Hsia Monthly,1937,4 (5),p550.

作 者: 徐俊,硕士,山西艺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编 辑: 杜碧媛 E-mail: 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翻译技巧目的论京剧
目的论视域下英语电影字幕的翻译研究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京剧人设》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浅谈中国特色经济词汇翻译特点及技巧
目的论视角下商务英语翻译技巧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