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治药剂筛选及评价

2021-08-27崔芳芳石磊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吡唑宜兴市多菌灵

崔芳芳 石磊

(1宜兴市丁蜀镇农村工作局,宜兴 214226;2宜兴市植保植检站,宜兴 214206)

小麦赤霉病是由多种镰孢属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1],在江苏省宜兴市小麦生产上发生频率较高,主要为害麦穗,引起穗腐,其典型症状是病斑处产生粉红色霉层;该病害不仅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人、畜食用染病麦后还会引起中毒。目前,小麦赤霉病在宜兴市已连续三年大发生,同时随着多菌灵、三唑酮及其复配剂的长期使用,小麦赤霉病病菌对其产生了极严重的抗药性[2]。在此背景下,为筛选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药剂,完善相关药剂的应用技术,笔者选用48%甲硫·戊唑醇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等6种杀菌剂进行了相关田间药效试验[3],以验证这6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确定其最佳使用剂量,从而为这6种药剂在小麦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宜兴市植保植检站病虫监测点(芳桥镇金兰村)测报灯边的小麦田进行,试验地土壤为黄泥土,地力中等偏上。供试小麦品种为“宁麦14”,于2019年11月4日播种,用肥水平中等偏上。

1.2 试验药剂

供试药剂为48%甲硫·戊唑醇SC(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25%吡唑醚菌酯SC(江苏东南植保有限公司)、15%丙唑·戊唑醇SC(南京金禾农用化学有限公司)、40%戊唑·多菌灵SC(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48%氰烯·戊唑醇SC(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40%多·酮WP(东台市东南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0个处理,分别为:(1)48%甲硫·戊唑醇SC 1 200 g/hm2,(2)48%甲硫·戊唑醇SC 1 500 g/hm2,(3)25%吡唑醚菌酯SC 600 g/hm2,(4)25% 吡唑醚菌酯 SC 900 g/hm2,(5)25%吡唑醚菌酯SC 1 200 g/hm2,(6)15%丙唑·戊唑醇SC 1 050 g/hm2,(7)40%戊唑·多菌灵SC 1 500 g/hm2,(8)48%氰烯·戊唑醇SC 750 g/hm2,(9)40% 多·酮 WP 1 500 g/hm2,(10)空白对照(CK)。各处理不设重复,采用随机排列,每处理区面积为100 m2。

于2020年4月14日施药1次,采用“农宝”牌D14-Ⅱ型电动背负式喷雾器喷雾,喷液量为600 kg/hm2。

1.4 调查方法

于施药后30 d(田间小麦赤霉病病情基本定型时),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60穗,每处理合计调查300穗,记录病穗数,并将病穗按严重度分级标准进行分级,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

小麦赤霉病病穗严重度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病小穗占全穗的25%以下;3级,病小穗占全穗的25%~50%;5级,病小穗占全穗的50%~75%;7级,病小穗占全穗的75%以上。

计算公式:病穗率=(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病穗防效=[(对照区病穗率-处理区病穗率)÷对照区病穗率]×100%,病情指数=[∑(各级病穗数×各级病指)÷(调查总穗数×7)]×100,病指防效=[(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施药后30 d,施用48%甲硫·戊唑醇SC 1 200、1 500 g/hm2两个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分别为32.81%、64.07%,病指防效分别为47.78%、68.46%,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随着药剂用量的增加而有所提高;25%吡唑醚菌酯SC 600、900、1 200 g/hm2三个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分别为43.75%、46.87%、61.73%,病指防效分别为48.81%、52.22%、67.94%,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随着药剂用量的增加而有所提高;40%多·酮WP 1 500 g/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差,病穗防效为30.47%,病指防效为43.85%。综合来看,以48%甲硫·戊唑醇SC 1 500 g/hm2、25%吡唑醚菌酯SC 1 200 g/hm2、48%氰烯戊唑醇SC 750 g/hm2三个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较好,防效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表1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2.2 药剂安全性评价

据施药后观察,各药剂处理区的小麦均未见有药害症状出现,且各药剂处理区小麦的叶片、株高与空白对照区之间无明显差异,说明供试药剂在本试验剂量下对小麦生长安全。

3 小结与讨论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受气候影响较大,若小麦扬花期降雨多且雨后高温,则适宜病原菌孢子萌发,这不仅给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也给小麦赤霉病的化学防治带来了许多困难;同时,由于长期使用多菌灵,小麦赤霉病病菌的抗药性日益增强,继续使用将存在防治失败的潜在风险[4]。本试验结果表明,48%甲硫·戊唑醇SC、25%吡唑醚菌酯SC和48%氰烯戊唑醇SC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显著好于常规药剂多菌灵,这3种药剂可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药剂进行交替使用。鉴于近年来宜兴市的气候条件正向着适宜小麦赤霉病大流行的条件演变,故在小麦生产中,建议使用48%甲硫·戊唑醇SC 1 500 g/hm2或25%吡唑醚菌酯SC 1 200 g/hm2防治小麦赤霉病。

为有效提高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水平,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注重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药剂防治为关键的综合防治手段,同时,还要降低病源基数,并与气象部门加强合作,加强监测麦区的天气变化,提高预测预报水平,从而做好小麦赤霉病的预测和预防工作[5]。

猜你喜欢

吡唑宜兴市多菌灵
多菌灵在果园白三叶青贮中的降解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江苏省宜兴市陶城实验小学刘佳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多菌灵的不确定度评定
吡唑并喹啉衍生物合成研究*
啤酒中的“多菌灵”会致癌,它真的有那么毒吗?
吡唑类农药概述
多企业竞逐吡唑醚菌酯
浓浓紫砂情 拳拳报国心
宜兴市陶艺协会成立(亦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