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电有线网络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探讨

2021-08-26邵燕儿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11期
关键词:技术创新应用发展

邵燕儿

【摘要】在有线电视的发展道路上,由于网络技术的参与,多媒体的智能电视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本文简要阐述有线电视的发展过程,同时结合有线电视的基本特点,对网络技术中有线电视的应用和发展进行深入探究,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广电有线网络;技术创新;应用;发展;探讨与论述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11..015

在我国,有线电视的网络对网络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是特别关键的,其地位不次于互联网,不论是使用人数还是技术水平,在全世界范围内我国的有线电视的网络都名列前茅,有线电视的发展过程漫长且曲折,在此期间,其网络传输的能力得以持续提高,有了更加丰富的传输方式可选,因此即便是在当前的社会,有线电视网络所产生的影响也尤为深远。

1. 有线电视的起源

所谓的有线电视,简而言之就是指通过电缆等传输媒介将电视节目的数据、信号等进行网络传输的系统总称。有线电视得以应用要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居住在周边的人们共用一个信号的接收天线,而且所有家庭都标配了一个分级的设备,以此来实现对节目传输的共享。伴随着人类对该项技术的持续突破,电视信号可覆盖的区域进一步扩张,后来整个城区都被全面覆盖到。因为起初的电视网络技术的复杂程度较高,所以当有人要使用这项技术时,就得面临昂贵的价格,从而导致大部分的人们根本无法享受到这一技术的便利。我国的电视技术逐渐变得先进,人们需要用到电视网络也无需支付高昂的费用,因此电视网络行业才会不断发展壮大,如今我们每个人都能用得起電视网络了。

2. 网络技术的概述

近段时间以来,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和普及范围都在不断增长,其在我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中已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简而言之,像计算机基础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二维码技术等等,这些都属于现代网络技术的范畴以内。上述网络技术的诞生,为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创造了很大的便捷,对于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传播等,也都起到了正向的推动作用。但如果我们可以把网络技术引入到广电工程当中,其内容还会有较大的扩展空间,对提高收视率、增加经济收益等,也都能产生有益的影响。

3. 我国电视网络的发展过程

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我国就已经开始尝试应用电视网络。在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下,来到中国的外国人数量逐渐增多,为了能更好地服务外国友人,那时北京饭店已经率先购置了有线电视。但在有线电视所用的网络技术上,还有许多问题没能解决,比如最突出的与互联网的激烈竞争,目前人们要求电视节目朝具体化方向发展,除了传输电视信号以外,更加人性化也得同时具备,电视网络要能控制节目内容、时间,甚至于实现人机互动,这对当时的有线电视网络来说,确实存在着很大困难,但是为了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鹤立鸡群,不断探究与改进有线电视的网络技术便成了唯一出路。但此前,我国对于有线电视的技术领域的认识几乎是一片空白,首次体验到还是在北京饭店安装的有线电视,随后,我国就不断研发有线电视网络,并大力推广到各地的企业、宾馆中。截止到今天,我们在国内的所有城市、地区都能看到有线电视网络的存在,而且是家家户户都有,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更多乐趣。

4. 广电工程中网络技术的运用研究

4.1 在数字电视节目中的应用

节目的互动性有效增强。与广播电视节目相比之下,论互动性绝对是网络节目要更加出色,广播电视意识到自身的缺陷,因而尝试对移动传播技术进行使用,即所谓的“大屏幕”连接“小屏幕”。简单来说,是在小屏幕上发布某个问题,再将观众的意见或建立整合在一起,紧接着转移到演播室的大屏幕上,采用互动的方式进行播出,主持人的主要任务就是随时播放电视荧幕上的事件情况。这样一来,与广大观众的实时互动目的也就顺利达成了。

为电视节目的创新及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事物的发展需要持续创新才能够获得进步,墨守成规的结局就是被市场所淘汰。这个定律也适用于广播电视节目。将网络技术运用到数字电视节目当中,将其天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具有较强的兼容性、较快的传播速度和丰富多样的内容等,使数字电视节目对上观众的胃口,收视率、经济效益才会提得上来。

4.2 在信息资源方面的应用

信息时代已经悄然而至,所以我们更加不能轻易忽视信息资源的意义和作用。在信息资源中引入新兴的网络技术,对于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电视节目会起到很大帮助。原因在于,电视节目的资源共享在网络技术支撑下,可以缩短目标达成的所需时间。通过整合电视节目制作的所需信息和网络上的相关信息,可以进一步扩展电视节目现有的内容,开创全新的节目形式,最终实现节目效果整体提高的预期效果。

5. 有线电视的未来发展前景

5.1 交互式的网络模式是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重点内容

当前,我国的电视网络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交互式的网络传输模式,即第四个阶段。该技术弥补了有线电视在上一代的技术空缺,交互式的运行模式在传输速度、容量方面得到很大提升,信号的稳定性也更加强悍,基本杜绝了突然中断的可能性。不仅如此,它还能实现远距离传输,光线传输的出现,有效优化了信号的传输性能。另外,其具备的双向信号传输功能为人机互动的实现打下稳固基础。点播、预约节目在这一代的电视网络技术中也能体验到。

5.2 解决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干扰现象

以往有线电视的信号在传播时,信号不稳定、信号受频道的其他信号干扰等情况是时有发生的,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遇到这种情况就十分不爽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系统中放大器的电平差过大,或者是输出存在问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放大器的指标、调低电平差进行处理。除此之外,在选择设备和进行安装时,一定要确保关键的传输部件质量过关,才能将上述情况的发生率控制到最低。

5.3 在网络管理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考虑到有线电视的功能比较特殊,所以我们要采取分层次的模式进行网络管理。第一,要加强管理网络内部核心系统的管理和调试,不断完善其内部功能,最大限度减少网络运行中的故障率。第三,连接和调试系统的终端连接设备,从不同的网络层次对各个设备进行中断。第四,严格管理用户、运营商,在运营条件良好时,运营商要为用户开通有线电视的网络端口,同时做好相关的沟通工作。

6. 有线电视中的网络技术应用

网络技术在有线电视的实际发展当中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为了能够更好的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体系,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6.1 电缆传输技术

和传统模式的传输技术具有较大差异的是,电缆传输技术主要使用同轴电缆作为最终的传输线路,构建干线。电缆传输系统也需要通过配置同轴电缆以及相关的干线放大器,实现有效快速的传输。对于区域性的有线电视的发展,全面增加了干线传输系统自身拥有的传输距离,全面增加了放大器的噪音体系,最终导致出现频率和非线性的失真,降低信号。并且因为光缆的温度特性也导致可靠性较大,后期维护较为麻烦。

6.2 微波多路MMDS传输技术

对于微波多路MMDS传输技术来说本身属于无线传输技术的一种,只要是利用微波频率构建发射的多点接收方式,将数据信号传输到共享,甚至直接传输到用户的微波端。但是发射以及接受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当中,这就会导致传输过程当中信号容易被遮挡,收到干扰。

6.3 光纤传输技术

对于光纤传输技术主要是利用电光变换器,实现大容量的传输,进而实现多项的传输和完善,这一技术体系消耗较小,抗干扰能力较强,稳定性较高,可以有效的保证信号的传输。光纤传输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应用,为综合服务提供了开放完善的平台。

6.4 混合网技术

混合网技术综合了之前几种技术的优势,构建了光纤同轴混合网,全面充分的光纤和电缆的优势,实现了有线电视信号的高质量传输分配,这一特点在网络电视结构当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在有线电视的未来当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7. 有限电视网络技术的改进和升级

信息网络技术不断的升级发展改进,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升级,这也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需求。对于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的改革和升级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我们需要从有线电视发展的多个阶段入手,进行技术的改进。利用模拟光纤网络以及数字光纤网络或者改造成为CAIP网络,对于CAIP网络依靠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特点满足的实际的需求,全面促进无线电视的发展和完善。现阶段有线电视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过程当中不能获取的部分,为了全面提高生活的质量情况,需要加强网络技术体系在有限电视当中的应用,根據不同地区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网络技术,并且对于网络技术进行更新完善,满足有线电视健康快速长远发展。

8. 结束语

在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中,有线电视网络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因为它的到来发生了很大变化,视野也更加开阔,人们可以选择的节目类型有所增加。有线的电视网络可以接收许多电视频道,使大部分人对电视节目的需求得以满足,然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因此,广大科研人员仍需继续努力,对当前的有线电视网络技术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有线电视会变得更加先进可靠,并获得更多人们的应用和追捧。

参考文献:

[1]HomePlug AV EoC原理及应用(三)[J].严俊.有线电视技术.2013(04)

[2]国家有线网络公司年内挂牌[J].张仪.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2(03)

[3]别让“BOSS”变成了“包死”![J]. 罗小布.中国数字电视.2007(10)

[4]有线网络公司建设全IP网络和业务平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 渠怀玉.山西电子技术.2015(02)

[5]广电IMS系统的方案设计与实现[J]. 臧杰.中国有线电视.2013(07)

猜你喜欢

技术创新应用发展
区域发展篇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