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输血科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分析

2021-08-25李明邓卫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医护人员医疗质量

李明,邓卫

1.吉林省一汽总医院输血科,吉林长春 130011;2.吉林省一汽总医院内分泌科,吉林长春 130011

社会经济水平迅速发展和医学诊疗技术的提升,明显提高了人们对医护人员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的要求[1-2]。现阶段,持续质量改进这一先进的管理形式在实际工作期间逐渐得到应用。 输血在临床治疗中十分重要,然而还存在诸多问题,可能影响患者的输血质量,加大输血科管理工作的难度。输血质量是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关键指标。研究发现[3-4],导致输血失误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护士采集、医生处方及床边核对等,可见只有确保护理过程的规范性,才可以使输血质量得到保证,然而大多数护理人员的安全输血意识比较缺乏。在输血期间,为了减少安全隐患,规范管理工作,需要不断改进工作质量。在医院医疗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方法,通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显著提升管理质量。该文主要探究在医院输血科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临床价值,现分析2019 年2 月—2020 年8 月在该院进行输血治疗的14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进行输血治疗的14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 例。 观察组男36 例、女34 例;平均年龄(38.32±5.84)岁。 观察组患者进行服务的医护人员有10 名,男4 名、女6名;平均年龄(27.54±4.52)岁。对照组男38 例、女32 例;平均年龄(37.21±4.01)岁;对照组患者进行服务的医护人员有10 名,男3 名、女7 名;平均年龄(27.28±4.34)岁。两组患者、医护人员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运用常规方法管理对照组: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密切观察,告知患者输血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观察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1)明确质量改进的内容。按照输血病历质量控制的相关要求,分析存在于各个环节中的问题,例如合理用血、输血会诊、输血筛查、输血记录、护理记录、病程记录、输血医嘱及病案首页等相关环节,同时总结分析相关原因,明确质量改进的重点内容,规范住院患者输血病历记录要求。(2)完善各项管理制定。按照临床输血相关的规章制度、国家文件和法律法规等,仔细修订输血科的管理制度,以便将管理制度,使其与新时期输血管理的要求相符合。(3)不断加强管理质量控制。一方面,要有效控制科室的消毒隔离质量,管理无菌物品的质量,定期更换和检查无菌物品,避免医院感染。 另一方面配备齐全急救药物,同时配备好便携式氧气设备和简单的人工呼吸器。 这样就可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急救服务,并且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会不断提高,从而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4)合理制定预警计划:建立有效合理的预警计划,不断加强医疗安全评估和故障排除。同时,有效地分析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并积极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制定有效的应急措施。(5)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通过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将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成立起来, 主要成员包括消化科、骨科、外科、ICU 及输血科等临床主要用血科室的主任。(6)制定并落实改进计划。 ①定期实施分层培训,并予以全面考核,将改进的计划和目标告知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对他们进行明确分工,在管理方面达成一定的共识。并且,定期培训全员的医护人员,医院输血的管理制度、输血的法律法规等是主要的培训内容,完成培训后对他们进行知识考核;②持续质量改进。 一方面是发现问题: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需要定期评价和质量检查所有的临床输血病历,按照评价表的标准实施相关检查,评估其质量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1 次/月。 再由输血科人员审查检查结果,对存在于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另一方面,对检查结果进行反馈:及时向相关科室下发检查单,等到整改完成后收回,以便为整改的落实和监管工作提供资料;除此之外,制定整改措施:分析每次检查中出现的新问题和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同时在院内公示,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管理满意度、不良事件、管理质量情况。管理质量评分指标主要包括输血指导、业务水准、沟通水平及风险管理4 方面内容,满分100 分,得分越高管理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满意度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对比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比较

2.3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输血指导业务水准沟通水平 风险管理观察组(n=10)对照组(n=10)t 值P 值94.14±5.17 79.11±4.14 7.176<0.001 93.62±4.24 77.17±3.11 9.893<0.001 91.24±3.52 81.17±2.31 7.563<0.001 92.47±6.01 80.25±3.24 5.660<0.001

3 讨论

医疗行业的风险很高,而输血治疗这一临床常见的治疗措施具有更高的风险和更强的专业性。因现阶段存在病毒“窗口期”、检测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及未知病毒的存在和新病毒的出现等,还无法完全杜绝通过血液传播疾病的出现。所以,即使血液通过了严格的程序检验,也会有感染病毒的几率和风险存在。除此之外,通过输血治疗还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例如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急性肺损伤、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热、溶血、过敏等[5-6]。在临床疾病治疗中,输血疗法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其具有广泛的应用。 现阶段,医学界也越来越关注输血医学的发展。 输血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临床输血工作的完成需要由护理人员、医技人员、医疗人员等共同参与,必须认真落实各个环节,如果操作不规范,会对输血治疗产生严重影响,甚者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而产生不良后果的第一直接责任人是输血科的工作人员[7-8]。当前,医学输血科有诸多的问题存在,包括:①工作人员存在较低的法律意识和较低的技术水平。部分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在输血信息记录期间,由于粗心大意导致各种不良情况出现;在输血之前没有获得家属的同意等。 ②输血前常见问题。 没有填写完整的输血知情同意书,签署知情同意书是对患者知情权的尊重,同时可以防止出现医疗纠纷。 ③输血中常见问题。 采血完成后,工作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血袋和资料等相关信息再次进行确认,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密切观察,并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上;在输血期间存在不完整的病历记录,没有及时处理输血反应等。 ④输血后常见问题。缺乏对输血信息的反馈,针对存在输血反应的患者,需要按照输血反应实施相关调查和处理,并报告给护理部和医务科,查明出现输血反应的原因,并进行准确评估[9-10]。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患者明显提高了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要求,为了使管理质量从根本上得到保证,需要充分地掌握和了解患者的需求,高度重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从而使整体的医疗水平有效提高[11-12]。医护人员在管理工作中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每个医护人员在持续质量改进期间都是主体部分。通过积极地培训医护人员,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并且,在工作期间还存在诸多的风险因素,需要有效控制风险因素,使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从而使患者的治疗安全得到保证。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病情状况存在,在管理期间,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给予患者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便充分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13-14]。此外,为了使临床输血医疗行为得到有效规范,降低输血风险,确保医疗安全,需要做到:①将医院临床输血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为了使临床用血安全得到保证,需要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主要成员包括临床科室主任、检验科科长、医务科科长及院长等,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临床输血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的使用血液制品、血液成分及血液,对临床输血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处理,从而使临床输血安全得到全面保证。 ②积极培训医务人员的输血法规知识。 医护人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应当对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熟悉。临床医生需要提高对相关法规的重视度,做到安全、合理、科学、依法输血。若不了解输血规范和输血相关法律,可能会在工作中出现失误,进而引起医疗纠纷。 因此,需要积极培训相关人员的法律法规,提高输血安全有关的新技术、和输血有关的法律法规等是培训的主要内容[15-16]。 ③严格监督管理临床用血。对各临床科室血样标本留取的规范情况和“输血申请单”的书写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同时检查“输血申请单”是否和输血指征相符合,用血量有没有经过审批和签字;对年报、月报等统计报表进行仔细检查,掌握科学、合理及节约用血的相关情况;对临床科室上交的输血治疗病历进行抽查,检查是否有输血同意书等。④对输血科的日常业务工作进行严格监督,以便更好地运用和推广输血新技术。 在迅速发展输血医学的影响下,人们明显提高了对成份输血的认识度,在临床治疗中开始应用与输血安全有关的新技术,这样可以使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对输血科各类登记本的完备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检查其存档保存是否清楚、齐全,能否随时备查。 对血液贮存管理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从而使临床用血安全得到保证。⑤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使血液质量得到保证,以便稳步的发展临床用血。血液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需要建设科室质量管理体系,将规则规程制度完善起来,例如操作技术、各级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及输血科的工作制度等,从而使诊疗行为得到规范。 科主任需要提高对安全医疗和医疗质量的重视度,根据相关要求,坚持质量第一。 所以,科主任需要强化对全科医务人员基础知识技能和医疗安全教育的相关培训,从而使医疗安全得到保障。 将工作质量管理方法、管理方案、工作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及技术规范等完善起来,从而使输血医疗活动做到有序进行,防止发生医疗差错事故。 持续改进工作质量,对输血差错事件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使临床输血治疗的有效性、及时性和安全性得到保证,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化、网络化、规范化输血工作的流程。 为了将临床用血现状掌握, 需要按照病历中患者的综合资料,对血浆或其他血液制品输注的合理性进行准确判断,例如实验室相关检测结果、手术用血记录、输血记录等。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输血科需要与医院密切配合,从而将各项输血工作做好。

该文通过探究在医院输血科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管理满意度(90.00%)较高(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17.14%)(P<0.05);且观察组管理质量相关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医院输血科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以使患者的管理满意度提高,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还能够提升管理质量,从而保证患者输血的安全性。因此,应当积极推广应用于临床中。

猜你喜欢

医护人员医疗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质量投诉超六成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